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我們在購買中古車時,常常會聽到有經驗的人會提醒你要小心買到「調表車」,指的是透過修改里程計的方式,降低里程數,提高中古車的的價值。不過,最近特斯拉在美國被車主質疑「調表」,指的則是他們會用種種方法來提高里程數。
電動車龍頭特斯拉(Tesla)近日在美國面臨一項引發爭議的集體訴訟,有車主指控特斯拉透過「調整里程數」的方式,刻意高估實際行駛距離,導致保固提前失效,讓消費者必須自費維修。這項指控一出,不僅引起車主社群熱議,也讓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親自跳出來駁斥,稱這說法「愚蠢至極」。
車主控訴:每天只開32公里,卻顯示116公里
提起訴訟的是洛杉磯居民尼里·辛頓(Nili Hinton),他表示自己擁有的2020年款Model Y,在日常通勤中每天最多只行駛約20英里(約32公里),但車輛儀表板卻顯示每天行駛72英里(約116公里)。他認為這不合常理,並質疑特斯拉的里程計算方式受到能耗、駕駛行為甚至「預測演算法」的影響。
ADVERTISEMENT
更糟的是,正因為這種高估的里程數,讓原本應仍在保固期內的車輛提前失去保修資格,導致他必須自費支付高達1萬美元(約新台幣32萬元)的懸吊系統維修費用。
辛頓的訴訟主張,特斯拉不只在里程數上動手腳,還將保固期限與租賃的里程上限綁定「膨脹後」的顯示數據,進而削減自身保固責任、增加維修收入,甚至誘導消費者提前購買延長保固方案。
這項說法,若成立,可能對特斯拉的商業操作帶來極大爭議,也會影響消費者對電動車保固制度的信任。
ADVERTISEMENT
馬斯克火速回應:太愚蠢了
對此訴訟,馬斯克透過社群平台X公開表示:「這項訴訟太愚蠢了(It’s just too dumb)」,直接否認特斯拉透過演算法操控里程表。多位特斯拉資深車主也在論壇與社群媒體上聲援,指出特斯拉從未使用預測演算法來影響里程顯示,認為訴訟說法站不住腳。
此外,根據特斯拉過去財報顯示,維修與售後服務並非其主要獲利來源,特斯拉車款普遍維修需求低,這點也與傳統車廠明顯不同。
這起事件也反映出電動車普及後,消費者對「里程數與保固」之間關係的敏感度提高。相較傳統汽車,電動車的維修頻率較低,但零件與工資成本卻可能較高,保固範圍與條件自然成為雙方關注的重點。
ADVERTISEMENT
若特斯拉未來在其他市場也出現類似爭議,將不僅牽動品牌聲譽,也可能促使各國主管機關重新檢視電動車保固與里程數計算機制的規範。
- 新聞來源:reuters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