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多螢幕,大容量 VGA 記憶體實戰:容量多1倍、效能多2%

ADVERTISEMENT

效能篇:大容量記憶體用處少

市面上鮮少有相同PCB設計,差別只在於記憶體容量的顯卡,因此測試上我們挑選PCB佈局相似的顯卡進行比對,且測試前會將核心時脈、記憶體時脈等參數標準化,減少測試誤差,讓2張比對的卡差異只有記憶體容量。

缺TITAN很遺憾

或許有人會說,高階卡效能比較好,記憶體的影響可能不是這麼大,所以這次另外挑選了1GB與2GB版本的GTX 650 Ti。最後,這次高階卡的實驗對象,本來最佳人選是TITAN,但是TITAN僅有6GB的公板卡,無對照組可供測試。編輯部挑選了相似的2張GTX 680進行測試,從結果中應該可以看出大容量記憶體對於效能的影響。

三螢幕最多差2%

從理論上來看,螢幕解析度越高,或是螢幕數量越多,越有可能影響顯示效能。我們先從高階組GTX 680來看,在三螢幕解析度達5760 x 1080的DirectX 11環境下,不論開啟AA、Tessellation與否,2GB與4GB顯卡的效能差距最多2%。且會隨著Tessellation強度降低而拉近差距,而在DirectX 9與10環境下差距更小,甚至表現相同。

如果我們把螢幕數量減少,換到雙螢幕或單螢幕環境,此時不論搭配何種影像特效,2GB與4GB的容量差距並不影響效能表現,兩者效能落差都在1%以內。測試到此,應該不難看出高階卡只有在三螢幕且開啟大量特效下,才會有相對「明顯」的效能差距。

測試平台
處理器 Intel Core i7-2600K
記憶體 Kingston DDR3 1600 2GB x 2
主機板 Asus P8Z68-V
顯示卡 GIGABYTE GV-N680OC-4GD GIGABYTE GV-N65TOC-2GI
GIGABYTE GV-N680OC-2GD GIGABYTE GV-N65TOC-1GI
硬碟 Kingston SSDNow V100 64GB
電源供應器 OCZ ZS Series 750W
作業系統 Windows 7 Ultimate 64 bit
測試軟體 Unigine Heaven 3.0

 

GTX 680 2GB vs. 4GB(解析度:5760 x 1080、DirectX 11)

決戰多螢幕,大容量 VGA 記憶體實戰:容量多1倍、效能多2%

決戰多螢幕,大容量 VGA 記憶體實戰:容量多1倍、效能多2%

(上圖為開啟Tessellation;下圖關閉Tessellation三螢幕環境下,不論開啟Tessellation與否2種版本效能表現相當,差距約在0.2~2.6%之間,記憶體容量並未成為效能瓶頸。

GTX 680 2GB vs. 4GB(解析度:3840 x 1080、DirectX 11)

決戰多螢幕,大容量 VGA 記憶體實戰:容量多1倍、效能多2%

決戰多螢幕,大容量 VGA 記憶體實戰:容量多1倍、效能多2%

(上圖為開啟Tessellation;下圖關閉Tessellation若在雙螢幕環境中,4GB與2GB容量的GTX 680效能相當,可看出記憶體容量並不直接影響效能表現,兩者差距在1%以內。

高階卡2GB夠用

從測試結果來看,GTX 680在三螢幕環境下,4GB版本效能表現領先2GB版本約2%。但隨著解析度下降,在雙螢幕與單螢幕環境下,大容量記憶體並沒有特別的優勢。我們或許可以認定,現在對高階卡而言,即使搭配三螢幕玩遊戲,2GB的記憶體容量已經足夠應付,多出來的容量並不會使效能提升。需不需要多花錢換取那多1倍的記憶體容量?相信數據應該已經給了很明確的答案。

中階極限環境差12%

回頭看另一組由1GB與2GB組成的中階組,從數據中來看,效能落差最大的是三螢幕並開啟8倍AA、Tessellation的環境。1GB與2GB的GTX 650 Ti效能差距最高可達12%,但是若將AA強度降低,或換到DirectX 9、10環境底下,效能差距又回降到1~2%左右。

我們大膽猜測1GB的記憶體容量,或許是解析度5760 x 1080且開啟大量特效的門檻,至少要高於1GB才能發揮顯卡應有的效能。但是若關閉部分特效,像是從8倍AA減少到4倍AA,此時又看不出效能落差,又回到倉庫太大裝不滿的狀態。

可惜受限於顯卡規格,無法篤定造成效能落差的主因是顯示記憶體不足,或是GPU效能所影響。但是從數據與理論來推斷,記憶體容量造成的影響還是比較大。

1GB綽綽有餘

從理論或實務上來看,顯卡的記憶體超過一定的數量就沒有作用,對於效能並不會有明顯的影響。這個數字會是多少?受到不同環境影響可能會有落差,但是應該可以看出1GB的記憶體在多數狀況下,跟2GB的表現相當。而且實務上一般人不可能使用5760 x 1080這種超高解析度玩遊戲,2GB版本最後的高解析度優勢也蕩然無存。

