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Ultrabook 的發展來看:買 Ultrabook 是時候了嗎?

ADVERTISEMENT

簡單看清 Ultrabook

前面內容看似筆者將大樓地基打歪了,其實用意是要帶領大家從其他角度,來觀看MacBook Air與Ultrabook這場戰爭。至於大家看到膩的致敬疑雲,還有硬體規格與漢草比一比這些爛梗,就不做多餘的敘述。因為簡單一句,單純比輕比薄,日系品牌更為擅長,實在沒必要一味往死胡同裡鑽。

開賣價格嚇退人

好的,無論你對Ultrabook有什麼高見,筆者認為大家應該有個共同看法,那就是起初價格讓人感到失望。以Core i5機種為例,搭配固態硬碟普遍要價40,000元左右,其實不見得比MacBook Air貴。但一想到Intel所設的1,000美元價格目標(折合新台幣約30,000元),原本懷抱期待的消費者,自然而然就覺得有點貴。

既然都說是要和MacBook Air大車拼了,廠商當然不可能亂定價格,製造成本是其中影響關鍵。為達到Ultrabook定義低於20mm機身厚度要求,而且做到輕薄又不失堅固性,通常得捨塑膠就金屬材質。除了材料價格問題外,製造工法與生產良率也大有影響。雖然機殼在總設計製造成本中的比重,不如處理器等元件來得高,仍然是廠商首先要克服的問題。

從 Ultrabook 的發展來看:買 Ultrabook 是時候了嗎?

成本問題大家都有

另一個價格癥結點是固態硬碟,由於每GB儲存成本仍較傳統硬碟貴上約8倍,成為處理器之後第2貴的元件。用零售價格來看,配備128GB容量固態硬碟的代價高達6,000元,傳統硬碟500GB卻只要2,800元左右。可理解,這段價差廠商難以自行吸收,只能選擇反應到產品售價上。

為因應機身高度緊縮,系統散熱相關模組也得改採用薄型化產品,需要提升技術層次的,還有印刷電路板等部分。不過這些在總設計成本中占有比例較低,加總後可能還比作業系統授權金少一些。其實Apple也面臨過這些問題,而且是在建立起完整零組件供應鏈後,才有提供現今價格的能耐。並非他們特別神,或是格外佛心來著,這是必須該有的認知。

從 Ultrabook 的發展來看:買 Ultrabook 是時候了嗎?

▲Ultrabook:捨棄可抽換電池設計,也是MacBook Air得以縮小機身體積,並且具有一定電池續航力的關鍵。改為內建雖然無法經由替換電池延長續航力,但妥善利用配置內部空間,能夠多塞一些電池蕊心,還是可以達到不錯的續航力

從 Ultrabook 的發展來看:買 Ultrabook 是時候了嗎?

▲常規電壓筆電:因為抽換相關機構,以及電池的保護外殼,都會占去不少空間。

價格合理即可進場

經過這半年時間,Ultrabook售價已經逐步下滑,朝向設定目標價格前進。較晚推出產品的HP與Lenovo,13.3吋、Core i5、128GB固態硬碟機種,市價大約在34,500元左右,比一早跑在前頭的Asus和Toshiba的40,000元代價更平易近人。

其中比較特別的是Acer Aspire S3,上市初期首推傳統硬碟機種,雖然最便宜卻不被看好。現在靠著固態硬碟版只要約32,500元的價格,順利扳回一城。對比相近規格的MacBook Air,價格定在41,900元不動如山,Ultrabook價格方面是否有競爭力,答案應該再明確不過。

平台升級3部曲

那麼Ultrabook的下一步是什麼?如你所知,目前機種採用Sandy Bridge平台設計,短短幾個月內將會轉換跑道,升級至最新的22nm製程Ivy Bridge平台。除了首度原生支援USB 3.0介面,也能導入Thunderbolt傳輸介面,多一項以高速為號召的賣點。到了明年,則是有架構更先進,代號Haswell的新平台登場,持續不斷注入新動能。

不過說實在的,Ultrabook和MacBook Air骨子裡並沒有什麼不同,核心零組件都來自Intel。因此市場早已傳聞,就在Ivy Bridge平台推出前後,MacBook Air也將進行年度改版。依照產業分析師先前的評估,如果Ultrabook能在今年下半年度,順利解決製造成本問題,那才是戰爭真正發動的關鍵時間點!

從 Ultrabook 的發展來看:買 Ultrabook 是時候了嗎?

