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今年9月蘋果如期發布了iPhone 13系列,他們身上有著不少讓競爭對手難以企及的特點:比如iPhone 13 Pro Max憑著比很多Android旗艦還要小的電池容量,卻實現了鶴立雞群般的續航成績,此前能做到這種表現的,也只有一部分大電池且性能較低的中階機型。
蘋果iPhone 13系列能取得如此出色的表現背後,得歸功於其所搭載的A15處理器,蘋果宣稱A15處理器要比其他Android手機快50%或以上,相比於自家去年的A14處理器,A15除了架構和規模方面的升級以外,還有一個易被人所忽略的點就是A15處理器在製程方面的進步。
盡管A14和A15採用了看似一樣的台積電5nm製程,可是A15卻採用的是台積電最新的N5P製程,性能相較此前的N5製程提升了7%,功耗也下降了15%,和一眾搭載三星5nm旗艦處理器的Android手機來說,台積電的製程所帶來的優勢不言而喻。
ADVERTISEMENT
不少朋友可能會覺得疑惑,為什麼蘋果A系列處理器會這麼強呢?答案是,蘋果A系列處理器之所以能領先Android陣營一兩代,一方面是因為蘋果強大的晶片設計能力,而另一方面則是蘋果始終都在用最新最先進的晶片製程。
可以說,蘋果A系列處理器的發展史,就是半導體晶片製程濃縮的進步史,接下來不妨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吧。
ADVERTISEMENT
2010年前後:iPhone初登場時期
2010年前是諾基亞最後的輝煌時期,此時蘋果的iPhone一代、iPhone 3G以及iPhone 3GS一直都是用的三星所研發生產的處理器,比如3GS就是採用的是三星的S5PC100處理器。或許是出於減少對三星的依賴考量(畢竟雙方正逐步在手機市場上成為競爭對手),蘋果也組建了自己的處理器設計研發團隊。
ADVERTISEMENT
iPhone4:從魔改到自研
蘋果的小試牛刀是2010年跟著iPhone 4一起發布的A4處理器,該晶片採用了一顆定製的三星45nm製程800MHz ARM Cortex-A8的單核心處理器,GPU為PowerVR SGX 535,摒棄了iPhone4或iPad所不需要的模塊,L2的快取加大到640KB,其在同等頻率下性能表現好於三星S5PC110。
但即便如此,A4處理器上其實還有不少三星的影子,仍然不能算是蘋果真正自主研發的產物。
ADVERTISEMENT
2011年的iPhone 4s是賈伯斯的遺作,其搭載的A5處理器也同樣具有特殊意義,它是第一款蘋果設計的雙核處理器晶片,雖然採用了和上一代一樣的三星45nm製程工藝,但它的變化遠不止是增加了一顆核心那麼簡單。
它的處理器架構是脫胎於上一代的Cortex-A8平台的新架構——Cortex-A9,擁有更高的運算能力和更低的功耗。GPU部分則搭載了Power VR SGX 543+,圖形性能提升明顯。當時蘋果號稱該處理器CPU性能是初代iPad的兩倍,GPU是初代的9倍,A5X是其性能的加強版,圖形處理器採用的是四核心,用於第三代iPad,圖形處理能力為iPad 2上的兩倍。
2012年發布的A6處理器由蘋果旗下的子公司Intrinsity設計、三星代工製造,採用了獨特自研架構設計,性能介於Cortex-A9和Cortex-A5之間,基於32奈米HKMG製程打造,具有能動態調整CPU電壓/頻率特性,GPU內建的是一顆三核心的PowerVR SGX 543MP3圖形處理單元,性能是上一年A5的兩倍多。
A6處理器出世的時候,蘋果iPhone手機就已經是傲視群雄的存在了,當時搭載A6處理器的iPhone 5在跑分榜上就將不少採用四核處理器的Android機皇踩在腳下,蘋果也向世人證明了一款處理器性能如何並不能只看它的核心數量。
iPhone 5s:進入64位元處理器時代
iPhone 5s對於蘋果而言是一個新的高度,除了開創手機指紋識別的先河,其搭載的A7處理器也為手機處理器打開了64位元時代的大門,這款晶片無疑有著巨大的跨時代意義。
A7採用的是全新的64位設計,採用了三星28nm製程打造,使用了Arm-v8 64位指令集以及自家的Cyclone架構,主頻為1.3GHz。A7處理器的性能比iPhone 5上的A6快2倍,是初代iPhone上使用的處理器的40倍,圖形能力是初代的56倍,它的理論性能比肩當時的Xbox 360和PS3。此外,從A7開始蘋果為旗下處理器配備低功耗協同處理器M系列,專門負責計算手機的各項感測器數據,並且可以保持極低的功耗。
