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張3D列印手槍的設計圖,已經在網路上流傳九年了

第一張3D列印手槍的設計圖,已經在網路上流傳九年了

ADVERTISEMENT

2018 年,美國司法部允許 Cody Wilson 設計的 3D 列印槍支設計圖重新上線。「潘朵拉魔盒」打開了。 

關於 3D 列印,我們聽到的故事都曾籠罩在溫暖和善良的光環之下——比如用來列印義肢,製造新藥。 

3D 列印。圖片來源:Photo by Xiaole Tao on Unsplash

技術發展的另一面,3D 列印讓「幽靈槍」(ghost guns,沒有序號,無法被追蹤)數量與日俱增,大大加劇了槍支管制難度。單就美國來說,司法部統計從 2016 年到 2020 年,在犯罪現場繳獲近 2.4 萬隻「私造槍支」。 

人心惶惶,畢竟,人們可以從任意電商輕鬆買到一台 3D 印表機。 

自製一把手槍 

國外有人為了試試 3D 列印手槍的威力,去參加了一場「造槍」比賽。 

Keegan Hamilton 起初想造一把名為「Scorpion」的半自動手槍(扣動一次扳機,發射一次槍彈)。由於政策收緊引發的購買狂潮,一些「幽靈槍」零組件缺貨。 

缺貨的金屬零組件非常重要,3D 列印的塑膠強度作為槍身足以支撐,但是作為「槍管」和「槍栓」,塑膠無法承受高溫高壓。

美國聯邦法律要求槍支至少有一個金屬零件。圖片來源:Photo by Bo Harvey on Unsplash同時,完全由塑膠製成 3D 列印槍械也是違法的。美國聯邦法律要求槍支至少有一個金屬零件。《不可探測槍支法案》從 1988 年開始實施,為了讓槍支能被金屬探測器探測,規定其鋼鐵含量不能低於 3.7 盎司。 

最終,Hamilton 選擇製作一把零組件更易買到的「Glock 19」。槍管、滑道、扳機等金屬零件,加在一起 320 美元,能直接郵到佛羅里達比賽的靶場。除此之外,一捲 23 美元的 PLA+ 燈絲,一台 3D 印表機,幾盒 9mm 的彈藥就是他需要的全部了。他不需要操心手槍該如何設計。 

在一家由 Cody Wilson 建立的網站上,任何人只需繳納 50 美元會費,就能存取 3D 列印手槍設計圖。其中就有世界上第一款 3D 列印手槍「解放者」(The Liberator)。美國政府很快注意到Wilson ,正是因為「解放者」的製作檔案在網上傳播開來,迅速有了 10 萬次的下載量。 

解放者。圖片來源:Wikipedia20 世紀末期,3D 列印技術開始出現。與普通列印機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印表機內裝有金屬、陶瓷、塑膠、砂等列印材料。根據電腦繪製的設計圖,材料被一層層鋪設出來,最終形成真實的 3D 物體。 

淘寶網站上,用來列印手辦模型的家用級 3D 印表機價位約在台幣萬元左右,工業等級大約台幣三萬元左右元往上,更貴的當然也有。當然它們所用技術也不同。家用 3D 印表機主要採用基礎廉價的 FDM(熔融沉積成型技術),工業級覆蓋了 SLA(立體光固化成型技術)、SLS(選擇性雷射燒結)等全產業領域。 

列印槍支,本質上與 3D 列印其他東西沒有差別。將零組件分別列印出來,再組裝一起。設計圖才是關鍵。 

為了取得圖紙,Hamilton 註冊成為網站的會員。最終,他的這把「Glock 19」的成本不到 400 美元。列印主體槍身花了 16 個小時,當他從印表機上取下時,發現了一些與「真槍」相比的明顯差別——沒有序號,在槍柄處印有「Ghost Gun」的字樣,邊緣也很粗糙,無法直接插入金屬零件。於是他又花了四個小時,用銼刀等工具打磨塑膠。 

成品拿在手裡沉甸甸的,他扣動扳機,第一發子彈射中 15 公尺外的金屬靶子。 

二十多個小時製作後,Hamilton 參賽去了。但是因為射擊時不斷被卡住,他只能換成「正規」Glock 品牌的滑道和槍管。看得出來,3D 列印來的槍並不像傳統槍械那樣可以連續、持久使用。

傳統槍械的核心部分均為標準的金屬槍支零件,如槍管、槍機和擊錘等。所謂的金屬印表機打出來的強度遠不達標。圖片來源:Photo by Max Kleinen on Unsplash

根據《科技日報》,槍管堪抗力(即膛壁承受槍膛內一定火藥氣體壓力而不變形的能力)決定於膛壁的厚度和槍管所用材料的品質,金屬槍管和 ABS 材料強度差異,使得堪抗力差別顯著,堪抗力低於火藥氣體壓力時,槍管就會炸裂。 

傳統槍械的核心部分均為標準的金屬槍支零件,如槍管、槍機和擊錘等。所謂的金屬印表機列印出來的強度遠遠達不到標準。 

最後 Hamilton 在比賽中獲得第三名,賽後,他選擇把槍身熔了。他曾問 Wilson,美國當局是否有希望完全阻止「那些設計圖」在網上分享,Wilson 回答,「政府應該發明一個機器,在七年前殺了我。但現在已經太遲了。」 

