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如果要在這個星球上找到一個同時兼具野心、欲望和能力來創建烏托邦的人,「矽谷鋼鐵人」伊隆‧馬斯克無疑是首選。
這位科技狂人一手將特斯拉、SpaceX 等前沿科技專案拉進現實並因此富可敵國,現在他的新戰場是社群網路:世界首富斥資超過四百億美金收購 Twitter 的私有化提案已經獲得該公司董事會同意。馬斯克 在收購公告上表示,言論自由是民主的基礎,而 Twitter 是一個數字城鎮廣場,人們在此討論對人類未來至關重要的問題,Twitter 具有巨大的潛力——我期待與公司和使用者社群一起解鎖它。
拋開政治和金融上的陰謀論,很多區塊鏈從業者認為,馬斯克對 Twitter 的私有化,或許會變成一場變革,一次撥亂反正的、重回去中心化正確發展道路的烏托邦式實驗。
以此為起點,一個更自由民主的 Web3 版本的網路言論平台(協定)將會建立起來。這恰恰也是 Twitter 前CEO 傑克‧多西(Jack Dorsey)一直致力於推動卻又屢屢失敗的事情——他僅有超過 2% 的持股比例,且沒有投票控制權。
在這個正邪分明的童話裡,多西是鬱鬱不得志的理想主義者,Twitter 的董事會毫無疑問是華爾街貪婪資本家的代言人,馬斯克則是救人於水火的白衣騎士,連多西自己都公開表示「從華爾街手中奪回它是正確的第一步。」而另一個版本的故事裡,一個寡頭式的人物攫取了世界上最大的言論工具,其背後的危險氣息顯而易見。
現實遠比故事更複雜。但不論何種敘事,Twitter 的對下一代網際網路(Web3)的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了:不僅因為它是最大且最富爭議的言論廣場,還因為它從創立之初就保有的去中心化的基因。
反抗的 DNA
「剛剛創建了我的 Twitter。」2006 年 3 月 21 日上午 11:50,多西在他們過分簡潔的辦公室裡發布了第一條正式的推文,此時圍繞在辦公室裡的早期員工千奇百怪:駭客、反政府主義者,房車流浪漢……
主要的創始人身上也充滿自由散漫色彩,伊凡·威廉斯創造了 Blogger 這個新概念(他在 Blog 流行上功不可沒),致力於推動電腦來讓任何人都有機會擁有自己的報紙;傑克‧多西當時梳著藍色爆炸頭戴著鼻環,之前透過入侵一家公司的系統來證明自己的能力進而獲得一份工作;比茲‧史東則放棄了在谷歌數百萬美金的工資和股票,交換一個「更自由」的創業生活。他還是個極致的動物愛好者,曾為了阻止同事滅鼠而發了職業生涯裡最大的一次火。
可以想見,Twitter 早期在這種氛圍下的管理混亂和無序,此後的一段時間裡,它並沒有迎來爆發增長,另一個「新生物」Facebook 才是 Web2 時代的寵兒:
到 2006 年 1 月,也就是 Facebook 成立不到兩年的時候,它的使用者已經超過 600 萬,美國媒體巨頭維亞康姆 (Viacom) 出價 7.5 億美元收購 Facebook,雅虎的報價則是 9 億美元。
Twitter 則被一個看似再簡單不過的問題困住了手腳:怎麼向人們解釋自己。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它是缺乏社群性的網路。」「它取代了簡訊。」「它是新的電子郵件。」「它是微型部落格。」「它是用來更新你的狀態的。」
即便是幾個創始人都沒有弄清楚怎麼回答這個問題,多西和伊凡的意見還不一致,多西認為 Twitter 就是一個告訴別人「我正在做什麼」的地方,伊凡則認為 Twitter 的角色應該是一種分享新聞,而不是分享狀態的方式:Twitter 是一個資訊傳遞的網路而非社群網路。
直到 2007 年 6 月中旬,Twitter使用者已經超過 100 萬並迎來了第一次收購意向時,上述問題依然懸而未決。包括投資人、新聞媒體都在嘗試解讀他們眼中的 Twitter,甚至此次收購方雅虎也對此相當困惑。在雅虎的創業孵化器 Brickhouse 裡,當時的負責人布萊德利‧霍洛維茲(現任Google產品副總裁)在一系列的寒暄和介紹過後,忍不住向辦公桌另一側的年輕創業者們發問:「所以說,它是一個社群網路?」
這次多西打破了沉默,「我認為 Twitter 是一項公共事業,」他說道,「一款網路的廣播系統。」然後,他開始描述對於 Twitter 的願景,並指出它的地位等同於「電」。
可以想見,布萊德利聽到這些回答時的一臉疑惑的神情,特別是對「社群媒體公司是一項公共事業」這個想法。會議結束布萊德利一一和創始人們告別,告訴伊凡「我們再聯絡」。
