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近日,著名物理學家、量子密碼理論奠基人史蒂芬·威斯納(Stephen Wiesner)去世,享年79歲。
大衛·班·古里昂大學的物理學家歐爾·薩巴夫(Or Sattath)認為,史蒂芬·威斯納可以說是「量子資訊和量子密碼學之父」。
威斯納提出了量子資訊理論中幾個最重要的思想,包括量子貨幣、量子金鑰分發、量子複用和超密集編碼等。
雖然他的很多研究工作並沒有發表正式論文,但卻以手稿的形式傳播,並對整個量子資訊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後來他辭去教職,從美國移民到以色列,成為一名建築工人。
這位科學家到底有怎樣傳奇的一生?
論文擱置14年才發表
史蒂芬·威斯納出生於1942年,是一位美籍猶太人。
早在1969年,還是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系研究生的威斯納,就提出了共軛編碼(Conjugate coding)理論,後來成為整個量子資訊科學領域的基礎。
但是他把這篇論文交給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後,卻遭到了拒絕,因為當時沒有人認為量子理論是一種資訊理論。
而且他周圍的人,甚至他的導師也認為,這些想法不是「嚴肅的科學」。
幸運的是這些手稿的副本寄給了威斯納大學時的同學查理·班奈特(Charlie Bennett),啟發後者提出了量子金鑰分發。
最終,他的論文在14年後才發表在美國電腦學會的SIGACT上,不過SIGACT更像是理論電腦科學家的內部通訊,而非學術期刊。
坊間一直有個傳說,威斯納論文遠遠領先時代,所以被期刊一次又一次地拒絕,花了十幾年才發表。
實際上,據另外一位物理學家吉勒斯·布拉薩德(Gilles Brassard)回憶說,威斯納第一次投稿失敗就把這篇論文擱置了。
除了共軛編碼之外,威斯納還在1970年發明了超密集編碼,但直到22年後,論文才得以發表。
在他的影響下,班奈特等人提出了量子密碼協定BB84、量子隱形傳態,並由此衍生出量子電腦。
物理學家成為建築工人
幾十年前,威斯納開始信奉猶太教,選擇離開美國。
他回到以色列,並成為耶路撒冷的一名建築工人,因為他認為體力勞動對人有好處。
截至到2013年,他還在從事這項體力勞動。
當時,另一位著名理論電腦科學家史考特·亞倫森(Scott Aaronson)在以色列遇到威斯納,威斯納曾警告他法西斯主義和反猶太主義浪潮即將席捲美國,就像1930年代的德國一樣。
回到以色列的威斯納不使用網際網路,甚至刻意避開公眾鏡頭,這導致外界對他知之甚少。
威斯納最後一次出現在公共視野中,是2019年他與班奈特、中國物理學家潘建偉等人一同獲得了當年中國中科院頒發的墨子量子獎,由於威斯納不願意離開以色列,頒獎典禮破例讓他不用到現場。
2020年底,歐爾·薩巴夫曾邀請他參加一場關於量子貨幣和相關主題最新進展的講座,但被禮貌地拒絕了,因為當時威斯納身體太虛弱無法參加。
8月13日,威斯納在以色列去世。
學界追憶與悼念
威斯納去世後,曾與之共事的科學家歐爾·薩巴夫、史考特·亞倫森紛紛發文悼念,追憶威斯納生前鮮為人知的故事。
威斯納有點像山中隱士,在偏遠地區過著簡樸的生活,避開世俗的人群。
威斯納並不關心榮譽,甚至連發表論文也不怎麼關心,而受他啟發的同學查理·班奈特獲獎無數,他也無所謂。
歐爾·薩巴夫說威斯納性格內向、害羞,推測他晚年可能飽受精神疾病困擾,這對於世界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資料來源:
- Stephen Wiesner (1942-2021)
- Stephen Wiesner
- Grapevine: Total separation
- The Very Strange -- And Fascinating -- Ideas Behind IBM's Quantum Computer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