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價格導向購買方式
相信大多數的使用者在購買螢幕時,有8、9成的人都是依照自身提撥的預算篩選產品。大多脫離不了幾種方程式,價格低廉優先、預算內最佳產品性能、預算內保固最好產品、小幅超過預算,但性能更佳的產品。甚至是按照品牌、友人,或者是網友推薦程度來選購。
當然這些購買方式都沒有錯,不過螢幕這種東西,光是用文字描述是無法確切的形容它到底好還是差。且每個使用者的肉眼所看到的影像並不盡然相同,甚至大眾覺得不錯的螢幕,在你的眼中是慘不忍睹的狀況也層出不窮。
3個步驟,挑出好螢幕
那麼該如何購買一款好螢幕呢?既適合自己又符合預算,首要條件為列出預算極限,次為螢幕尺寸需求,後為面板類型。按照這3個步驟條列清楚,不只可以快速篩選出理想的螢幕,更能與原先需求大致符合。
很多使用者常會在挑選初期條件設定太多或太少,導致最終購買的螢幕與自身需求並不大相符甚至是出現走樣的狀況,使用不過幾個月就開始抱怨螢幕不合用。這些都是在購買時沒有按照既定的流程,旁人的三言兩語就令你動搖,如店家業務的洗單說詞、網友的性價比概念,經常並不適合你使用螢幕的環境。同時也不絕對符合你對螢幕的各項指標參數需求。
可能你的需求為色彩精準,卻被推薦買了一台低價IPS螢幕,最終表現慘兮兮。或者你根本不需要準確色彩,但因長時間盯著螢幕做報表,卻買了一台LED背光外加非PWM調光螢幕回去使用,最終造成眼睛過度疲勞,工作效率降低不打緊,眼睛受傷害才嚴重。
所以在購買過程中,嚴格按照初期所設定的目標選購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中途若有任何需要調整的地方也必須要慎重考量自身環境、需求的背景,來進行調整,而非一味的聽信外人耳語,他們並沒有辦法為你的眼睛負責。
螢幕優劣的主因,面板差異化
在開始之前,必須要先認清楚螢幕到底為何會有差異,同樣都是由面板、驅動器這些基本零件所組裝出來的螢幕。到底是什麼部分的差異,造成螢幕高低等級的差距,甚至是色彩準確度、可視角度的巨大差異。
這些都要從螢幕的核心「面板」說起,一款螢幕的面板決定了這台螢幕8成的能力,甚下的2成則是透過後天的韌體改造,或者是表面塗層進行小幅度升級。不過這些後天變因,並沒有辦法讓面板差異出現逆天的破例出現,一切都還是掌握在面板這個主因上。
面板粗分為3塊,TN、VA、IPS三分天下
在面板的類型中,大致可以分為3塊,由低價的TN、中價位高對比VA,還有表現優異的IPS這3種面板所組成整個螢幕市場。大多數的螢幕都脫離不了這3種面板的基因,當然隨著世代的演進,其中不乏原技術基礎下改良的新變種產品,不過這些變種產品,也全數歸類在這3種面板基因中,也就是目前面板類型中,並沒有這3種以外的新創產品出現。
面板的組成元件由最外部的水平偏光片、彩色濾光片(含上層玻璃)、液晶、TFT玻璃基板、垂直偏光片所組成。其後面還有所謂的背光模組,不過並不與面板衝突,可以不同面板配上同一類型的背光模組。如所謂的CCFL與LED背光螢幕,就是將背光模組更換的結果,其面板其實並沒有太大改變,僅只是更改一台完整螢幕中的一小部分。
面板關鍵在液晶排列方式
前段已經說過面板的組成元件,而面板類型又該如何區分呢?其關鍵在於液晶的排列方式。分為螺旋狀、垂直、平行等靜態排列方式,再通電加壓後改變其排列方式,藉由液晶的偏轉呈現亮暗態,再透過彩色濾光片將顏色傳達至我們的眼睛。
▲面板的組成結構由多重不同功能的區塊所組成,其中最重要的為液晶。
(下頁有更多IPS面板市場發展與演進介紹)
不知道能不能介紹一些目前主流在賣的
例如27吋的:
AOC I2757FM、ASUS VX279N、VX279H
還有ACER 276HL、Dell S2740L
> 介紹的螢幕都有點舊了說...
> 不知道能不能介紹一些目前主流在賣的
其實是因為這篇是在介紹"變革"
反倒不是著重在主流與否
而且裡面介紹都算是風靡一時的選擇
不然一般人根本懶的管啥delta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