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建議貼文

選取貼文複製成功(包含文章連結)!

12個 USB 3.0 機殼購買注意事項,讓你買到合用、好用的機殼

12個 USB 3.0 機殼購買注意事項,讓你買到合用、好用的機殼

ADVERTISEMENT

Intel 新發布的晶片組 Z77 終於內建了 USB 3.0,主機板不用再拖著一個外掛晶片。而 AMD 則早在一年之前的 APU 晶片組 A75 就已內建。除了原生支援外,廠商也會為其他晶片組額外加上獨立的 USB 3.0 控制晶片,只要不是低階的主機板,基本上都有 USB 3.0 可以用。

可惜的是USB 3.0插槽雖然和USB 2.0的插槽長得很像,但在內部卻多了3.0專用的5個接點,讓舊機殼的前面板連接埠頓時變成殘廢,沒有辦法發揮USB 3.0高速的優勢。那麼就去光華商場隨便找一咖USB插槽是藍色的買回家就好啦,幹嘛還要有這篇?不不不,就算是USB 3.0的機殼,也是有好壞之分,這也是此篇文章的重心,我們要教你如何在機殼有USB 3.0的條件下,挑到一款好機殼。

12個 USB 3.0 機殼購買注意事項,讓你買到合用、好用的機殼

▲原本USB 2.0的四支接腳,升級成USB 3.0之後,會多出五支接腳。

1、USB 3.0有內外接之分

最初USB論壇並沒有制定主機板和機殼面板之間的USB 3.0連接介面,而是事後另外以一份USB 3.0內部接頭白皮書的形式發布。所以較早搭載USB 3.0前面板的機殼,會以USB 3.0 Type A公頭方式繞出機殼外,直接插在主機板後面I/O處,比較新的機殼則大多數選擇內接19pin。但凡事總有例外,如果機殼只提供1個USB 3.0插槽,還是要將接頭拉出機殼外,接到主機板後面(因為內接19pin提供兩埠連接能力)。

早期的USB 3.0主機板,一樣也是只有Type A的母座,所以當機殼只有內接19pin的時候,便無法連接上此類主機板。幸好目前這類主機板已不多見,但還是提醒讀者,若是從這類主機板升級換機殼時,需要注意一下相容性的部分。

12個 USB 3.0 機殼購買注意事項,讓你買到合用、好用的機殼

▲左方是USB 3.0 Type A的母座,右方是Type A的公頭。

2、面板上的接頭別太近

在USB 3.0剛問世時,還沒有專門為USB 3.0介面設計的控制晶片,有些廠商會以USB 3.0轉SATA晶片和SATA介面記憶體控制器做搭配,整合較多晶片導致隨身碟肥大。但近幾個月已有廠商推出較小的隨身碟,體積已經可以和USB 2.0隨身碟看齊。此外也有許多廠商推出造型隨身碟,各種奇怪、可愛的造型都有,某些甚至還可以變形,當然這些隨身碟的體積也比普通的大支。

為了避免USB 3.0隨身碟龐大的體積,去干擾到附近另一插槽的使用,最好不要選到USB埠是上下相鄰排列的機殼。最佳的狀況是每個插槽都能有一定的間隔,全部插滿時也不會相互影響。除了USB 3.0方面要注意以外,其他泛用的機殼重點也要注意,畢竟總不能為了USB 3.0,隨隨便便就買了一款散熱差的機殼回家吧。

12個 USB 3.0 機殼購買注意事項,讓你買到合用、好用的機殼

▲盡量不要買到這種USB埠上下相鄰的機殼,很容易因隨身碟體積較大而擋住相鄰插槽。

3、對流設計要周到

每家機殼廠的散熱設計不同,很難直接說出哪家的設計最好。某些機殼設計成全部都是洞,又有些機殼設計講究完善的空氣對流特性。不過概括來說,熱空氣往上跑,大部分機殼都是從位置較低的風扇進風,位置較高的風扇排風。另外有些側板安裝25公分以上大風扇的機殼,則是由大風扇進風,其他小風扇排風,一樣可以達到快速將熱帶離零件的效果。

