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終敗家守則:新手採購電腦,從無到有手把手教學

ADVERTISEMENT

主機板挑選以功能先決為準則

選完機殼後,下一個零組件是選擇主機板,得留意主機板與處理器兩者間,並不存在 AMD、Intel 跨平台相容的產品。所以在選擇主機板時,必須要先考量到想要使用哪一家的處理器。

兩家廠商產品線有多個分支,AMD 系的 FM2+、AM3+,Intel 系的 LGA1155、LGA1150、LGA2011 與 LGA2011-3 等等。這些分支彼此間皆不相容,造成選購時較混亂的情形,一般新手也經常會搞混它們所對應的晶片組。

AMD 主機板晶片、腳位對應關係:

腳位

AM1

FM2/FM2+

AM3/AM3+

處理器

Kabini

Trinity

Richland

Kaveri

Bulldozer

Piledriver

晶片組

N/A

A55、A78、A88X

970、990X、990FX

785G、760G

由表格可以很簡單的可以分辨出 AMD 旗下 3 個腳位所對應的晶片組,AM1 的部份由於採用 SoC 架構,晶片組直接內建於處理器內,主機板的功能僅只是實做實體層而已。

FM2/FM2+ 與 AM3/AM3+ 系的判斷方式也非常簡單,FM2/FM2+ 由於採用的是 CPU Core + GPU Core(部分產品取消 GPU 功能),同時也是內建北橋的產品,晶片組命名方式目前以「A」+ 數字組成。AM3/AM3+ 則是屬於舊世代產品,除了從主機板上可以發現有雙晶片設計(北橋、南橋)之外,也可以發現處理器 Socket 的 Pin 腳有明顯差別,並不像 FM2/FM2+ 中央並沒有 Pin 腳設計。

不過在處理器效能,還有後續維護與晶片組所內建功能方面,AM3/AM3+ 遠不及新世代產品。除了沒有 USB 3.0 之外,內建顯示也因雙晶片設計,再加上架構老舊因素,已經遠遜於採用 GCN 架構的 FM2/FM2+ 產品。那麼 AM3/AM3+ 目前還具備什麼優勢呢?除了 PCIe 通道較多的優勢之外,處理器核心數量也較多一點,不過 AMD 已經放棄更新 AM3/AM3+ 平台,後續即便推出新的產品,恐怕也不會相容於目前的晶片組。

Intel 主機板晶片、腳位對應關係:

腳位

LGA1155

LGA1150

LGA2011

LGA2011-3

處理器

Sandy Bridge

Ivy Bridge

Haswell

Haswell Refresh

Sandy Bridge-E

Haswell-E

晶片組

H61、H67、P67、Z68、B75、H77、Z77

H81、B85、H87、Z87、H97、Z97

X79、C606(C600 系列)

X99、C612(C610 系列)

Intel 主機板晶片與處理器的部份則是麻煩許多,除了 4 大分支之外,晶片組也相當多樣化,就已經進入產品生命週期尾聲的 LGA1155 來看,可以發現除了 6 系晶片之外,還有 7 系列產品在其中。它們所對應的處理器,又分為 2 個世代,原因在於 Intel Tick-Tock 發展策略,導致產品有新核心架構設計,以及製程更新版本這差異。

這麼龐大的晶片組數量與處理器代號,到底該怎麼選,一般人恐怕還會存在購買最高階型號之中,性價比高的產品,不過這個觀念恐怕要在此破滅了。因為目前晶片組功能大多已經齊備,甚至超出一般人使用的需求,如以往會針對 SATA 埠規格,或者是 USB 3.0 甚至是 PCIe 通道數量做限制。

目前即便是低階晶片,也具備足以提供一般使用者的功能,即便周邊裝置數量較少,也足夠應付一般人 1 顆硬碟 1 張顯示卡的裝配需求。以目前的 Intel 8、9 系列晶片組來看,一般家用使用者僅只需要 B 或者 H 系列即可,Z 系列主要用於超頻,其他功能上的限制大多與一般使用者無關,同時也不影響效能表現。

那麼這 2 大系統到底該如何選擇,自從 Intel Core 系列面世以後,AMD 處理器運算能力已經落後 Intel 許多,市場占比一直呈現極不平衡的狀況。同時電腦產品逐漸平價後,Intel 也不再是那麼高不可攀,尤其以中低階晶片組搭配適合的處理器,就能夠滿足一般人的需求,又擁有極高的性價比。

另外在廢熱控制方面,Intel 也遠比 AMD 使用舊製程技術要來的省電且低溫,而唯一能夠讓 AMD 略占優勢的應用,則逐漸轉往 HTPC 等不需大量運算,或是可透過 GPU 運算的應用面。

歲末年終敗家守則:新手採購電腦,從無到有手把手教學

▲一般常見主機板規格大小比較圖。(圖片取自:Wiki

 

下一頁:處理器核心多就好嗎?

qhua
作者

使用 Facebook 留言
KoGaSenRx
1人給推

1.  KoGaSenRx (發表於 2014年12月22日 14:46)
難得有人把 機殼 列入 最先考慮的因素..
就我在上班的經驗,消費者通常卡在選機殼卡最久
曾經有客戶為了機殼的選擇,花了半小時在思考...
我在旁邊吃便當

所以寫了一篇 淺談機殼小常識 ...
http://forum.gamer.com.tw/C.php?bsn=60030&snA=294669&tnum=5

PSU 除了總瓦數外最重要的是+12V的總和最大輸出,
那種包裝500W +12V 最大僅350W 不算少見,如果要組3D遊戲機,建議+12V 單路輸出要 400W 左右,雙路建議400W以上,免得日後升級更高階顯卡在發毛

主機版還要注意各介面布局,這點常被忽視,捷果要升級幹啥的就狀況一堆,例如底下各圖
http://i.imgur.com/szRQnrQ.jpg
http://cdn3.techbang.com.tw/system/images/181362/original/804bfe2fb9e72e53003d9d6bb06c5783.jpg
http://i.imgur.com/PDVpf6M.jpg
http://i.imgur.com/c1eOQ07.jpg
http://i.imgur.com/UjAegrd.jpg



其他可以參考

零組件採購攻略:買 CPU、主機板、顯示卡、記憶體必須知道的事
http://www.techbang.com/posts/10686

硬體組裝相關
http://forum.gamer.com.tw/Co.php?bsn=60030&sn=1709703&subbsn=0
Double X
3.  Double X (發表於 2014年12月28日 10:04)
有筆誤喔~

項目標題: Windows 眾多版本該選哪一套?
筆誤段落: 而在 Windows 7 的部分,...(略過) 在專業版以下仍然會無法有效使用,造成部分需大量記憶體的專業使用者,必須要花費額外的金錢購買高階版本。
更正內容: 在家用進階版以下仍然會無法有效使用,造成部分需大量記憶體的專業使用者,必須要花費額外的金錢購買專業版等更高階 的版本。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