雅虎並沒有為這一套說辭買單,不久之後,他們表示願意為 Twitter 支付 1200 萬美金——這遠遠低於多西等人的預期——並告訴 Twitter:雅虎輕而易舉地就可以掌握建立 Twitter 所需的技術,因為它只是「一項簡單發送消息的服務」,並且「幾名工程師在一周內就可以完成。」如果不將 Twitter 賣掉,那麼雅虎打算建立並發布一款競爭產品。
Twitter 的三位創始人毫無疑問地拒絕了雅虎的提議,這次在他們看來相當具有諷刺意味的收購並沒有打擊公司的信心,反而促進了團體精神,至少在那一刻,「Twitter 不是什麼」有了一致的答案:
它不是 Web1 大咖可以隨意收入囊中的「訊息服務」,同樣也和 Web2 時代的經典案例「社群網路」Facebook 相去甚遠——比如去中心化的傾向,將自己定義為網路廣播體系,人人都可以發言;比如開放的初衷,大幅度開放各種 API 介面,開發者可以隨意調用平台上的資料(Twitter 投資人之一 Fred Wilson 甚至認為這是個問題);再比其強調自由、公共性的背景。
可以說,Twitter 的上述基因幾乎完美的暗合Web3 時代的核心要求——讓使用者擁有掌控自己資料的權利。很可惜,Web3 這個詞要到 2014 年才由以太坊聯合創始人 Gavin Wood(加文‧伍德) 提出來。
接下來,特立獨行於時代這些基因將在今後很多年中影響著 Twitter 的發展方向,也讓其付出代價。
迥異的道德準則
隨著時間的推移,Twitter 開始吸引狂熱的投資者們,2008 年 5 月上旬公司的估值飆升到了 6000 萬美元,然後,估值在隨後幾天又增長到了 7000 萬。最後,當這個消息最終傳開時,公司的身價已經達到 8000 萬。
與此同時,混亂也在公司內部蔓延:經過幾個月痛苦的拉扯和爭吵之後,擔任 Twitter CEO 不到 7 個月的多西被認為管理能力有限,被他曾經的朋友、主要股東、聯合創始人伊凡(持公司 70% 股權)和投資人聯手趕下了台。伊凡親自擔任 CEO,多西雖然沒有離開公司,卻成為了董事會裡毫無實權的「隱形人」,以及在媒體前配合演出公司良好形象的吉祥物,雖然他並不怎麼願意配合這樣的角色。
心灰意冷而又憤怒難消,多西差一點跳槽到死對頭 Facebook,不過後來他終於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他和老朋友吉姆‧麥凱爾維(Jim Mckelvey)共同創立了支付工具 Squirrel,之後改名為 Square。同時他還有了一個副業——等待時機,向伊凡和董事會復仇。
目光轉到 Twitter 的新任 CEO 伊凡這裡,2009 年 2 月 13 日,伊凡在此時完全接管了 Twitter,儘管公司的全職員工仍不到 30 位(有一些自由職業者),Twitter 仍在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名人加入,使用者一年之內增加了 900%,除了面對海量使用者帶來的運營壓力,伊凡還要應付一輪又一輪的收購要約。
這其中包括科技巨頭谷歌微軟、知名藝人、億萬富翁、社會名流、甚至包括總統候選人艾爾‧高爾,當然,最重要的對手還是執掌 Facebook 的祖克伯。2010 年 6 月,祖克伯在自己家裡約見了 Twitter CEO 伊凡等人,並再一次提出了收購邀請。Twitter 依然選擇了拒絕並明確了他們的差別:
「人們登陸 Facebook 來瀏覽他人的個人主頁,這佔據了網站絕大部分流量,新聞供應以及資訊流僅僅被用來當作瀏覽他人個人主頁的跳板。Twitter 則正好擁有相反的經驗。資訊流和新聞佔據了網站 90% 的流量,而個人主頁只占 10%。」
在尼克‧比爾頓《孵化 Twitter:從蠻荒到 IPO 的狂野旅程》一書中,Twitter 和 Facebook 的差別不僅僅是社群平台和資訊網路(展示自己獲得個人滿足 VS 資訊透明自由)的差別,它們還具有迥然不同的道德準則:
「當伊凡十年前創辦 Blogger 的時候,他樹立了提供部落格服務的堅定信念,那時,Twitter 的目標就已經被確立了:為人們提供一個話筒,讓他們說出心裡話……在過去,當政府官員以各種各樣的理由敲開 Twitter 的大門並索要使用者資訊時,Twitter 支援團隊的管理者們都會拒絕,『沒有搜查令的話,不行。』這樣一種態度變成了 Twitter 多年來堅定的信念。它如同 DNA 一樣,使之在矽谷成為一家不同類型的公司。
Twitter 最終對抗了法院要求提取「佔領華爾街」運動中抗議者發布的 Twitter 的命令。Twitter 還勇敢地面對了司法部門對維基解密(WikiLeaks)線上擁護者的政治迫害。