12個 USB 3.0 機殼購買注意事項,讓你買到合用、好用的機殼

▲很多機殼面板都會使用網版沖孔,但還是以有附濾網的較佳。

基本上機殼為風扇所開的孔越大越好,這樣子可以減少空氣流過時產生的風切聲。比較小的孔通常會在便宜機殼上看到(因為鋼材厚度較薄,洞開太大,強度會不足),讀者挑選時可以注意一下。其中又以風扇處加裝濾網的機殼較佳,可以定時拆下來清洗,要不然年度歲修時,就可以看到內部零件積滿了一層灰。

12個 USB 3.0 機殼購買注意事項,讓你買到合用、好用的機殼

▲風扇進風處所附的濾網,定時拆下來清洗灰塵,可確保散熱效能。

4、板卡大小要注意

買主機板時就會決定了機殼的大小,買ATX規格的主機板就只能裝在ATX以上的機殼中,microATX的機殼鐵定是裝不下的(較大機殼可以相容較小的主機板,可是小機殼無法相容大的主機板)。

12個 USB 3.0 機殼購買注意事項,讓你買到合用、好用的機殼

▲不同主機板大小的比較圖。(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有些旗艦級的主機板,在寬邊部分會比一般ATX來的寬,選購機殼時可以先看看內部空間是否擺放得下。另一種則是較長的主機板,稱為XL-ATX的規格,在擴充卡槽部分多了幾條;一般ATX主機板擴充卡槽最多為7條,此類主機板為了多顯卡串連的需求,會變成8或9條,在搭配上也需要買到有支援的機殼。除了主機板大小相容性須考慮之外,還必須要考量顯示卡的長度。尤其是高效能的顯示卡,長度常常突破主機板的寬度,而去影響到前方硬碟的安裝。

12個 USB 3.0 機殼購買注意事項,讓你買到合用、好用的機殼

▲如果說連雙GPU的顯示卡都裝得進去,一般普通顯卡也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延伸閱讀:

Computex 2012:有趣機殼大蒐集,衝擊傳統的解構、冰箱設計

從 Cosmos II 來看新機殼的5個賣點,採購時可以注意

銀欣 PS07W 機殼拆給你看:白色很亮眼、C/P 值也頗高

(後面還有:更多的 USB 3.0 機殼購買注意事項)

R.F.
作者

誤入叢林的小白兔,每天爬樓梯到七樓的白癡,幻想自己很瘦的豬,一放假就睡死的bed potato。

使用 Facebook 留言
Ffe597842f915bc0aab0f07c0b647e93?size=48&default=wavatar
1人給推

1.  邱睪 (發表於 2012年6月24日 22:32)
補充一下usb3.0擴充卡
若機殼只容許半高卡
那注意4pin電源接頭和19pin接頭設計在上面(機殼側)的產品
很有可能卡到側面機殼蓋板

我沒注意到現在為了這個問題頭痛阿...
伯爵奶茶
2.  伯爵奶茶 (發表於 2012年7月01日 04:59)
那麼就去光華商場隨便找一咖USB插槽是藍色的買回家就好啦,幹嘛還要有這篇?不不不,就算是USB 3.0的機殼,也是有好壞之分,這也是此篇文章的重心,我們要教你如何在機殼有USB 3.0的條件下,挑到一款好機殼。

所以

意思是usb3.0 也有爛的機殼 ...

看成

usb3.0 也有好壞之分
Ca1bdb44ed8a4257bcb9cd7880775580?size=48&default=wavatar
3.  DDTT (發表於 2012年7月01日 12:18)
我是新手吧

有點少圖 有些部分真的要多點實際狀況圖來比較

第11點 低價位主機板有19pin不多!

沒有圖可以看 真得很難想像狀況是怎樣
只靠文字敘述能了解得不多

沒有19pin 那下文有怎轉成USB頭??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