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電誕生全記錄:從無到有的13個步驟,了解筆電產製過程

筆電誕生全記錄:從無到有的13個步驟,了解筆電產製過程

ADVERTISEMENT

或許你正在書房,旁邊放著一杯熱咖啡和甜甜圈,電腦開著邊瀏覽T客邦網站邊下載檔案。很多東西我們視為理所當然,但你可曾想過隨手可得的東西是怎麼來的呢?這或許比你想像的還要複雜多了。一台平凡的筆電也可能是許多人辛苦的結晶,加上日以繼夜爆肝加班所換來的成果。

了解筆電的誕生

記得那個神奇的60年代嗎?(編按:讀者應該沒這麼老)整村的人擠在大院子裡看電視。現在每家庭可能就有2台以上的電視,筆電的演進也是如此,從少數人擁有變成人人都有的大眾產品。

自1999年開始,台灣筆記型電腦出貨量將近900萬台,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筆電最大生產國。2010年,筆電出貨量更達到了1億4千多萬台。若再加上平板電腦的出貨量,出貨量更高達數億。但是你對這每天接觸的東西真的了解嗎?這次要帶大家了解筆電的產製過程,從無到有是如何生產出來,還有一堆像是天書般的專業術語到底是什麼?

筆電誕生全記錄:從無到有的13個步驟,了解筆電產製過程

▲筆電拆開跟桌機構成元件相似,但為了在這方寸之地塞下所有零組件,並解決效能、散熱、軟硬體等問題,就成了一件大麻煩。

首台商業化現代筆電

第一台筆電有著不少爭議,畢竟筆電仍是由桌機轉變而來,過渡時期有不少產品都能說是第一。如果把範圍小一點,第一台商業化的現代筆電,那麼應該就是Apple於1991年推出的PowerBook 100了。PowerBook 100同時也是第一款把滑鼠整合到筆電內的產品,這東西後來還演化成觸控板,對於筆電發展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圖片來源:Wikipedia)

筆電誕生全記錄:從無到有的13個步驟,了解筆電產製過程

從無到有的13個步驟

看倌們是否想過筆電價格是如何制定?為什麼小筆電萬元有找,有的要好幾倍的價格?賣這麼便宜廠商要賺甚麼?賣那麼貴要給誰買?廠商當然不是傻瓜。根據經濟學的理論,商品的價格就是買賣雙方妥協出來的價格,也就是買方最高願意付出的價格,以及賣方最低願意賣出的價格的交叉點。

當這兩個價格達到平衡的話,買賣雙方就會成交,成交的價格就是這項商品在市場上的價格。反之,若定價錯誤,有可能完全賣不出去,或是賣越多賠的越多。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說策略性的考量,展現企業的研發能力,或是當成誘餌,贏取下一筆更大的訂單。

筆電誕生全記錄:從無到有的13個步驟,了解筆電產製過程

▲筆記型電腦近年來已逐漸取代桌機,成為各大電腦公司的主力產品。近年來行動裝置則又成為另一門顯學,逐步影響筆電市場,此為某賣場的擺設。

筆電誕生全記錄:從無到有的13個步驟,了解筆電產製過程

▲筆電和平板電腦銷售持續成長,此為全球行動PC出貨量預測,單位為千台。資料中不難看出小筆電逐步減少,而平板電腦的發展相當值得期待。資料來源:Display Search 2012年7月。

筆電誕生全記錄:從無到有的13個步驟,了解筆電產製過程

▲此圖表為成熟與新興市場之平板出貨量預估,單位為千台。資料來源:Display Search 2012年7月。

筆電誕生全記錄:從無到有的13個步驟,了解筆電產製過程

▲筆電產製13步驟

步驟1:規格制定

產品的規格制定(Specification Initialization)有許多的因素要考量,不只是價格的考量,也關係到產品在市場的定位,也是所有筆記型電腦設計研發之前的關鍵步驟。此時PM都會有個疑問,我要做甚麼樣的產品?

