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放大器與THD
任何放大器都會有總諧波失真的數據(THD,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當然是愈小愈好,諧波失真越小聽感會越乾淨。但若諧波種類屬於尖銳,或是經由某些技術把能量較大的低次諧波失真搬到高次諧波失真區,雖然能量變小了,但人耳仍然可以聽出來。高次諧波失真太多會造成氣聲感過重,聽起來很冷。所以THD數據會依據架構、諧波失真的波形來判斷實際聽感。當然,音響界有個不變的定律,聽過了覺得好聽再說。
偶次諧波與聽感
有些人對偶次諧波失真有情感上的寬容性,甚至指出偶次諧波失真會讓聽感溫暖。樂器大多只有偶次諧波失真,所以人耳會喜歡偶次諧波失真。水電工認為這並無科學根據,造成聽感不溫暖的是高次諧波失真,而偶次諧波失真會造成聲音模糊。至於樂器的波形,水電工在連載第一篇當中就已經展示過,樂器不但有大量奇次諧波,有的樂器奇次諧波甚至還比偶次諧波大聲。像是鋼琴這樣以聲音溫暖著稱的樂器,奇次諧波就比較大。
各位讀者要注意的是諧波和諧波失真是兩碼子事,諧波是由自然振動產生的,人耳是很習慣這種聲音的,諧波失真則是由器材非線性造成額外的諧波。同時諧波失真也絕對不會單一出現,好比只有偶次沒有奇次,只有高次沒有低次,諧波失真一出現就代表器材非線性被發現,對聽感來說絕對不會是好事。
相位失真
相位失真也是很麻煩的問題,在科學角度看音響(一)中,水電工曾經提過組合波的相位角差異會讓結果有不同,通過音響的波形一定是充滿各種自然諧波,要是中間有某段頻率的相位速率特別不同,那麼就會產生相位失真。以下範例就是個例子,水電工同樣使用3組正弦波組合波形,左方的圖中我們是原波形,右方的圖則是第二個波稍微加快一些後得到的波形,用肉眼就能看出差別。
產生相位失真的因素,大多時材料對於不同頻率訊號的阻擋力有差異,好比電容的容抗及電感的感抗等。或者是通過濾波器後,濾波電路也是利用電容、電感挑選特別的頻率來實現,必然都會產生相位偏移。當這些交流訊號通過電容或電感時,必然都是透過充電、放電,或者電生磁、磁再生成電等方式傳到另一端去,包括充放電時間軌跡不同、對頻率特性不同都會造成相位失真。
聽出相位失真
部分論文指稱人類聽覺無法辨識相位失真,不過既然測試對象是人耳,水電工也不會要求大家去相信論文的測試結果。以水電工認識的音響調音師來說,幾乎人人都能在測試中聽出相位變化。為什麼呢?依水電工所掌握的實驗結果來看,人耳對於相位疊合是相當有辨別力,尤其是在人耳最敏感的頻帶之中。且就訊號圖形的SNR總數來看,改變高頻波形相位在統計上來說,與原訊號的差異值的確較小。包括水電工認識的金耳朵們也不見得可以100%通過測驗,但是若是改變的頻率落在1K至2KHz左右,人耳就非常有感覺了。
相位影響空間感
就金耳朵們的經驗,針對人耳較為敏感的頻段若是相位稍微超前,事實上也就是讓其它高頻或低頻相位稍微變慢,會立刻造成一種很有刺激性的聽感。人耳會覺得這台音響,細節又多又清楚,連口水聲什麼的都清清楚楚。但是如果過了頭,那麼就會在久聽之後造成煩躁感,變成很不耐聽。音響調音就像做菜一樣,除了要展現食材原味的優勢,更要適當地調味讓人覺得五味均衡。
相位在音響上還有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影響人耳對於聲音的空間感,現場空間大小、音場的包圍感都是利用相位比較來感知。人類神經網路對於回音的解析和各種泛音的相位變化解析,可以說是到了藝術級的地步,相位失真小的系統必然有音場大、空間感良好、聲音定位清楚等優點,好像用手就可以指出樂器的位置或是離你多遠一樣,相位失真也是音響設計者的大敵之一。
▲左圖為3波的組合波,組合後的波形為淡紫色,右圖紅色線條是把但黃色的正弦波相位加快5%,兩者差異就不小了
▲將前一張圖三波合成訊號,原本我們提前頻率為3的波形,現在改為提前頻率為1的波形,它和原訊號的差異值RMS就上升了1%。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