完全不同於 Facebook,Twitter 最終允許使用者可以選擇在使用服務的過程中不被追蹤。而 Facebook 對於自由言論以及追蹤採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法,這通常會侵犯人們的隱私權,他們有時甚至會刪除那些違反了嚴苛的服務條款的內容。而 Twitter 卻如同一個公共游泳池那樣開放。」
與公司的每個方面都在快速膨脹截然相反的是,公司員工數量卻增長緩慢,商業收入依然是零。雖然嘗試了一些方法,比如縮減成本、與重要夥伴建立緊密關係,伊凡依然遭受了和多西一樣的待遇:董事會和早期投資商開始不斷質疑伊凡是否能夠帶領 Twitter 進入新階段,並最終決定將他也從 CEO 位置上趕下來。
尼克‧比爾頓在他的書中披露,多西在這個過程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就像他認為被朋友背後插了一刀一樣,他也背叛了自己的朋友,正是他積極聯絡和遊說董事會重要成員,合夥將伊凡踢出了 Twitter,終於報了一箭之仇。
不過,多西並沒有立即享受到復仇帶來的甜蜜,距離他再一次拿到曾經的 CEO 職位,還有漫長的 5 年時間。
跛腳走路
我們讓時間快轉到 2015 年 7 月,多西如願從迪克‧科斯特洛(Dick Costolo)手裡接過臨時 CEO 時,Twitter 股價應聲上漲,人們正期待又一個賈伯斯重回蘋果力挽狂瀾的故事,但此時 Twitter 的面貌已經和 5 年前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2013 年 11 月,Twitter 在紐交所掛牌,正式成為一家上市公司,管理團隊對公司控制權顯著削弱,股東對 Twitter 的發展速度、業績要求等方面的要求更加急迫。
從 2010 年到 2015 年,儘管磕磕絆絆,Twitter 已經從完全沒有收入管道,變成開始透過廣告創造收入。為此,公司不斷收緊此前開放 API 政策,2011 封殺協力廠商使用者端 UberTwitter 和 Twidroyd,2014 年針對協力廠商應用開發商封殺了有關使用者資料的開發介面,嚴格限制用於登錄的安全性權杖。
這件事讓多西耿耿於懷,他在 2021 年年底還發推說「這是我們做過的最糟糕的事情」,並辯解說他「當時沒有在經營公司」,還表示「公司一直在努力將其重新完全開放。」
上述行為都嚴重損害了 Twitter 一貫開放的基因和公眾形象,同時也招致諸多批評,讓科斯特洛在不惹惱使用者和賣出更多廣告的平衡木上搖擺不定、跛腳前行,不但活躍使用者增長堪憂,商業化收入也始終達不到投資人的期望。
反觀 Facebook,在提取使用者資料擴大廣告規模方面並沒有什麼道德包袱,2015 年廣告變現規模超過 170 億美金。當時的情況是,一家公司要做行動廣告,在 Facebook、Facebook Messenger、Instagram、Snapchat 之後,才會考慮 Twitter。
擺在多西面前有兩道難題,一是日趨糟糕的社群環境帶來的活躍度下降,平台充斥著謊言、暴力、政治操控和僵屍帳號;二是回應股東賺錢的需求,找到穩定增長的商業收入模式。對此他也深有體會:「我們必須對這家公司進行一次非常艱難的重組。」
重組的重點之一是對 Twitter 社群的健康化改革,針對極端言論網路暴力等進行整頓,Twitter 在 2017 年最後一個季度,三個月內清理了 5800 萬個帳戶,到 2018 年,僅 5 月和 6 月關閉的帳號數量超過 7000 萬。多西治下的 Twitter 時常扮演著捍衛言論自由底線的平台角色,卻總是兩面不討好:當他們積極行動時,使用者抱怨 Twitter 管得太多;當他想撒手不管時,政府和法律又有責任要求他們必須介入。
提高廣告收入方面的努力依然受困於曾經的基因:限制 API 將使用者和資料留在自己手中,才能最大化榨取商業利益,但同樣也會損害 Twitter 建立的名聲;堅持開放的初衷又讓商業化進程遠遠落後於股東的期待。即便是二進宮的多西,當時也沒有找到破解矛盾的鑰匙。
Twitter 依然在跛腳行走,雖然廣告收入保持同步增長,但速度已經被 Facebook 甩出一大截,還面臨著 Instagram、 Snapchat、Pinterest 等多個對手的競爭。多西再一次身陷 Twitter 投資人的內鬥之中,差點再一次重溫十多年前被趕走的噩夢。
離開和回歸
風波過後,多西雖然得以留任,但更難全面掌控 Twitter 了。