而此後A8,A9,A10這幾代則是進一步提升核心數和製程,性能也節節攀升,從20nm到16nm,蘋果也在這幾年在台積電和三星之間反復交戰。
A9處理器:雙代工戰略
值得一提的是,A9和之前產品相比,最特別的就在於當時蘋果開始實行了雙代工廠戰略。
A9的代工訂單同時交給三星和台積電兩家公司分別進行,但是因為三星是14nm,台積電是16nm,兩種製程製作出來的晶片卻有明顯差異,而且是台積電代工版本在能效發熱的表現更好,這在當年還引起過軒然大波。
或許正因為如此,蘋果在第二年發布的A10處理器上,便全部更換為台積電代工,以免出現A9處理器上那種尷尬局面。
Bionic(仿生)的到來
時間來到2017年,這是iPhone發布的第十個年頭,這一年對蘋果來說,無論是A系列處理器還是iPhone都進入下一個時代。iPhone 8為之前的iPhone設計語言畫上完美的句號,而全新的iPhone X則開啟了全螢幕及Face ID的新時代。
那年的A11 Bionic堪稱性能怪獸。A11 採用台積電當時最先進的10nm製程,擁有43億個電晶體,採用六核心的設計,大核性能相比A10提升25%,4顆小核相較A10提升70%,多性能處理提升75%;搭載的GPU是蘋果自研的三核心 GPU ,性能較A10性能提升30%,而功耗則降低了50%。
此外,A11首次搭載雙核神經網路引擎,每秒運算次數高達6000億次,主要勝任機器學習任務,能夠識別人物,地點和物體,最典型的應用便是其首次推出的Face ID及其衍生功能動畫表情。
對於蘋果來說,A11處理器更有意義地方在於其是蘋果當時自主程度最高的一代A系列處理器,當中包括自研CPU,自研GPU,自研ISP,自研解碼器等等,當然還包括神經網路引擎。也是從那一年開始,幾乎所有手機廠商都把AI運算能力當做宣傳的主打功能,AI時代就此開啟。
A12 Bionic處理器是業界首款7nm晶片,它仍然是基於蘋果自研的Fusion架構打造,根據蘋果給出的數據顯示,2個大核提升15%,4個小核功耗表現提升50%。該處理器在GPU部分採用新一代自研晶片,核心數升至四核,官方宣稱性能提升50%,而升級幅度最大的莫過於神經網路引擎,從雙核飆升至八核,能夠實現每秒50000億次計算。
蘋果A13處理器採用的是台積電第二代7nm工藝,專為高性能和低功耗而量身定製,塞下了85億個電晶體,其CPU部分由兩個大核和四個小核組成,相比於前代,兩個性能核心速度最高可提升20%,能耗最多可降低30%,四個能效核心速度提升了20%,而能耗方面則降低了25%之多。
而GPU部分,蘋果表示它針對Metal框架進行了優化,擁有四個內核,性能提升了20%,功耗比上代低了40%;配備八個神經網路引擎,大家可以理解為NPU之類的東西,性能較上代提升了20%,能耗降低15%,它為三攝系統、Face ID與AR類APP提供強大的性能支援。非常適合高性能遊戲和最新的增強現實體驗。
去年發布蘋果iPhone 12系列的A14仿生處理器是全世界首款批量生產的5nm處理器,內建了118億個電晶體。區別於前代7nm的升級,此次的5nm製程工藝是一次大跨越。A14晶片在整個過程中應用了極紫外(EUV)曝光技術,電晶體密度較7nm晶片提高80%,相同功率下運行速度可以提高15%性能、同性能下則可降低30%的功耗。
規格方面,CPU部分選用了六核心設計,包括兩顆大核心以及四顆小核心,官方宣稱性能提高幅度高達40%。
GPU部分則採用了蘋果全新的架構設計,依然是四核心,性能卻提高了30%。
神經網路引擎方面本次也從8核心升級到了16核心,AI運算能力提升到了11.8萬億次,號稱機器學習能力提升70%,運算速度提高10倍。
此外,A14 Bionic在ISP、安全功能、ML主控等方面也進行了升級。
從性能跑分上看,A15處理器有著數十倍A4處理器的水平,而這也不過是10年的光景,晶片製程也從最初的45nm進化到了如今的5nm,這其中除了蘋果日益精湛的晶片設計能力外,我們還得知道,為了盡可能地實現摩爾定律,半導體業的研發人員們也付出了無數個日夜的努力,才能在指甲蓋大小的晶片裡塞下更多的電晶體。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