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12日大談元宇宙。Z世代將主導元宇宙發展,以創造故事做行銷、找虛擬偶像代言、人人都有數位分身,且大型互動虛擬展演也將受歡迎,在元宇宙世界,他看好 META 跟微軟將各踞半壁江山,而一旦兩大科技巨頭分完,別人就沒有機會了。
林百里受邀天下經濟論壇以「持續創新的軌跡」為主題發表演說,詳細暢談元宇宙的關鍵技術與未來商機,及對人類社會帶來哪些影響,除顯示廣達大量投入Z世代的行為觀察,他對元宇宙的侃侃而談,也讓人暫時忘卻他是一位72歲長者。
ADVERTISEMENT
林百里:32億人口主宰元宇宙,微軟與META成兩強
林百里表示,由於收到許多客戶要求,他才恍然大悟:廣達有好的機會做元宇宙的工具。他直言元宇宙是10年後的事情,但感覺越來越接近,他認為,元宇宙是實體世界的數位孿生,有虛擬環境模擬、模擬的商場或會議、模擬的新房子,靠戴上AR或VR眼鏡,現實跟虛擬世界互動產生很多新機會、新應用跟新商機。
他指出,現在有32億人口的Z世代(1997~2015年生)將會主導元宇宙所有事情,他們第一個想到就是數位世界,不想要實體,這些人每天黏在手機的時間超過4小時,25%用社群媒體瞭解各品牌,以前打廣告是投放資源說故事,或找五月天行銷,因為這些名人在實體世界中有力量,但現在可能是找一個人講他的故事就可以做廣告了,代言人則變成虛擬人物。
ADVERTISEMENT
「明星已經不吸引他們了,以後在元宇宙,每個人有一套虛擬化身在裡面,可以接收訊息,本人有空再來看。」體驗上,很多大型虛擬活動會發生,快時尚會變成虛擬時尚,他舉朋友向他炫耀買一個LV虛擬球鞋只要300元。
林百里大嘆:很有意思!他指出,朋友告訴他:我已經穿這個(虛擬)鞋子了,林百里反問:這真的有意思嗎?對方回答:「我買球鞋就是為了給朋友看,那麼買虛擬球鞋不是更便宜嗎?」這番言論也讓林百里驚嘆,表示「這(觀點)不能不相信!」
在元宇宙中,區塊鏈會成為一個很重要的技術,在虛擬世界原住民的行為裡,虛擬化身會扮演一個重要角色,以後跟客戶開會都靠它,NFT 也很重要,連周杰倫都用虛擬演唱會了,韓國天團BTS舉辦的音樂線上虛擬演唱會更空前成功,吸引幾十萬人湧入,營收高達4300萬美元,賺的錢比實體較快,還不需要找大場地或積極防疫。
ADVERTISEMENT
林百里:新世代追捧虛擬價值,廣達做工具成就它
他也談到去年一幅NFT畫曾賣到19億元,但其實是沒有實體的,只有 NFT,「我永遠沒有想到要(收藏)」林百里說,「新世代的人對虛擬價值看得那麼高,這是事實,但我們要不要接受?沒有關係,我可以做工具去成就這個對的應用!」
隨各科技巨頭跨入元宇宙,林百里預言未來很多事情會在虛擬世界裡面發生,連臉書也開始緊張,改名 META 要抓住Z世代,投資雲端並做很多AR產品,要做生活跟社交的元宇宙。
林百里預估,元宇宙中微軟更重要,會變成元宇宙平台,Teams 會變成元宇宙 Teams,佔據工作時間,而 META 則佔據個人休閒時間,「兩個一分,別人就沒有機會了!」他預估。
ADVERTISEMENT
而元宇宙對社會的影響有3大面向,首先是1.建立信任機制,比方AI生成的 IP、NFT 所有權及網路責任探討,2.資安議題升溫,比方要注意虛擬化身會被人仿造,DeepFake 將明星仿得一模一樣,可以模仿大明星去演戲,另外資料的交易也可能衍生為大商機,3.在社會共識上,必須思考隱私權威脅,也有公平性及用戶上癮等問題浮上台面,比方孩子整天進入元宇宙,飯也不吃,會產生更多問題。
廣達三度轉型攻元宇宙,台商掌握行為改變最難
從筆電跨入雲端伺服器開發,廣達2020年時發現運算會再次大幅發展,有5G及6G,搭配運算力愈來愈強,將帶來 SmartX 應用,比方智慧運輸、智慧城市、智慧醫療,廣達扮演的角色不是做解決方案,而是做硬體工具,這也成為第三度轉型迎向元宇宙的策略。
廣達以3階段向元宇宙進化,「我一直在想要為何而戰?我不想重複人家的事,在科技業裡,領先很重要,但領先是要付出代價的。」林百里表示,廣達2004年就跟 MIT 合作 AI,很早就研發 AI 伺服器,領先佈局並找對方向,到了解決方案時代,廣達則必須滿足市場需求,以用戶與平台為導向開發工具,因此必須掌握更多垂直領域專業知識。
「這也最難!因為學校沒有教,過去我們以產品為導向,很多事業群做產品設計或生意開發,但為了3年後的生意,廣達做很多研究支撐創新事業群,期望成為元宇宙的遊戲制訂者,為此必須掌握科技應用創新、行為改變(Apple的手機觸控)及營運模式更新(比方Amazon)。
而這些改變中,對台商最難的是掌握用戶行為的改變,「台灣老是代工代工,這也成為台灣重要的挑戰。」林百里說,台商必須識別消費者行為的改變,多一點認識,才能有對的解決方案,多跳出框框思考(Think out of the box),廣達4年前導入AI,現在團隊已經懂得從智慧應用而不是零件去看產品,這是一個好起點,但未來還需要學會以軟體串連硬體解決事情。
- 本文授權轉載自:bnext(數位時代)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