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筆電換新硬碟,這回推薦傳統硬碟、採購教戰守則

老筆電換新硬碟,這回推薦傳統硬碟、採購教戰守則

ADVERTISEMENT

固態硬碟選擇性滿坑滿谷,價格也如大家心願越來越便宜,可是它沒有完封傳統硬碟。容量是其中關鍵,就算 512GB 再便宜好了,仍然比可提供750GB~1TB容量的傳統硬碟小了許多。很多時候速度並不是唯一採購指標,使用便利性也要考量在內,對筆電來說更是為之重要。

快速目錄:

容量與速度的兩難

對於那些動輒2歲,或者是更大歲數的筆電來說,要主人家花筆錢升級固態硬碟,考量重點可能比你所想像得多。首先就說容量變小好了,只要舊筆電不是阿公等級,那麼硬碟好歹也有250~500GB容量。固態硬碟性能再怎麼殺,一般人也只願意花3,000元上下,買顆128GB來用用。

這樣一來一往,容量頓時減少50~74%不等,安裝系統和必要程式還算夠用,卻放不下太多少重要資料和五四三檔案。反觀差不多的消費金額支出,可以買到750GB固態混合硬碟,或者是1TB傳統硬碟,容量反而增加1.5~4不等倍數。容量這點問題還是容易讓人卻步,遲遲無法做出決定。

投資效益比很重要

128GB不夠用,那就買更大容量的啊!或許你腦袋也閃過去這念頭吧!現在2.5吋、9.5mm厚度固態硬碟,一般能買到的最高容量只到512GB而已,即便市價不用10,000元好了,容量只有傳統硬碟的50%卻貴上將近4倍。換做是你,願意花多少錢來幫「舊」筆電升級固態硬碟呢?

別忘了固態硬碟不是萬靈丹,舊筆電的處理器性能與記憶體容量,也會對整體性能造成不小的影響。在這前提下,舊筆電殘存價格可能只有幾千元,用相當於半舊筆電的錢升級固態硬碟,在現實中恐怕沒幾個人買得下手。投資效益比這檔事,才是普羅大眾關心的重點。

重量藏在細節裡

舉如Macbook Air等超輕薄筆電,將128~256GB之類容量固態硬碟列為標配,以求得效能與輕薄性兼得。使用者的大量資料儲存需求,不免俗還是交由USB、Thunderbolt等介面外接硬碟來負責,另外再搭配雲端儲存,以強化使用便利性。外接硬碟固定在室內場所使用也罷,想攜帶出門麻煩就來了,它會占去電腦包一部分空間,還有反覆連接與收納的不便。再者舊筆電除非是CULV或日系高價輕薄機種,否則通常都具有一定重量感,塞入包包再加上配件,還有神來一筆的外接硬碟,正常人應該都會感到沉重。

老筆電升級選擇有限

輕量化往往得犧牲功能性,不計較成本採用固態硬碟的結果,就如前述範例一樣。雖然滿足了速度,卻產生儲存與使用便利性,還有攜帶外出負重等問題。這就像挖東牆補西牆般,其實都在原點上打轉,端看重量到底加注在誰身上而已。

舊筆電實在變不出太多改善方式,還能選擇的不外乎是Seagate Momentus XT,這款2.5吋「單機」型態固態混合硬碟。它最高容量可達750GB,配備8GB用來儲存熱門檔案的快閃記憶體,能顯著縮短開機與軟體啟動等待時間。這對沒有ISRT技術功能的筆電來說,是很理想的升級選擇,花費也不超過3,000元。

升級硬碟不用改裝

老筆電升級固態硬碟未嘗不可,但是基於前述種種,筆者個人傾向保守點,顧好儲存空間與使用便利性,會比換得那些速度感來得實際。好了,不管是買傳統硬碟還是固態硬碟,舊硬碟拔下來該何去何從,而且如何才能維持使用便利性,又是另外一段故事。