PM是負責產品定位的關鍵人物。PM是Product/Project Manager的縮寫,也就是產品或專案經理的意思。PM還有分市場、業務或研發,分別是Product Marketing PM、Sales PM,或是RD PM。一個全能的PM可說是萬用兵科,十八般武藝都要會才行。

筆電規格的制訂必須考量到消費者的需求(Requirement),產品料件和技術的可得性(Availability),公司內部的資源(Resource)等因素。產品經理必須蒐集資料,加以分析、擬定產品規格並召開會議。並請各單位長官入席,一番論戰後,才能決定最終規格,或是案子被打槍重頭開始。當然,所有的老闆都希望能開發出殺手產品,利潤高,銷售好的產品。

步驟2:招兵買馬

規格制定好了,不代表筆電就立刻會蹦出來。即便你是馬蓋仙,也不可能一個人完成任務。尤其是消費性的筆記型電腦,你必須集眾人之智慧與心血才能在期限內完成,這時期就是招兵買馬階段(Recruit Team Members)。詢問各相關單位是否有資源,是否行有餘力來幫助這個新案子。有可能人數最多的單位,目前著手的工作已經超過他們的負荷,就像蠟燭兩頭燒,怎可能有餘力參與新的案子。所以必須先詢問各單位主管,進行人力分派。 

一台筆電的誕生需要多單位配合,包括產品研發部門、電子硬體研發部門、物料控管部門、機構研發部門、軟體研發部門、生產部門、測試部門、安規部門、行銷部門、美工部門、採購部門、財務部門等。不難看出任何筆電都是累積許多人的心血而成,最終才會送到消費者手上。

步驟3:時程規劃

產品若能比競爭對手還要早推出市場,對於營收的影響是很大的,所以上市時間點(Time to Market)就顯得非常重要。尤其是消費性的電子產品。縮短研發時程不但能夠降低成本,早推出也有較大的利潤空間,時程管理對於掌握產品的開發就變得非常重要。時程管理是一門很難的學問,必須夠了解產品開發各階段的難易度,深入了解科技的瓶頸和極限,還要掌控進料驗證和生產製造的時間,再加上風險管理的觀念才行。

管控產品開發用什麼軟體?

不論是用何種時程管控,幾乎所有產品開發都習慣用Microsoft的Project來做有效的管理。MS Project優點是運用現有的資料做連結,以快速地進入工作狀況,提升管理及了解專案排程的效率並管理財務狀況,可以匯出成Word和Power Point來提升溝通資訊的效率,也能建立Visio和Excel專業的圖表作分析報告,還有運營管理建立甘特圖來追蹤專案。

筆電誕生全記錄:從無到有的13個步驟,了解筆電產製過程

步驟4:開案

每個行業都有Jargon(術語),而開案(Kick Off)這個詞對於科技業很重要,代表案子開始跑了,馬上進入所謂工程樣品驗證測試階段EVT(Engineering Verification Test),就像不可能的任務電影裡點燃了那根導火線,所有組員必須開始行動。開案會議中必須請到所有相關人員參與會議,做產品介紹,任務分派,時程簡報,及各單位接下來要做的事情。

筆電誕生全記錄:從無到有的13個步驟,了解筆電產製過程

▲電腦產品開發流程須經過,工程樣品驗證測試階段(EVT)、設計驗證測試階段(DVT)、生產驗證測試階段(PVT),和大量生產階段(MP)。

驗證設計的EVT階段

台灣電腦製造廠,不論是消費性做品牌或是代工的宏碁、華碩、微星、廣達、和碩,還是工業電腦的研華、凌華、新漢、廣積等公司,大多遵循著2種模式的產品研發時程管理。那就是從C0、C1、C2、C3一直到C4,或是工程樣品驗證測試階段EVT(Engineering Verification Test)、設計驗證測試階段DVT(Design Verification Test)、生產驗證測試階段PVT (Production Verification Test)到大量生產階段MP(Mass Production),整個案子才算完成。

EVT階段因為是第一次設計出來的板子,所以bug通常都很多,工程師會將正式量產規格的主機板,配上其他的測試Pin headers(排針)來做測試或除錯之用。EVT階段的板端產品通常會只做20片左右。EVT是為了驗證設計理念是否有問題,問題太多就必須再做修正。此階段可能會分成EVT1、EVT2等,當然最完美是只做一次就進入DVT。

測試功能的DVT階段

DVT是研發的第二階段,此階段是要驗證功能及找出製造可能發生的問題,所以此時機構工程師會用Mockup來做臨時的機殼。Mockup是用樹酯以雷射雕刻來做成的,價格比大量製造的機殼來的高昂。DVT完成後就是PVT,PVT是要量產前的製造流程測試,除了需要準備足夠的數量來驗證外,測試治具、生產設備等都要列入考量。PVT階段完成後就是MP量產,再來就等正式出貨。