Mike Masnick 在 2019 年 8 月 21 日發表的那篇著名的文章《協議而非平台:論實現言論自由的技術方法》引發了美國科學知識界的大討論,似乎也讓多西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新思路——Web 3 版本的解法,把審查權交還到使用者手中。他不但第一時間轉發,幾個月後還宣布,要出資成立一個相關的獨立團隊。
多西在推文中也提到,早年 Twitter 就很像一套協議,但是後來走了另外一條路,逐漸變得中心化,發展成了一個平台。
不久之後,多西在 Twitter 內部組建名為「藍天」(Bluesky)的團隊,研究有關社群媒體去中心化的技術標準。試圖打造一套開源、去中心化的社群平台,並逐漸在高度集中的社群平台上嘗試實行權力下放。藍天團隊領頭人正是多西離開 Twitter 後的繼任者(已離職)。
但是商業問題仍待解決:協議並不賺錢,如何維持公司的收入?我們並不知道多西的真實想法,但現實中擁有去中心化的協議的加密貨幣成了可能的路徑。於是你可以看到,在多西擔任 CEO 的最後幾年裡,他幾乎相當激進地在推特上推出了一系列利好 Web3 和加密貨幣的措施:
他推出 Twitter Space,讓大量 Web3 從業者在這一空間進行線上交流;他也是第一個推出網路巨頭發布的 NFT 產品,讓推特的使用者頭像可以顯示為 NFT,並被認證;還支持所有加密圈人士都有一個推特帳號,而且每一個加密專案都會在推特註冊帳號,並且在其中發布連結......
多西本人也搖身一變成為是比特幣的最重要鼓吹者之一,不只在公開場合多次盛讚比特幣是加密貨幣的未來,更積極推動閃電網路整合、成立比特幣 DeFi 開發者平台、打造比特幣冷錢包以及建造法幣版比特幣去中心化交易所等,顯示出多西對去中心化世界的嚮往。
Mask Network 創始人 Suji Yan 是 Web3 和加密貨幣領域的資深創業者,也是 Bluesky 為數不多的早期成員之一,據他的近距離觀察,多西當時受到的內部壓力空前之大,幾乎已經預料到了自己作為 CEO 的時日無多,以至於不惜在離職前「搞點大事。」
在推特的最後一段時間裡,多西索性利用 Twitter 做了一系列的去中心化實驗,他去年離開 Twitter 之後,作為「Square」支付系統的掌舵人,更是直接將其名字更改為「Block」,全面 Web3 化。最近,他又發文「懺悔」Twitter 違背初衷導致網路中心化,自己感到愧疚。直到此次馬斯克收購 Twitter,多西也是為之鼓與呼最積極的人之一,甚至稱他為解決 Twitter 問題的「唯一信任解決方案」。
The idea and service is all that matters to me, and I will do whatever it takes to protect both. Twitter as a company has always been my sole issue and my biggest regret. It has been owned by Wall Street and the ad model. Taking it back from Wall Street is the correct first step.
— jack⚡️ (@jack) April 26, 2022
多西發推:將 Twitter 從華爾街手裡奪回是正確的第一步。(來源:Twitter)
儘管馬斯克還沒提到怎樣對 Twitter 進行改造,但結合他此前的一些言論可以看出,他對在 Twitter 上加入加密貨幣支付、將加密貨幣與 Twitter 的廣告業務綁定很感興趣。
加密貨幣交易所 FTX 的 CEO Sam Bankman-Fried 在 Twitter 上為馬斯克提供了一些「Web 3 改造」建議,包括將推文作鏈式加密、讓推文貨幣化並對每條推文收費、使用者介面可以掛廣告等。另一家交易所 Coinbase 的 CEO Brian Armstrong 則認為 Twitter 隨著時間的推移有望成為一個分散式的協議——這和多西對 Twitter 的原始構想一致,有傳言多西將會回歸。
Twitter 去中心化的往事在此告一段落,而接下來通往 Web3 的道路,將會在馬斯克強大影響下完成。不論他是天使還是魔鬼,一個全新的 Twitter 將在不久現出端倪。希望它能像其 2012 年沿用至今的 Logo 演繹的那樣,如一只自由的北美山藍鴝,展翅在天空中飛翔,而非被寡頭圈養於鐵籠。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