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手上有外接閃燈的玩家,都會想運用跳燈方式,改善閃燈直打時光質過硬、陰影過深的問題,其實光是跳燈,就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小技巧;專業攝影師 Garry Chung 日前就在網路上大方分享,簡易跳燈的使用技巧,相當實用好上手,適合入門攝影玩家們學習參考。
跳燈一詞,其實就代表彈跳燈光的意思,其目的是將外接閃燈打出來的光線,經由其它介質彈跳反射,以達到柔化光質效果,一般攝影常用天花板、牆壁進行反射,效果也是最顯而立見的。
要使用跳燈補光,首重外接閃燈的選擇,一般中高階的外接閃燈,如Canon 600EX-RT、430EX或Nikon SB-910、SB-700,都配備可上下左右自由擺動的燈頭,如此一來才能隨心所欲使用跳燈。再來,選擇理想的跳燈介質,最理想的是白色天花板或白色牆壁,因為若是介質帶有顏色,會讓光線夾雜顏色,影響光線的品質。
▲專業的人像作品,很多其實是由跳燈技法拍攝的喔!(圖片來源:digital-photography-school)
▲務必選擇能自由擺頭的外接閃燈。(圖片來源:digital-photography-school)
外接閃燈直打的缺點
- 生硬光線:直打光線因為強度較高,容易形成強烈的亮暗對比,造成階調分明,尤其陰影部分會顯得非常黑,因此不適合拍攝人像
- 缺乏立體感:由於閃光直接照射,加上照明區域狹窄,光線較平,照片會缺乏立體感
那麼,跳燈該如何打,怎麼打,才能發揮完整的效果呢?攝影師Garry Chung在此以常見的室內場景為例,並用不同方向的跳燈,為我們示範各種跳燈的補光方法:
▲以常見的室內場景當作範例。(圖片來源:digital-photography-school)
▲外接閃燈直打拍攝,可見光線非常生硬不自然。50mm鏡頭, 光圈F4.0, 快門1/80秒, ISO 800, E-TTL閃燈模式。(圖片來源:digital-photography-school)
▲外接閃燈向上,以天花板當介質跳燈拍攝,光線立即柔和不少。50mm鏡頭, 光圈F4.0, 快門1/80秒, ISO 800, E-TTL閃燈模式。(圖片來源:digital-photography-school)
▲外接閃燈向左,以牆壁當介質跳燈拍攝,可在右方形成柔和陰影,同時能製造一些眼神光效果。50mm鏡頭, 光圈F4.0, 快門1/80秒, ISO 800, E-TTL閃燈模式。(圖片來源:digital-photography-school)
▲外接閃燈同樣向左,以牆壁跳燈,但調整了相機快門速度,讓現場光源消失,只留下閃燈的光線,效果更為理想。50mm鏡頭, 光圈F4.0, 快門1/200秒, ISO 800, E-TTL閃燈模式。(圖片來源:digital-photography-school)
▲實際運用跳燈時,可嘗試調整相機的光圈、快門與ISO參數,可適度平衡主體與背景的亮度,拍出自然的影像。50mm鏡頭, 光圈F4.0, 快門1/30秒, ISO 1600, E-TTL閃燈模式。(圖片來源:digital-photography-school)
延伸閱讀
圖片、資料來源:digital-photography-school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