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無論是大家的生活或是工作,都已經邁向「數位化」的趨勢,每個人每天使用的數位裝置非常多,因此從中產出需要保存的檔案量也相當可觀,如何妥善儲存與管理這些「數位資產」也會是大家所關注的課題。
其實數位資料儲存管理的解決方案選擇性非常多,從最傳統的硬碟擴充、光碟燒錄到不需要硬體的雲端儲存服務,各有不同的優缺點,而其中也有一個能方便檔案集中管理和隨時存取的方法就是「自建 NAS」!相信大家無論是否有用過,或多或少應該聽過 NAS 這個名詞吧?
先來說說「NAS」到底是什麼?
如果不是很清楚 NAS 是什麼也沒關係,所謂的「NAS」指的就是「網路附加儲存(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的縮寫,普遍也被稱作「網路儲存裝置」或「網路連接儲存」,簡而言之,你可以想像家裡放一顆連上網路的外接硬碟,透過網際網路遠端存取資料,也可以隨時隨地分享檔案給家人朋友或是客戶。
而目前市面上常見的 NAS 普遍都具備友善的圖像化作業系統,也可隨需安裝多種應用程式,讓使用者可以打造一個可以全盤掌控、功能客製化的私人雲端主機。
不過也因為 NAS 的功能性與規格類型多元,再加上市面上的品牌百百種,相信讓不少想要進入 NAS 世界的新手感到有些困惑,不過別擔心!接下來本篇文章也會針對 NAS 產品規格進行詳細說明,並深度分析選購前如何評估個人需求來選擇不同的產品,新手選購看這篇準沒錯!
NAS 硬體規格怎麼看?一次就搞懂!
前面提到,NAS 的應用方式已經不像過去單純只在於檔案的儲存與分享,而是可以透過網路連線與應用程式的安裝,來獲得更多使用便利性,也因此在挑選 NAS 時,需要考量的規格項目不少,下面筆者也將市售 NAS 產品大致區分為「基本款」與「擴充款」兩種類型,並進一步解析需要注意的硬體規格有哪些!
入門基本款,選 NAS 一定要知道這些規格
針對 NAS 選擇時最基本要注意的規格,這裡簡單區分為三個重點項目,下面就來簡單說明!
BAY 數
指的就是一台 NAS 會有多少數量的「硬碟插槽」,家用機種多半是 1~8 BAY ,又以雙數的 2、4、6 BAY 規格更為常見,主要原因在於架設 NAS 通常會選擇將儲存硬碟設置成為 RAID 架構,每一種類型都提供不同層級的讀寫效能和儲存空間容量;簡單來說,選用特定 RAID 模式,即使其中 1 ~ 2 硬碟不幸損毀,資料也不會不見,雖然這樣會讓部分儲存空間減少,但資料安全性可獲得更好的保障。若是希望知道硬碟組成不同容量、數量的硬碟建構 RAID 架構後的實際可用數量,也可以透過 Synology 的線上工具「RAID 計算器」來查詢一下。
CPU 處理器
與一般的電腦相同,NAS 中也有負責所有任務運算的中央處理器(CPU),且與電腦一般也有等級之分,處理器的核心數、時脈高低都會直接影響實際的效能表現,而 NAS 上的資料備份、分享以及各種軟體套件啟用,都須依靠 CPU 來運行,因此 CPU 的效能也會大幅影響NAS 的運行速度,如需同時進行檔案分享、備份、同步任務等多工服務時,就會大量佔用 CPU 的運算效能,因此筆者建議可以選購 4 核心、時脈 2GHz 以上的 CPU 處理器。
另外,CPU 架構也會影響軟體的支援性,不同的使用情境也適合不同的 CPU,一般來說單純資料儲存、備份檔案的入門機種多採用 ARM 架構 CPU,而具備更進階的快照還原或虛擬機等功能的進階機種則採用 x86 CPU 架構比較多,以 Synology 為例,近年熱銷機種多為 Intel Celeron 或是 AMD Ryzen R1000 系列等級以上的 CPU。
網路埠
NAS 本身就是連上網路的儲存裝置,以網路為基礎進行檔案傳輸、分享與各類型應用服務的提供,目前市面上的 NAS 入門機種,通常會配備 GbE 單埠乙太網路接口,較進階規格則有雙埠以上的配置,值得一提的是在選購時,雙埠機種在應用上的彈性更大,除了可連結不同網路叢集同時服務兩個網段的用戶,也能透過「鏈路聚合」讓頻寬合併,多人同時連線時更能進一步提升實際傳輸的效能。
魔鬼藏在細節裡,想要 NAS 更好用,還有這些地方可以升級
除了基本規格,一些進階玩家對於 NAS 的效能表現就會有更多要求,因此具有擴充能力的 NAS 更能滿足這類玩家的需求,接下來筆者也為大家分析如何透過小改變就把 NAS 大 升級,有這類需求的使用者在硬體選購時不妨也一併納入考量!