▲Ultrabook和MacBook Air相同,藉由取消燒錄器、ExpressCard介面插槽,並且將電池改為內建不可抽換設計方式,做為減輕重量與縮減厚度的手段。

Ultrabook隨品牌的不同,有些配置的USB連接埠只剩下2組,音源輸出入端子數量簡化,甚至連乙太網路連接埠、讀卡機也被犧牲掉,以達成機身極致輕薄的設計目標。常規電壓機種雖然較為厚重,但是能提供豐富完整的介面與功能,市場並不會被Ultrabook所取代。要求性能與功能兼具,而且較少攜帶使用,而且需要較大尺寸螢幕的人,還是建議購買常規電壓機種。至於Ultrabook輕薄特性有利於攜帶使用,適合於輕度使用者,或是充當專業工作者的外出專用機。

大螢幕搭獨顯將爆發

部分採用Ivy Bridge平台設計的雛型產品,已經在CES 2012展覽上露臉,這一切將在不久之後揭曉。在此之前,還是有一些值得期待的規格轉變。例如目前普遍配備13吋級距顯示面板,說大不大,說小也沒特別小。筆者個人就不介意機身多重個百來公克,以換得更為舒適,也能塞入較多軟體視窗的14吋螢幕機種。

除了Toshiba日前發表了Satellite U840,HP Envy 14 Spectre也將在台上市,為14吋產品打頭陣。但筆者認為格外具有象徵性意義的,是Lenovo預告第3季將推出ThinkPad T430u,為目前已知首款配備獨立顯卡的機種。這透露出,AMD和NVIDIA也各有盤算,只要筆電廠商願意採用,已經隨時準備好要為Ultrabook提供更強勁的繪圖運算效能。

Ultrabook未來可期待

由此可見,Ultrabook發展空間相當大。只要廠商不要重蹈CULV覆轍,搞出定位曖昧不明的產品,混淆並且增加選購難度。更別老是想著Apple如何又如何,多花點心思去創造自家特色和使用者體驗,相信成功之路就在不遠的前方了!

延伸閱讀:

Ultrabook 整理懶人包,6品牌產品採購推薦、實測看這裡

Acer Timeline Ultra M3:內搭 GeForce GT 640 的 Ultrabook 評測

Dell XPS 13 Ultrabook 評測:小機身也能有大畫面

bisheng
作者

前 PCADV 編輯、現 BenchLife 玩票性質打雜工 https://benchlife.info

使用 Facebook 留言
PCABC
1.  PCABC (發表於 2012年4月26日 11:03)
"系統散熱相關模組也得改採用薄型化產品"

所以我還沒看到哪台全速可以安安靜靜地維持低溫的(MBA也一樣)

算了 不奢求 那吵一點但維持低溫的咧? 還是沒有!

真搞不懂是要薄什麼 能多薄幾mm? ╯-__-)╯ ╩╩

輕一點比較重要啦 (≧▽≦)
76410e1b4d6064ac44a757dfc2c2973e?size=48&default=wavatar
2人給推

2.  haloter (發表於 2012年4月26日 11:13)
下一部電腦會嘗試買Mac
因為用了iOS的iPhoto和iMovie 使用起來非常簡單且好上手
幾分鐘就可以剪接好有趣的預告片和影片
照片點幾個按鍵就可以幫你美化修圖 家裡的長輩也會用
雖然Photoshop很強大
但是並不是所有使用者都需要用到如此專業的程式
雖然XP開始就內建了movie maker 但是我一次都沒打開過...
良好的使用者體驗 大概是蘋果做擅長的地方
bisheng
5.  bisheng (發表於 2012年4月26日 16:03)
※ 引述《RC》的留言:
> 為什麼這篇是 Apple 特輯 ??
> ╯-__-)╯ ╩╩

這篇是以Windows、小黑迷觀點看Wintel機海的種種,
內文應該沒有寫到「Apple」就高潮亢奮。
Ae05d59c1c23bf4b84acb66359a2cc0b?size=48&default=wavatar
6.  RC (發表於 2012年4月26日 18:04)
※ 引述《bisheng》的留言:
>
> 這篇是以Windows、小黑迷觀點看Wintel機海的種種,
> 內文應該沒有寫到「Apple」就高潮亢奮。

我又沒有說這篇寫到 Apple 就高潮亢奮啊
我只是問說為什麼一篇講 Ultrabook 的文
會被分到 Apple 特輯而已啊
何必那麼緊張 ?? (⊙ˍ⊙)
LIS
7.  LIS (發表於 2012年4月26日 18:17)
※ 引述《RC》的留言:
> 為什麼這篇是 Apple 特輯 ??
> ╯-__-)╯ ╩╩
因為這一篇文章有提到 Apple 的產品,因此下了一個 Apple 標籤,因此文章側欄會自動出現 Apple 特輯。
6fdaefa5997a2e8ece3a27ed753c3200?size=48&default=wavatar
8.  小明 (發表於 2012年4月26日 21:09)
首先:功能與實用的產品,才是該值得選擇的產品,這點前篇不認同。