步驟5:備料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材料就無法製造產品。看倌們或許想說電腦零件花錢請供應商送來就好了,而事實上並沒有這麼簡單。備料(Material Preparation)分好幾個階段,從EVT,DVT的小量備料到PVT、MP的大量備料。備料必須考慮到各個物料的交期(Lead Time),還有各個不同階段的備料。

首先要考慮材料的可得性(Availability),舉例來說,若新筆電必須用到Intel新推出的CPU,但是這處理器可能還只是在樣品階段。有很多的軟硬體配套文件還未齊全,研發時程可能因此而延後。也可能在產品量產的階段,由於半導體廠供能吃緊,供應商無法大量出貨,也會影響生產的時程。再舉個例子,產品銷售量很難估算,只能預估數字並隨時微調,但狀況一直在變化。

零件都在BOM表上

電腦成品的所有零件我們會以BOM(Bill of Material)表來表示,BOM表的基本架構可分成90 BOM成品、81 BOM系統組成件、80 BOM基本單位、70 BOM模組、69 BOM主機板,而VB、VA可能是虛擬件或虛擬料號等。例如筆電完成版的料號可能是90AB-0I2C1D0,而DDR模組可能是70AB-0I2S1600。90成品階段的BOM表在Excel展開後一覽無遺,可看到所有的主動元件、被動元件、機殼、螢幕、主機板、線材、軟體,甚至是包裝,項目高達2000個以上。一旦零件有變動還必須更新,否則後續就會出錯,只要是跟BOM表有關的維護人員工作都相當繁雜。

筆電誕生全記錄:從無到有的13個步驟,了解筆電產製過程

▲筆電的所有零件都會在BOM(Bill of Material)表上陳列出來,有了BOM表便可以清楚的知道筆電的組成元素。另外,BOM表也會應用在主機板、顯示卡等零組件上,也是由數百至上千個零件構成。

新舊零件都要驗證

此外,所有的新產品一定會有新的零件或材料,而這些材料除了供應商必須出具相關的證明文件外,還須經過內部驗證。即便是舊料用在新產品也必須經過驗證來測試其相容性(Compatibility)。

抑價靠共用料

波特的5個力量分析 (Porter five forces Analysis)裡有提到議價能力(Bargaining Power),當企業規模與知名度越大,議價能力就越強,購買的產品數量越多,價格也有更大的優惠。企業都希望各單位有「共用料」的觀念。採購單位當然希望能夠採買共用料,一來省事,二來採購量越大議價越多,績效也越好。

產品或研發部門各單位亦同,同樣的東西除非特殊需求或是客戶指定料(Consign),沒必要自找麻煩購買其他廠牌的產品,增加驗證的程序和時間以及風險。假設公司已經認證過Adata的DDR3-1666 512MB記憶體模組,若Samsung與Hynix有相同規格的替代料,除非價格有明顯優勢,否則大多不會自找麻煩使用新料件。

登錄完畢才算完成

備料買完還不算完成,仍須進內部網站登錄細節,並附上承認書和測試結果。同時還要確認此物料是否能給其他單位使用,否則備好的料件會被其他部門挪用。另外,供應商管理也很重要,這不僅是採購部門的責任,產品部門也需定期跟廠商聯絡,才能知悉此物料價格變動的狀況、供能是否吃緊,還是產品即將EOL(End of Life),需不需要做最後一批的採買(Last buy)。供應商倒閉時有所聞,產品若已經測試驗證完成也不能隨便換料,不可不慎。各相關部門必須定期和供應商開會以得之最新料件狀況,若是國外廠商也需時常開線上會議(Conference Call)。 

延伸閱讀:

該清潔你的電腦了,不然會長出奇怪生物

筆電怎麼重灌比較好?不重灌怎麼調校?調校有效嗎,實測給你看

老筆電換新硬碟回春!9款硬碟效能全面實測、評比與推薦

11款 Windows 8 、Windows RT 筆電平板大集合,翻轉、反轉、滑軌多元登場

老筆電換新硬碟,這回推薦傳統硬碟、採購教戰守則

筆電內部積灰塵很可怕!教你完全拆解,進行清潔不求人

NPD 預測 2013 年平板電腦出貨量將超越筆電

(後面還有更多筆電生產步驟介紹!)

魯蛇實驗室
作者

戶田惠梨香 新垣結衣 長澤雅美 吉高由里子 志田未來 北川景子 香里奈 竹內結子 北乃紀伊 菅野美穗 黑川智花 宮崎葵 夏帆 貫地谷詩穗梨 石原里美 有村架純 井上真央 真野恵里菜 能年玲奈 深田恭子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