擴充記憶體,多項任務順暢完成
NAS 與電腦一樣,也配備記憶體用來儲存短期資料,方便使用者快速存取,而目前常見的 NAS 多為 2GB 以上的配置,當系統正在執行的程式越多,需要的記憶體就越多,而具擴充能力的 NAS 也會附有記憶體插槽,可供使用者額外購買記憶體模組來升級。
加裝高速網卡,提升網路頻寬
速度前面提到,NAS 的乙太網路埠是基本配備,但比較常見的規格會是 1 GbE 的版本 (實際傳輸的網速大約是 125MB/s 左右),也可以透過加裝網路介面卡升級規格更高的 10 GbE 網路。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路由器與電腦的網路卡大部份只支援到 1GbE,若 NAS 加裝更高規格的網路介面卡,在區網交換器與使用者端的電腦,也需要同步升級,才能發揮最大效益,但通常會是以大型影音內容為主要傳輸、分享的用戶,才會需要更高的網速。
安裝 SSD 快取,存取效能更上一層
想要提升 NAS 的存取速度,除了前面提到的網路埠速度之外,另一個息息相關的就是硬碟本身的存取效能,以一般常見的機械硬碟來說,存取速度約莫在 120~150 MB/s 左右,若是要再進一步提升,就需要靠額外的「快取」機制來升級,而具備擴充性的 NAS 通常會保留 M.2 SSD 規格的插槽,讓使用者可選購 SSD 安裝作為系統快取,來提升資料隨機存取效能。
第一次挑 NAS 就上手?四大評估指標一定要注意!
經過前面關於 NAS 硬體面的解說之後,相信大家應該都對 NAS 有了基本的了解,不過在實際選購前,筆者還是要提醒大家,選購 NAS 最重要的還是在於自身的使用情境與需求差異來評估使用需求,至於該如何評估呢?下面提供大家四個重點指標!
一、我是否需要?我使用的用途為何?
基本上會想買 NAS 的人,主要的用途還是對於各類型數位檔案的儲存、管理為主,不過每一個人需求存取的檔案類型與實際用方式也有所差異,像是以文書辦公室檔案儲存、檔案分享、多媒體串流播放、照片 / 影片的即時備份、或是有架設虛擬機的需求需要開發系統等,不同用途適合的 NAS 系列也不相同。
在確認需求之後,若是不太確定該選什麼規格,建議可以研究一下你想要購買的 NAS 品牌的官方網站,通常都會有針對用途需求不同的產品系列介紹。以知名的 Synology 為例,依據消費者與企業應用不同,將 NAS 產品區分為下面四個系列:
-
J 系列:推薦入門新手適用的系列,能透過簡單的管理與共享,整合所有檔案,透過網路隨時存取與分享,並能跨裝置即時同步,如:DS220j。
-
Value 系列:可滿足重視 CP 值、經常使用多媒體功能的影音愛好者,功能主打專為輕鬆管理資料、安全共享等而設計的私有雲解決方案,也能進行 4K 超高畫質影片串流與多版本備份功能,如:DS418。
-
Plus 系列:適合追求極致效能的進階玩家,除了本身具備高效能,更兼具大容量擴充能力,支援 Snapshot Replication 快照還原的功能,有效抵擋勒索軟體威脅,提供更完整的資料保護,如:DS920+。
-
XS / XS+ 系列:針對企業應用的機型,提供兼具經濟實惠的高效能儲存解許決方案,專為可靠性、低延遲、高 IOPS 效能而生,同時也兼具高速資料保護與災難復原方案,如:DS1621xs+。
科普小百科:一圖搞懂 Synology NAS 的命名規則
前面為大家介紹了 Synology NAS 的四個主要系列,大致可以了解其定位與功能特色,不過這四個系列之下還有更多產品型號,看似複雜,但其實是有規格可循:
以 DS920+ 為例, DS 開頭:為 DiskStation 的縮寫,也是 Synology 主要「直立式桌上型伺服器」的分類;型號首位數字 9 ,代表 NAS 最高可擴充的 BAY 數;型號尾兩數字:指產品推出的年分,例如 DS920+,就是 2020 年出品的機種。字尾後綴:型號最末的英文或符號就是代表前面提到的系列,像是入門款的 J 系列,而 Value 系列通常會加 play 或是沒有後綴,而字尾的 + 則表示 Plus 系列,其他字尾有 xs、xs+ 則為企業應用系列。
二、會有多少人使用?