之前有一篇文章提到:拔掉光碟機換上特殊減重匣,這招只適合升級固態硬碟的情境。好處是留下舊硬碟用以儲存資料,能省去外接硬碟攜帶使用上的諸多不便,具有相當實用性。但是得留意這麼改裝無助於減輕筆電重量,需要光碟機時還得抽出裝著硬碟的減重匣,稍微不便利又會破壞筆電保固。

老硬碟當備援用

這麼改裝是好是壞見人見智,筆者個人並不推崇,乖乖改走外接應用才是正途。當然這前提是建立在升級「傳統硬碟」下,買咖USB 3.0外接盒大約500元就有,舊硬碟可以用來儲存額外資料。如果你欠缺現成的NAS、大容量外接硬碟,建議你拿它來備份新硬碟的重要資料,平常倒是不需帶著它出門。

也許你有筆電沒有USB 3.介面,只要上面有任一規格ExpressCard規格插槽,同樣花500元左右買張擴充卡就能搞定。至於沒有插槽或者不想花這筆錢也行,畢竟是設定為資料備份儲存用,定期執行備份作業時丟著讓它慢慢跑,是USB 3.0或USB 2.0的影響不至於太大。

老筆電換新硬碟,這回推薦傳統硬碟、採購教戰守則

▲USB 3.0擴充卡和外接盒,現在平均價格都在500元左右,多花這1,000元就能把舊硬碟拿來備份重要資料使用,以免天有不測風雲。

老筆電換新硬碟,這回推薦傳統硬碟、採購教戰守則

▲舊硬碟改裝成USB 3.0外接,速度和內接時有多大差異呢?雖然得視控制器等因素而定,對速度不算快的2.5吋硬碟來說,基本上是可以不用多心。

Tips

早於Sandy Bridge世代的筆電,提供給周邊裝置使用的PCI-E通道,理論傳輸頻寬都是250MB/s。碰上理論頻寬達5Gbps(約等500MB/s)的USB 3.0,無論控制器是附加在筆電主機板上,或者經由擴充介面卡來取得,測試速度都會比原生內建USB 3.0控制器的Ivy Bridge平台機種慢一些。

 

延伸閱讀:

SSD 新手升級術!6款 SSD 推薦,筆電如何換裝 SSD?如何進行調校?

筆電升級 SSD,用轉接框來做,原本的硬碟不用拆,效能、容量兼顧

筆電還原磁區大挪移全攻略,榨出40GB大空間、更高的讀取效能

筆電 USB 3.0 跑不快?教你辨識夠力的晶片組有那些

(後面還有:新硬碟採購教戰守則)

bisheng
作者

前 PCADV 編輯、現 BenchLife 玩票性質打雜工 https://benchlife.info

使用 Facebook 留言
小烏賊
3人給推

1.  小烏賊 (發表於 2013年2月25日 08:40)
3c產品用久了我只學到一個真理,時間到了直接換,三年後的中階打死三年前的高階,如果每三年換一輪的話都買便宜又有感的中階機種就夠了,而且還能明顯感受到技術的進步,升級?我倒不那麼在乎了
Gino
2人給推

2.  Gino (發表於 2013年2月25日 09:27)
※ 引述《小烏賊》的留言:
> 3c產品用久了我只學到一個真理,時間到了直接換,三年後的中階打死三年前的高階,如果每三年換一輪的話都買便宜又有感的中階機種就夠了,而且還能明顯感受到技術的進步,升級?我倒不那麼在乎了

有同感<( ̄︶ ̄)>
肯董
4人給推

3.  肯董 (發表於 2013年2月25日 10:15)
在這麼3C產品世代交替越來越快的時代,買東西買夠用就好,追求快不過是徒然浪費而已~ 除非是真的有需求再下手!(≧▽≦)
板橋
4.  板橋 (發表於 2013年2月25日 11:08)
桌機 已像 家中電視:能看能用就好......

手持裝置:步入後塵 當中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