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的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因病近乎全身癱瘓,除了四肢不能移動之外,1980年代更因肺炎而接受手術後,喪失說話能力。所幸 Intel為霍金打造了能夠透過移動眼球打字的電腦系統,並以合成語音讓霍金能夠「說話」,日前Intel為這套系統進行升級,加快了霍金操作的效率。
透過科技維持溝通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在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1963年即被診斷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縮寫為ALS,即俗稱的漸凍人症),當時醫生診斷他只能活2年,然而他至今依然奇蹟似的活著,但在罹病後的數十年間全身逐漸癱瘓,並因肺炎手術失去說話能力。
他在Intel的協助下,霍金的輪椅可以說是當今最高科技的輪椅,除了可以提供最基本的移動功能外,還可以透過特製的電腦與輸入系統,偵測霍金臉頰的抽動,進行文字輸入,讓霍金能夠繼續寫出文章,或是透過語音合成技術,讓電腦代替霍金開口說話,保留了霍金與外界溝通的管道。
霍金除了持續進行學術研究外,也不斷進行書籍著作,在1988年出版的時間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與2001年出版的胡桃裡的宇宙(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都是相當知名的書籍,不過由於其內容過於深奧,相信許多人和筆者一樣,看了半天也搞不懂書中到底在說什麼。2010年大設計(The Grand Design)內容則簡單許多,讓人比較容易理解霍金所研究的領域。
▲史蒂芬.霍金於1980年代,攝於美國國家航太總署(NASA)。
▲大設計是霍金近期科普新書,相當值得一看。中文版由大塊文化出版。
Intel協助強化輸入速度
Intel從1997年起,就開始協助維護與改善霍金所使用的電腦系統,讓他能夠持續維持與外界溝通。當霍金的病況惡化時,他與外界溝通的速度,降低到每分鐘僅有1個英文單字,當時霍金的電腦系統採用相當陽春的人機介面,螢幕上會顯示1組鍵盤,而游標則是會定時自動跳動,當霍金抽動一下臉頰時,游標就會停下,並選擇當下所指到的按鍵。
由於這個系統並不完美,所以 Intel打算採用最新的眼球追蹤技術與腦波儀(electroencephalogram),做為操作電腦的媒介,只不過這個計畫最大的問題,在於霍金並不想要使用全新的系統。Intel使用者體驗研究部門(User Experience Research)的工程師Lama Nachman對此表示,霍金已經使用先前系統20年,他很希望能保留該介面,所以我們的工作,就是保留他熟悉的使用者體驗,並讓該體驗更直覺也更有力。
在過去的2年中,Intel緊密地與霍金合作,著手改善電腦系統,其中最大的改變就是文字預測,像是智慧型手機的輸入法一般,它不但能預測輸入中的單字,也能預測下一個單字,大幅降低霍金輸入文字時需要「點下按鍵」的次數。
由於霍金不想要全新的操作介面,所以開發團隊開始觀察霍金與電腦的互動流程,例如撰寫文件、信件,或是搜詢網路,以及閱讀PDF檔案等情境,並針對使用的傾向進行改善工作。Nachman以Microsoft Word為例,霍金最常使用的功能是開新檔案、存檔以及編輯,所以開發團隊就加入許多跳出式選單,讓霍金能透過單一「點擊」進行操作,而不需進入一層層選單。
霍金已經開始使用新系統幾個月了,而開發團對也還在持續除錯與微調,當正式完工後,Intel計畫將這個系統提供給開源社群使用。
▲霍金Intel推出的宣傳影片中,提到雖然醫學沒辦法治癒他,所以他依賴科技維持生命與溝通,也很慶幸自己在電腦世代才失去聲音。
▲Intel使用者體驗研究部門l緊密地與霍金合作,著手改善電腦系統。(圖片來源:Intel)
▲Intel在影片的最後,留下自己的使命「Keeping Hawking Talking」(維繫霍金說話的能力)。
▲How Intel keeps Stephen Hawking talking完整版影片。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