受限於顯卡硬體規格,這次測試的環境沒辦法做到很嚴謹。但是從數據中我們也可以得知,不論中高階卡,超過1GB的記憶體容量即使在高解析度下也很難發揮效用,只有在三螢幕這種超高解析度與特效下,才會成為效能瓶頸。或許未來4K普及之後,大容量記憶體才有它發揮的空間,但在目前1920 x 1080以下的解析度,我們不大需要擔心容量的問題,不如花時間煩惱GPU該搭哪種散熱器還比較實際。

GTX 650 Ti 1GB vs. 2GB(解析度:5760 x 1080、DirectX 11)

決戰多螢幕,大容量 VGA 記憶體實戰:容量多1倍、效能多2%

決戰多螢幕,大容量 VGA 記憶體實戰:容量多1倍、效能多2%

(上圖為開啟Tessellation;下圖關閉Tessellation開啟8AA時差距最大,落差達12%。然而受限於GPU效能,FPS差距僅1.1幀,肉眼看不出兩者的差異。且在其他環境下,效能差距回歸正常,都在2%左右。

GTX 650 Ti 1GB vs. 2GB(解析度:3840 x 1080、DirectX 11)

決戰多螢幕,大容量 VGA 記憶體實戰:容量多1倍、效能多2%

決戰多螢幕,大容量 VGA 記憶體實戰:容量多1倍、效能多2%

(上圖為開啟Tessellation;下圖關閉Tessellation雙螢幕模式下,記憶體容量對效能並無明顯影響。即便在不同特效、API底下,1GB與2GB的效能差距仍維持在1%以內。

(後面還有-實戰篇:多螢幕遊戲不友善)

魯蛇實驗室
作者

戶田惠梨香 新垣結衣 長澤雅美 吉高由里子 志田未來 北川景子 香里奈 竹內結子 北乃紀伊 菅野美穗 黑川智花 宮崎葵 夏帆 貫地谷詩穗梨 石原里美 有村架純 井上真央 真野恵里菜 能年玲奈 深田恭子

使用 Facebook 留言
littlechio
2.  littlechio (發表於 2013年5月02日 15:58)
其實我比較好奇的是低階卡的效能差多少?因為現在的低階卡都給到2G,好奇的是這樣有用嗎?比如說 GDR5 1G 和 GDR3 2G 效能差多少,我身邊願意花 3000 元以上買顯卡的人並不多。
FUCXSOP
3.  FUCXSOP (發表於 2013年5月02日 20:50)
我之前有一張舊卡 GTX580 1.5GB
那時候我朋友說他用的筆電顯卡高達 2GB 所以可以電爆我的卡
而且還比我新一代
殊不知
他的卡是 GT610M 2GB ╮(╯_╰)╭
魯蛇實驗室
5.  魯蛇實驗室 (發表於 2013年5月03日 01:56)
※ 引述《littlechio》的留言:
> 其實我比較好奇的是低階卡的效能差多少?因為現在的低階卡都給到2G,好奇的是這樣有用嗎?比如說 GDR5 1G 和 GDR3 2G 效能差多少,我身邊願意花 3000 元以上買顯卡的人並不多。

以理論上來說
記憶體頻寬重要性會高於記憶體容量
如果是我,會選擇1GB GDDR5也不要2GB GDDR3

但實務上而言
低階卡的效能大多卡在GPU而非記憶體
給再大的容量或頻寬都沒用,GPU就是畫不了這麼多的Frame
pcNerd
2人給推

6.  pcNerd (發表於 2013年5月03日 08:28)
文章从理性分析的非常好,那么我就从感性上分析一下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首先,硬件厂商这么做估计多是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喜好”来进行配置的。从第一直觉上,很多东西我们总是想当然的认为越大越好越多越好,比如钱,那些钱多到几辈子都花不完的人,他们会嫌自己钱太多么?
当然,这与电脑硬件没有直接关系,例子只是想说明“人性”有贪婪的特质。从这些年的趋势看,内存容量在翻番,价格在下跌(近期除外),估计显存成本在整卡中占到的比例已经不高,那么以低端卡相比之下蝉弱的GPU 3D性能如何取悦买家的青睐呢。很显然,显存容量便成为一个非常好的卖点。
当用比较低的价格买到一块巨大显存的板卡时,那么消费者心理就会想当然的建立起“强悍”的概念,进而认为“超值”,购买意愿便会更加强烈了。所以,我相信在厂家在统计自己产品出货量时会直接发现到,同样GPU的板卡,更大容量显存配置的销量便越大,所以。。。。。。╮(╯_╰)╭
而实际上,这应该还是GPU厂商把自己的产品型号定的过多过杂的结果。暂且不论它们这么做是否为了混淆消费者视听,暂且先用善良的心态看待厂商只是为了充分的竞争。面对如此繁杂细分的型号,如果不是一个资深的DIY玩家,你怎么判断显卡是强还是弱,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很显然,一知半解的多数普通消费者,便把性能指标建立在了更加显而易见的东西上。
最后,从社会意义上来看,这种巨大的资源浪费挺让人心痛,也是非常可耻的。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