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新創公司用Web3區塊鏈技術創立網路車平台 Drife,挑戰Uber

印度新創公司用Web3區塊鏈技術創立網路車平台 Drife,挑戰Uber

ADVERTISEMENT

 

 

Drife 首席執行長兼聯合創始人菲爾多希·謝赫(Firdosh Sheikh)曾是 Uber 的超級使用者,她總共透過 Uber 叫了 5000 多次車。但在與司機交談後,她發現許多人對 Uber 收取的平台佣金,以及平台分配車輛的不透明性感到不滿。她說,乘客也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他們幾乎無法控制自己支付的乘車費用,也無法控制自己將坐上誰的車。 

謝赫覺得,這個問題可以歸結為,一個中間人控制著乘客和司機之間的關係。因此,她開始著手打造一個去中心化的網路叫車平台,透過區塊鏈技術將控制權交還給使用者。去年 11 月,經過三年的開發,她和她的聯合創始人在南部城市邦加羅爾推出了 Drife 應用程式。如今,已有超過 1 萬名司機和 10 萬名乘客在該平台註冊。 

謝赫說,Drife 與 Uber 等公司的主要差別之一是,他們不收取任何佣金。司機可以獲得全部車費,並按月付費使用該平台。不過目前該公司還沒有開始收費,因為要鼓勵新使用者註冊。她說:「我們不收取乘客的任何費用,乘客付的乘車費會悉數進入司機的口袋,這樣一來,平台就不存在操縱的空間了。」 

基本乘車費是根據車輛類別和行程距離確定的,在此之上,乘客可以提高他們願意支付的金額,以吸引更多的司機接單。司機也可以討價,然後,乘客根據價格或司機評分來選擇坐誰的車。謝赫說,這意味著定價完全是由市場決定的,而且由於 Drife 不抽取佣金,乘車費用會比其他平台更便宜。 

該公司還擁有自己的加密貨幣 DRF。謝赫說,目前它的用途還不多,但代幣將在 Drife 的擴張計畫中發揮重要作用。該公司計畫採用特許經營模式,由當地企業家競標在新城市營運 Drife 業務,以換取部分訂閱費用。但要申請特許經營權的話,申請者將需要購買大量 DRF 代幣,並在合約期間鎖定它們。謝赫說,到目前為止,該公司已經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地城市的約 60 份特許經營申請。 

大約 30% 的 DRF 代幣也被預留給「生態系統基金」,用於激勵和獎勵司機和乘客。除了可以用真錢交易之外,這些代幣還將賦予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DAO)以投票權,這是一個成員營運的組織,其內部規則被編碼到區塊鏈中。每個城市都會有自己的 DAO,負責選擇加盟商。 

最重要的是,使用者不需要信任 Drife,因為整個系統將由智慧型合約管理。這些是存在于區塊鏈中的軟體程式,它們將根據每個人都可見的預定義規則自動執行交易。「如果我說我沒有操縱它,沒有人會相信我,除非我向他們展示我沒有任何權力操縱資料,」謝赫說,「而這只能透過區塊鏈實現。」 

然而,實際上,Drife 是在「一邊造飛機,一邊開飛機」。該公司的智慧型合約系統建立在 Polygon 之上,Polygon 是以太坊區塊鏈的擴展。但是由於他們還在不斷地調整特性和功能,謝赫承認大多數時候操作實際上是在一個模擬區塊鏈的後端伺服器上運行的。

關於該平台運行的許多細節仍然需要解決。謝赫說,如何確保 DAO 投票系統不被持有最多代幣的人主導是一項正在進行的工作。大多數區塊鏈還面向金融交易結算,目前尚不清楚它們是否能夠處理營運大規模網路叫車業務所涉及的大量現實世界資料。謝赫說:「我們今天看到的任何方法都無法達到我們想要發展的規模。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開始致力於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定製區塊鏈。」 

然而以上關於大規模發展的問題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才會成為一個現實的問題,因為儘管註冊使用者數量可觀,但該公司目前每週只有 7000 次左右的出行訂單,而 Uber 和 Ola 每天的出行量高達數百萬次。 

行動諮詢公司 MillenStrat Advisory & Research 的創始人維奈·皮帕薩尼亞(Vinay Piparsania)表示,區塊鏈技術有望顛覆網路叫車行業,打破巨頭的壟斷。不過,對於 Drife 這樣的初創公司來說,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匹配它們的財務和營運能力。 

他說:「不幸的是,目前這種以司機為核心的初創公司規模太小,也太分散,無法對 Uber 和 Ola 的雙頭壟斷力量產生影響。」皮帕薩尼亞補充說,目前這些公司應該專注於「透過吸引和留住司機,來蠶食一些關鍵城鎮和關鍵類別的業務,並向乘客展示他們在出行方面的競爭力。」

36Kr
作者

36氪(36Kr.com)累計發表超過10.8萬條包含圖文、音訊、影片在內的優質內容。氪原創內容體系涵蓋新創公司、大公司、投資機構、地方產業與二級市場等內容模組,設置有快訊、深度商業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