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e和Kaba分別是Yahoo亞太區行動產品開發暨設計中心的資深經理和高級設計師。兩位過去在使用者經驗上都已經有8~10年左右的資歷,Kaba主要負責媒體產品的設計,像是:Yahoo奇摩新聞、首頁、股市等,Joe的經驗則是在電子商務服務,如:Yahoo奇摩超級商城。
兩位一直都對與行動相關的設計有很大的興趣,其他像是了解使用者的想法與行為、使用者為什麼會需要使用手機完成每天生活上的需求,該如何透過設計幫助使用者在生活上過得更方便等,這些都是他們想要達到的目標。
永遠跟著「使用者」一起走
兩位在受訪時不約而同的表示,同理心是他們做設計的驅動核心。Joe進一步說明:“Start with users, stay with users”是開發產品時應該隨時謹記的一句話。所以不管之後他們開發的產品要不要轉方向,他們想的都是這樣的設計能不能解決到使用者的痛點(pain point);像是買東西時使用者會遇到什麼問題、看新聞時又會遇到什麼問題等,這些行為原則上都有一定的類似性,他們在這次的論壇也會分享一些過去做過的案例和方法,但因為每次產品開發的過程都不太一樣,有時也會開發到中段時才做出調整,在論壇中也會分享過去有遇到哪些情況,他們後來又是透過什麼方式去調整的。
從「同理心」的角度出發去實驗
▲ Yahoo亞太區行動產品開發暨設計中心高級設計師 Kaba
Kaba指出,在開發的過程中不管是原型還是資料,團隊都是從同理心的角度出發去實驗,包含如何去建立一個假設、到最後原型出來要怎麼驗證假設、如何找出假設的statement、如何快速地用原型驗證,還有什麼叫做完整的原型、產品開發完之後如何用資料去確認結果等……。當然還有另一塊相關的部分像是透過bucket test來測試哪一款設計比較好,最後用跑出來的資料數據去驗證哪個產品好及為什麼好。
想一想未來可以做什麼?但最終還是要從現實出發
▲ 亞太區行動產品開發暨設計中心的資深經理 Joe
另外Joe提到,在未來演進可以分成技術與行為上的改變,像物聯網的討論主要就是技術面上的改變,至於行為面就像是「自我品牌化」的現象,這起因於現在許多人都喜歡秀自己,年輕人認為自己就是品牌,認為只要靠自己的力量把自己的東西分享出去,就能產生很大的影響力,這就是因為科技帶動了行為的改變。其他像是「量化生活」(Quantified self),現在很多事情都可以透過數據去追蹤、也可以公開,甚至發出影響力等……,且現下online跟offline已經沒有區分的必要了,因為現在所有東西理所當然都要O2O兼具。Kaba最後補充,不論如何,在想新的idea的時候,都會先想想未來可以做什麼,但最後還是要將事情拉回現實狀況看看究竟還有什麼是現在可以做的。
想更深入了解Yahoo在創新設計與使用者研究近幾年的成果,Joe和Kaba將在 MIX 2015行動體驗設計論壇進行主題分享,詳情請洽官網(http://mix.hpx.tw/)。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