如果 NAS 只有個人使用可以選擇 1~2 BAY 的機型,但如果是全家共享同一台 NAS ,或小型工作室、中小企業的多人使用的情況,通常會建議購買 4 BAY 以上的機型,較能滿足所有人的資料儲存需求;此外,若是偏向工作用途、會有多人同時存取資料時,就會建議選用處理器規格較高、記憶體容量較充足的 Plus 以上的系列機種。
三、現在 / 未來預估資料量多少?
有不少使用者在選擇 NAS 時,通常會只看當下的使用需求,來決定 NAS 的規格,像是前面提到的 BAY 數,也許只買到「剛剛好」,但實際上我們的數位資料量會依照使用日積月累而逐步成長,因此建議會在選購 NAS 的當下,檢視目前手中資料儲存量將電腦、手機和雲端空間的總資料量加總,並預留未來 2-3 年資料儲存空間會比較保險哦!
四、多少預算?
除了前面幾個與實際應用面相關的選購評估關鍵,另一個偏向「現實面」的考量當然是「預算」,但之所以會將預算考量放在最後一點,主要還是希望大家能從使用需求面作為優先考量的重點,若是一開始就設定好預算範圍,反而可能因此而買到完全不適合你的 NAS 哦!當然,如前面所說,未來的升級擴充需求也是非常需要考慮的,如果能一次買到位就後面就可以少花冤枉錢了!
關於選購 NAS,還有你需要留心的四大重點!
除了前面提到關於 NAS 在硬體規格面的選購考量,另外比較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就是 NAS 在實際使用上的「功能應用」面需要格外留意的幾個重點,下面筆者也為大家整理如下!
重點 1:軟體功能是否滿足需求?
若是只看硬體功能,NAS 本質上就是具備網路連線的集中式儲存設備,也因此想要真正體驗到 NAS 「完全體」的功能,就需要依賴各類型的軟體應用套件。而目前市售 NAS 產品多都有提供基本的檔案儲存、備份、管理、共享等基本應用,同時也提供套件中心可隨需下載想使用的套件,像是資料備份、影音串流、防毒、監控、虛擬機環境、郵件伺服器等不同類型的應用。
此外,也有 NAS 品牌提供了比擬公有雲端服務的對應套件,以 Synology NAS 為例,就提供實用的 Synology Photos 套件,媲美 Google 相簿,讓大家可以輕鬆備份手機拍攝的照片,釋放寸土寸金的手機儲存空間;另外也有像是 Synology Drive 這款套件提供電腦端即時備份或同步 NAS 指定資料夾的功能,並提供完整的團隊協作功能,取代 Google 雲端硬碟、Dropbox 等公有雲服務。
Synology Photos 智慧照片管家
無論是專業攝影師或一般攝影愛好者,一定都需要更聰明、更便利的管理工具來整理為數眾多的影像內容,而 Synology Photos 就是內建許多「自動化工具」的智慧照片管家,除了最基本透過時間或資料夾方式來瀏覽照片,也能透過 AI 人工智慧的輔助,提供人臉辨識、地理位置、檔案類型…等方式來快速進行照片分類,甚至也能讀取 EXIF 資料,以相機型號、光圈、鏡頭焦段與其他拍攝參數來快速篩選照片,或是自定標籤來管理。
此外,手機端也能透選對應的 Synology Photos App 遠端連結至 NAS 上的服務,即時瀏覽已上傳的照片,或是開啟自動上傳功能,即時完成新增照片的同步備份,甚至也能支援多人多帳號的分類,讓每位使用者都能保有私人的相片空間。
Synology Drive 打造個人私有雲端
一般常見的雲端儲存服務,都提供跨平台的檔案存取、分享與同步功能,而 Synology Drive 就是這樣概念的應用套件,可以讓使用者在 NAS 中建立方便管理的私有雲端,並能使用網頁登入、桌面端應用或手機行動 APP 來存取服務。像是電腦中重要的專案工作資料夾,就能使用 Synology Drive Client 桌面應用工具來建立即時同步備份資料夾,預設的「隨需同步」功能也可以讓使用者在不佔用太多硬碟空間的情況下查看 NAS 中對應資料夾的檔案目錄,並在需要存取時才即時下載至電腦中,更能節省資源。
此外,搭配 Synology Office 套件,也能讓使用者直接透過網頁開啟常見的 Office 文件,像是 Word、Excel 或 PowerPoint,甚至是 Google 文件格式也難不倒!