一台具備功能與實用的筆電,至少應有RJ-45網路埠、兩到三個USB埠、外接螢幕埠、燒錄光碟機以及13吋以上螢幕,以及效能不差的配備水準。
4cda01644ba86c8c36dceefb30f4adb8?size=48&default=wavatar
9.  Thomas (發表於 2012年4月26日 22:14)
※ 引述《小明》的留言:
> 首先:功能與實用的產品,才是該值得選擇的產品,這點前篇不認同。
>
> 一台具備功能與實用的筆電,至少應有RJ-45網路埠、兩到三個USB埠、外接螢幕埠、燒錄光碟機以及13吋以上螢幕,以及效能不差的配備水準。

這就要看用途了, 每個人的"實用"定義不同

NB本來就是機動性, 所以RJ-45絕對不是"必要"

更何況一堆USB 2.0 to FE以後還會有TB/USB 3.0 to GE

帶出去很難找ethernet cable給你插吧?

燒錄機更是很少用到了, 現在32 GB flashdisk也不過一千出頭吧?

速度體積跟方便性更是大勝CD/DVD, 若是要燒給DVD player

現在我都直接HDMI到TV上, 燒片轉檔只是浪費時間跟資源

效能跟配備就算最頂級, 大概三年後就被當時的入門級巴掉了

所以還是看需求才能決定真正的效益
6fdaefa5997a2e8ece3a27ed753c3200?size=48&default=wavatar
10.  小明 (發表於 2012年4月26日 23:00)
但反過來想:

用戶之所以選擇筆電:易於攜帶、具備鍵盤與觸控板、以及具備PC的效能,更適合常住宿在外以及行動辦公用戶。

一台具備RJ-45、燒錄光碟機與USB埠筆電,與另一台僅有少量接埠的筆電,前者就能直接使用有線網路(又能支援無線網路)、外接USB滑鼠/隨身碟以及行動硬碟,以及燒錄與閱讀光碟資料。後者還要考量額外擴充需求,與其追求減量設計與功能哲學,不如反思是否實用,周邊支援能力優先。

1dd201c790d580e6e2b04733327a5635?size=48&default=wavatar
12.  食神~ (發表於 2012年4月27日 11:13)
※ 引述《小明》的留言:
> 但反過來想:
>
> 用戶之所以選擇筆電:易於攜帶、具備鍵盤與觸控板、以及具備PC的效能,更適合常住宿在外以及行動辦公用戶。...

你需要的是一台可以代替桌機的功能型筆電吧??

但是,特定部分人的需求表示某部分人這麼使用,其他的人又有其需求...所以才有不同的配備、需求的不同機種啊。說穿了,Ultrabook只是因應不同需求下產生的另外一種配備的機種而已,大家又何必拘泥於功能上取捨的看法不同!
你買你的素菜,我吃我的葷食,其實是互不相干的。
73674a9fd08a365b2bec28493f70c95e?size=48&default=wavatar
13.  hahaha (發表於 2012年4月27日 16:48)
路過..........

看到標題...還以為又是某嗯的文章
原來不是,還想說他文章幾時變的這麼好 (≧▽≦)
B243cc95d53fbfc93dfd9f15c4cd39df?size=48&default=wavatar
14.  請問… (發表於 2012年4月27日 17:16)
※ 引述《hahaha》的留言:
> 路過..........
>
> 看到標題...還以為又是某嗯的文章
> 原來不是,還想說他文章幾時變的這麼好 (≧▽≦)
請問他的文章有什麼問題嗎?
6fdaefa5997a2e8ece3a27ed753c3200?size=48&default=wavatar
15.  小明 (發表於 2012年4月28日 12:23)
現在:就算是平價筆電,性能不亞於桌上型電腦。筆電除了具備攜帶能力外,所做的事(文書編輯/上網/影音娛樂)與桌上型並無不同,主要仍是行動商務與生活需求。

除了前篇之外,後篇論點部分仍認同:為了強化Ultrabook周邊支援功能與使用體驗,邁向大螢幕、加入RJ-45與USB埠,以及光碟機,但仍保持輕薄可攜優勢。這點有如混合式平板:可拆式鍵盤與滑蓋設計,以及鍵盤與觸控筆等周邊產品的盛行。這些也是新產品經歷市場考驗後,所反映的結果。功能與實用需求,才是永遠的主角。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