鑽法律漏洞的法律學生 

2012 年,當時還在中阿肯色大學念法律專業的 Cody Wilson,設計、製作出了世界上第一把 3D 列印手槍。 

Cody Wilson。圖片來源:Wikipedia他僅憑一台家用 3D 印表機,用 ABS 塑膠列印出 16 塊零件,再組裝到一起,一把形似玩具槍的玩意就誕生了。但它是一把「真槍」,能發射子彈,雖然威力同傳統手槍仍有很大差別。Wilson 給這把槍取名為「解放者」。 

他還成立了Defense Distributed(以下簡稱為 DD),一個開發和發有開源槍支設計的非營利組織,想成為「維基武器」(wiki weapons)。3D 列印槍支,需要這幾種要素:印表機器、材料、電腦和配套軟體和設計圖。DD 的創始目的,就是公開這些 3D 列印中起關鍵作用的設計圖。 

2013 年,他將「解放者」設計圖放在了網上,但是很快,美國政府就找上門了,要求 Wilson 撤下這些設計圖。 

美國法律承認公民有持槍權,但前提是購買槍支者得透過背景調查,如果公民有精神疾病、未成年、有前科等,都不能獲得購槍資格。另外,美國還規定槍支必須含有金屬,以便金屬探測儀的識別。這些槍都標有序號,一旦發生兇殺案,員警可以據此追蹤罪犯。 

但 3D 列印手槍改變了這一切,在政府看來這意味著:無論什麼樣的人,一旦得到這張設計圖,只要家裡有印表機和電腦,以及便宜的材料,就能製造一部殺人機器。而且,還很難被追蹤。 

政府告知 Wilson,公開設計圖便違反了「國際武器貿易條例」(ITAR),理由為一旦設計圖流傳到網際網路,全世界的人都能下載到,但 ITAR 禁止在未獲得美國政府明確許可的情況下,將武器技術轉讓到國外。 

Wilson 輟學,並開始起訴政府。「我不是在為你製造槍支,只是提供了一種可能性,一種你們自己為自己鑄造槍支的可能性。」他想確定發布技術資料是否違法,以及共享檔案是否就等同於出口槍支。 

打官司費錢費力。Wilson 開始鑽法律的空子,在美國,銷售和運輸槍支的零散零件,監管干預不了。他開始賣一種叫「Ghost Gunner」的黑盒子,它其實是用來製造槍支關鍵部位下機匣的銑刀,也賣下機匣成品。 

2012 年到 2014 年,這些零組件銷售額超過了 300 萬美元。 

到了 2018 年 7 月,DD 意外打贏了官司。美國司法部認定,美國人可以「接觸、討論、使用和複製」技術資料。Wilson 大呼勝利,稱 2018 年就是「可下載槍支時代」的開端。 

法律打擊 3D 列印槍支 

大量的批評者擔憂,這會讓「幽靈槍」越來越多,政府無從知曉,也沒法追查。這些 3D 列印手槍,一旦落在極端暴力分子手裡,便會帶來慘劇。

Wilson 口中的「槍械愛好者」會去尋找 3D 列印手槍設計圖,極端暴力分子也會。圖片來源:Photo by Xiaole Tao on Unsplash

2019 年,一名德國人在哈雷猶太教堂附近用攜帶的霰彈槍朝一所公墓射擊,射殺了一名路過女子,還試圖衝入教堂,投下自製炸藥。讓人脊背發涼的是,作案者甚至在網上直播了作案過程。 

事後員警發現,他的武器居然是用 3D 印表機自製的。 

2021 年,西班牙國家員警在特內里費島上發現了一個用 3D 列印製作武器的作坊,逮捕一人,繳獲了兩台 3D 印表機以及彈殼、消音器、彈匣、卡賓槍、製作武器及其坯料的各種零組件等等。 

員警還發現了現場有帶有新納粹符號的槍套。

各地立法打擊 3D 列印槍支。圖片來源:Photo by Tingey Injury Law Firm on Unsplash 

美國 1968 年的《槍支管制法》認定,沒有許可證就出售自製槍支屬於非法,但製造和擁有自製槍支並不違法。 

但到了美國各州,都沒那麼「寬容」了。在紐澤西,人們買零件自製沒被編進可追蹤系統的槍支,是嚴格違法行為。他們要 3D 列印槍支,需要有製造許可證。在加州,人們自製槍支錢之前,需要申請一個序號,還得自在子彈殼上印上識別標記。其他州也有類似的法律,或正計畫實施。 

其他國家也在打擊 3D 列印槍支。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立法,將擁有 3D 列印槍支設計圖檔等同於實際擁有 3D 列印槍。一旦發現設計設計圖,將面臨最高 14 年監禁的處罰。 

在新加坡,相關軍火法令規定,擁有 3D 列印槍支將被判處監禁;使用或企圖使用槍支將被判處死刑。 

值得注意的是,3D 列印出來的槍支,對持有者本身也存有不小的安全隱患。比如,聯邦政府調查「解放者」時,就發生過武器自身爆炸;襲擊哈雷猶太教堂的作案者也在直播中提到,「我成功證明了簡易版的武器是多麼荒謬」,因為手槍發生了故障。 

Wilson 將第一把 3D 列印手槍命名為「解放者」,無論它解放了什麼,但肯定也解放了惡魔。

 

資料來源:

 

bigdatadigest
作者

大數據文摘(bigdatadigest)成立於2013年7月,專注數據領域資訊、案例、技術,在多家具有影響力的網站、雜誌設有專欄,致力於打造精準數據分析社群。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