重點 2:功能強大之餘,是否易於上手?
早期的 NAS 產品設計並不友善,光是安裝後的連網設定就會考倒一堆人,但是經過各家廠商的不斷改良調整, NAS 的設定和操作漸漸變得更加容易,像是 Synology NAS 的作業系統 DiskStation Manager (簡稱 DSM),是以網頁為基礎的圖形化作業系統,操作方式類比一般 PC ,真正讓 NAS 的功能操作、設定做到「平易近人」,也更符合「科技始終源於人性」的原則,以基本的的 NAS 初始化安裝來說,Synology NAS 就透過完全圖形化的步驟指引,讓使用者輕鬆完成硬碟架構設定與 DSM 作業系統的安裝,極低的上手門檻,真的「揪甘心」!
對於還未曾使用過 NAS 系統的使用者來說,也可以透過像是 Synology 官網所提供免費線上體驗的功能,感受一下 DSM 作業系統的人性化設計。
重點 3:是否足夠安全可靠?
NAS 之所以受到許多使用者的歡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連網」所帶來更多豐富的應用方式,不過只要是連上網路的設備,就等於會有受到資安威脅的可能性,除了可能發生在個人電腦上,近年來 NAS 受害的案例也是屢見不鮮,不論是常見暴力攻擊或是利用系統弱點漏洞入侵裝置等手法等,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淪為駭客的俎上肉,也因此在享受 NAS 便利性的同時,如何將資安風險降至最低,也是一大重點!
以 Synology NAS 為例,在最基本的帳號登入方面,DSM 7.0 就加入了「Secure SignIn」的機制,提供使用者除了密碼之外的其他安全登入方式,包括透過手機裝置綁定二步驗證,甚至還能整合手機上的生物辨識機制,達到兼具安全與效率的使用體驗。
駭客與惡意程式總是藏在暗處伺機而動,NAS 品牌是否備有專業的資安團隊也會是確保 NAS 足夠安全可靠的關鍵;以 Synology 為例,就編制了專屬的「產品事件安全小組(SIRT)」,可以在接收零時差攻擊回報的 8 小時內完成初步判斷,並在一日內解決漏洞,在短期之內就會有更新程式可供使用者下載,防堵駭客利用系統漏洞或弱點入侵 NAS。
重點4:資料是否能真正做到「有備無患」?
對於絕大多數的使用者來說,對於 NAS 的主要需求之一就是「資料的妥善保存」,也因此選用的 NAS 是否擁有更完善的資料備份與還原機制,也會是重要的考量依據。
除了前面提到,NAS 本身有 RAID 提供資料保護,更需要搭配「備份 3-2-1 份原則」打造滴水不漏的備份機制,也就是「至少備份三份資料」,同時使用「兩種不同的備份媒介」以及「其中之一採異地備份」這三個重點,而上述的需求,可以透過 NAS 完善的應用工具來達成。
以 Synology NAS 系統為例,就能透過「Hyper Backup」這個應用套件來完成 3-2-1 原則的備份任務,包括指定本地端共用資料夾自動化排程同步至指定外接設備,或是遠端的其他 NAS 設備,甚至是其他公有雲端儲存,所有需求一次搞定。
另外,Synology 也針對龐大資料需要同步雲端空間的需求,提供「C2 Storage」雲端服務可以按需求選擇適合的容量方案,同樣透過 Hyper Backup 就能完成定期備份任務,幾乎沒有任何使用門檻。
總結:NAS 選購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
經過前面由淺入深的詳細分析,哪一台 NAS 才是自己心中所屬,相信已經有了基本的想法,如果是拿不定主義,也可以透過像是 Synology 官網提供的「NAS 選擇器」這樣的引導工具,以使用者、應用、使用者數量、特定功能需求…等條件,快速幫助你找出最適合的使機種!
另外也要提醒大家,NAS 本身並非只有硬體規格,軟體層面的考量也不可少,有優秀的作業系統與應用程式相輔相成,才能打造出最完善的使用體驗。此外,即使近年 NAS 作業系統已經相當平易近人了,但享有完全的資料自主權同時也意味著使用者要自行負起管理和保護資料的責任,建議使用者可以多接觸產品使用、管理、安全等訊息,持續學習新知才能成為資料管理達人!
當然,無論是何種品牌的 NAS ,都不會有任何一台是 100% 完美、可以符合所有使用者需求的「最好」 NAS,但只要能做到功課,肯定還是能找到「最適合」你的 NAS!
小编啊,你也好歹用点心,提一提威联通的缺陷作为对比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