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OTA宣佈與日本能源巨頭出光興產達成協議合作量產全固態電池,並打造供應鏈,據稱,雙方計畫在2027-2028年實現下一代電池的商業化,然後實現全面量產,目前,已共同組建了一支數十人的研發小組。
官方資料顯示,日本出光興產株式會社(Idemitsu Kosan)成立於1940年,以銷售潤滑油產品起家,目前已經是日本第二大石油公司,也是全球主要OLED材料供應廠家之一,此外,公司一直在開發固體硫化物電解質。
今年6月份,TOYOTA稱最早將於2027年向市場投放配備「全固態電池」的純電動汽車(EV),支援超快充和超長續航,充電10分鐘可行駛1200公里。
不同於目前主流的液態鋰電池,全固態電池的電解質是純固態,擁有充電時間短,續航里程長的特徵,但它的電解質和固態電極必須緊貼在一起,不能分離,而充放電會造成電極反覆膨脹和縮小,久而久之就會使電解質和電極脫離,因此此前固態電池一般只能充放電數十次至數百次,無法達到實用化所需要的數千次以上。
不過在技術說明會上TOYOTA表示其已克服全固態電池的耐久性課題,TOYOTA CTO中島裕樹副社長表示:「已經找到很好的材料。不會落後於時代,一定會實現實用化」。
TOYOTA在全固態電池的研發方面處於領先地位,擁有1000多項相關專利,早在2020年夏季,全球首次配備全固態電池的車輛獲得車牌,並進行了行駛測試。TOYOTA將進一步推進開發,計畫將來在充電時間同樣不到10分鐘的情況下把續航距離延長至約1500公里。
不過目前固態電池的製造成本偏高,日本專業機構估算,全固態電池(硫化物類)的製造成本為每千瓦時6萬~35萬日元,比現有鋰離子電池(1萬4000日元)高4~25倍,如何降低生產製造成本,也是這種電池推廣的一大障礙。
開發固態電池需要什麼技術
鋰離子技術是數十年來行動電話和個人電子產品領域的標準技術,後來發展成電動汽車和公用事業規模的儲能技術。
鋰離子技術,利用液態電解質在電池的正極和負極之間穿梭,為電池充電或放電。固態電池,顧名思義,是用諸如陶瓷、玻璃或聚合物之類的固體材料取代這種液態電解質。
這將降低電池起火的風險,並能夠造出來更薄的電池和更小的電池組,能夠放在汽車座椅下面。
研究人員還希望將固體電解質與鋰金屬陽極配對,以提高能量密度,並使電動汽車能夠不間斷地行駛更長的距離。
汽車製造商表示,現有鋰離子電池組的儲存能力已經達到極限,可能永遠無法為長續航的車型提供足夠的電力。
因此,必須對電池內部結構進行徹底改造,使用固體材料代替易燃液體,來實現充電和放電。
早期原型車中的電池續航能力對於汽車來說太短,導電性差,成本也不具競爭力。有時在充電或放電時材料會劇烈膨脹和縮水。
為此,日本鋰離子電池技術和評估中心(Consortium for Lithium Ion Battery Technology and Evaluation Center)的常務董事 Yasuo Ishiguro 說,當科學家解決一個問題時,通常會加劇另一個問題。
這個組織由25 家公司——包括豐田、松下和日產汽車等——發起,得到了大約9000 萬美元的政府資金支援,以加快研究進展。
- 延伸閱讀:日本團隊解決全固態電池「接觸不良」問題,不用破壞電池也能檢測電池健康程度
- 延伸閱讀:日產和NASA合作開發固態電池,電動汽車可在15分鐘內完成充電
- 延伸閱讀:在固態電池這場競爭中,最後可能是汽車大廠Toyota與新創電池公司QuantumScape雙雄對決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