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在科技創新的浪潮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在數據儲存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突破。他們成功利用鑽石作為儲存介質,實現了每立方公分高達 1.85 tb的驚人儲存密度,為未來的數據儲存技術帶來革命性的可能性。
傳統的硬碟儲存量可以達到每立方公分約 1 TB,儘管已經報導了更高的密度。相較之下,企業級硬碟可以使用十年左右。具有相似儲存密度的藍光光碟可以使用更長時間。這項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團隊研發的技術,不僅在儲存密度上遠遠超越了現有技術,更在數據耐久性方面展現出令人驚嘆的潛力。
發表在《自然光子學》上的這項研究強調,這一突破不僅僅是密度方面的突破。據說它顯著改善了寫入時間——只有 200 飛秒——並且透過提供數百萬年據稱免維護的儲存來實現「鑽石恆久遠」的承諾。鑽石天生高度穩定,論文作者聲稱即使在 200°C 的高溫環境下,仍然可以保護資料長達 100 年。
ADVERTISEMENT
據科學家稱,高速資料讀取的保真度超過 99%。
他們透過利用鑽石中聚集氮的缺陷或孔洞(稱為氮空位中心)來做到這一點。這些是氮原子取代空位旁邊的碳原子的點。當受到雷射影響時,這些空位中心可以表現出穩定且可以儲存數據的螢光特性。此外,不需要維護或能源。
早在2016年,紐約城市學院的研究人員就已開始探索鑽石作為超高密度記憶儲存的可能性。雖然當時未能實現顯著的儲存密度,但他們為後續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研究團隊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突破,將理論轉化為現實。
ADVERTISEMENT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團隊使用的鑽石只有幾公釐長,但他們認為他們的技術可以擴充。該團隊能夠透過在去除碳原子時控制雷射的能量水準,在鑽石中創造多個空位。
為了展示這項技術的潛力,研究團隊選擇將歷史上第一部延時攝影作品——艾德沃德·邁布里奇 1878 年的《奔馳的馬》(The Horse in Motion)——編碼到鑽石中。每一影格的畫正在鑽石中佔據大約 90×70 平方微米的空間。
這項突破不僅限於數據儲存。目前,像亞馬遜AWS服務這樣的科技巨頭正在探索鑽石在量子網路中的應用。與此同時,日本科學家也在研究鑽石作為半導體的可能性,這預示著鑽石在未來科技中可能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