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國際智慧移動展現正在南港展覽館一館展出中,經濟部產業技術司主導的 TARC 主題館,攜手國內法人單位及 28 家廠商,共同呈現 18 項聚焦 AI 智慧化與電動化應用的創新成果。
這次展覽不僅展出法人研發技術,也強調技術落地與產業鏈的實際應用,展現臺灣在智慧車電領域的實力與推動產業升級的努力。
經濟部指出,隨著 AI 技術快速發展,自動駕駛成為智慧車電產業的新方向,今年 TARC 主題館的亮點之一是由車輛中心領軍,整合國內智慧駕駛產業鏈所打造的「Level 3 AI 自駕與資安整合系統」,這套系統結合 AI 智慧駕駛、AI 智慧座艙與 AI 智慧資安三大功能,已成功應用於全球首輛符合國際標準的 Level 3 自駕電動巴士。
此系統具備影像辨識與雷達感知技術,可實現自動變換車道、避障與自主巡航等功能,並符合聯合國 UN R157 標準,有助於減少交通事故風險,AI 智慧座艙則能透過臉部與姿勢判斷駕駛狀況,若系統判定駕駛無法控制車輛,將自動停靠並通知後台,提升行車安全,同時支援車聯網資安保護與 OTA 軟體更新,系統更穩定、操作更安全,這項技術整合來自義隆集團、歐特明電子、華碩、友通資訊等多家臺灣廠商,目標打造國內完整的自駕車供應鏈,並進軍國際市場。
針對電動巴士在場站空間與電力資源上的限制,工研院也展出「智慧充電管理調度系統」,此系統結合 AI 智慧調控與排程演算,能根據車輛的路線、電量與班表,自動排定最佳充電時機。它不僅能提升場站空間使用效率,還能降低電費支出,並減少人力成本,已在中興巴士的電動車場站實際應用。此外,系統具備遠端監控功能,可即時偵測過熱與短路等風險,有助於延長電池壽命與提升充電安全。這兩項技術成果皆獲選為 2025 年愛迪生獎得主,顯示臺灣在智慧車電領域的研發受到國際肯定。
除了法人技術展示,中華汽車也在現場推出臺灣首款量產的 3.5 噸智慧電動商用車 ET35。這款車的底盤、動力系統與電池核心皆由臺灣團隊設計製造,零組件本地化率超過 90%。ET35 採用國產 ADAS Level 2 主動安全系統,搭配車聯網與雲端平台,提供企業低碳運輸與智慧物流解決方案,預計在 2025 年第三季正式量產。
本次展覽不僅是對臺灣在智慧移動領域研發成果的集中展示,也傳達出政府與產業共同推動智慧車電技術升級的決心。隨著技術逐漸成熟並落實到實際應用,未來智慧移動的生活型態,也將因這些創新而逐步成形。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