ADVERTISEMENT
雖然Hi-Res高音質音樂檔案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不過當Apple也跳入戰局之後,情況就有所不同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Hi-Res到底有什麼魅力吧。
音樂也有「解析度」
Apple於2003年4月28日開始於iTunes Store提供付費音樂下載,起初它只提供音質有所失真的「有損壓縮」AAC、MP3格式,後來進化為提供音質不會失真的「無損壓縮」ALAC格式,並陸續提供超過7,500萬首ALAC格式歌曲。
到了2021年5月,Apple進一步推出Hi-Res Lossless格式,提供比CD音質(16bit /44.1kHz)更加細膩的24bit /48kHz甚至24bit /192kHz高解析度音樂檔案。
看到這邊,我們就要先說明一下這些格式中的數字代表什麼意思。如過要將自然界的聲音記錄成數位檔案,最簡單就是透過脈波編碼調變(PCM)的方式,過程中我們需要對聲音進行「取樣」,其中取樣深度代表每次使用多少容量來儲存資料,取樣頻率代表每秒記錄幾次資料。
這樣有點難以理解對吧,所以筆者用視覺化的方式來舉例。以數位圖像來說,取樣深度對應的概念就是色彩的變化量,也就是說在每一個像素中,可以儲存多少種不同的顏色,而取樣頻率則是對應解析度,表現在每張圖片具有幾個像素。從下方的圖片就可以清楚看到,當圖片的取樣深度越高,顏色就越逼真,而取樣頻率越高,畫質就越細膩。
這個情況到了數位音訊檔案也是一樣,在傳統CD的16bit /44.1kHz格式中,每秒進行44100次取樣,每個樣本以16bit的容量儲存資訊,而24bit /192kHz 格式的Hi-Res音訊,則每秒進行192000次取樣,每個樣本為24bit,無論是音質或細膩度上都有所提升。
離線or串流,各有所愛
由於Hi-Res音訊格式出現的時間比較晚,在實體CD普及率日漸降低的現在,業者實在沒有什麼理由推出實體Hi-Res音訊媒體,而Sony與1999年推出的SACD雖然打過美好的一仗,然而如許多Sony制定的封閉規格一樣,沒有成為普及的商業化產品,只淪為粉絲茶餘飯後的話題。
現在Hi-Res音訊大多採用付費購買檔案,或是線上串流播放的方式銷售。前者就像購賣電影藍光光碟一樣,只不過購買之後消費者拿到的是數位版檔案,能夠以離線的方式在對應的裝置上播放,後者則是像Netflix一樣,支付月費之後就可以在業者提供的平台聆聽Hi-Res音樂。
2者並沒有絕對的優劣,檔案的好處在於播放的時候不需連接至網路,自然也就不會佔用頻寬,而串流則是不需事先下載就能自由隨選播放,不需佔用播放器的儲存容量,使用者可以依習慣與使用方式選擇適合的方式。
在下篇文章中,筆者將進行實際Hi-Res音樂串流播放的操作與教學,請讀者參考下方連結繼續閱讀。
相關文章:
Hi-Res串流音樂動手玩,原理知識篇(本文)
Hi-Res串流音樂動手玩,實戰操作篇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