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名導李安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由於採用3D+4K以及每秒播出120張畫面(FPS)的特殊特殊手法,大幅顛覆了現有電影24FPS的拍攝方法。李安強調,電影人物眼睛裡頭的神采跟思想,你隱隱都能感受到,電影不只是故事,嶄新的觀影體驗從此開始。不過,他也感嘆,台灣在科技領域有產業也有人才,發展電影後製是很好的機會,在什麼東西都有的情況下,唯獨缺乏整合,也沒有累積,令人感到可惜。
隨著《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即將上映,李安近期返台積極宣傳,並參加《天下雜誌》舉辦的論壇與多次投資電影、有科技業文青之稱的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對談,雖名為「對談」,但童子賢在現場變成小粉絲,不僅多次流暢說出電影《臥虎藏龍》的對白,也刻意收起鋒芒,話變得很少,很多問題都只留給李安回答。不過,兩人還是針對了電影走向新科技時代、台灣發展電影工業的機會提出看法。
新科技將改變人與電影的關係
目前一般電影是每秒播出24張畫面,也就是24FPS,為什麼要提升到120FPS?對觀眾來說,又有什麼意義?李安說得很暢快,「很簡單,就是好看!」他直言,過去他從來沒想過24FPS這件事,直到拍攝《少年Pi的奇幻旅程》第一次接觸3D,當時提高FPS拍攝,卻越拍問題越多,「當格數一高,你會發現電影不能看,演員的樣子很傻氣、很膚淺,佈景也不對了」。
讓他開始思考24FPS這個從1920年至今接近100年的規格,為什麼整個電影界都沒人想改變?「24FPS其實沒有特別好,只是因為這是最便宜的方案。」但,當他咬下這顆懷疑的「蘋果」,就再也無法假裝沒事繼續走下去。
對他來說,120FPS宛如是能把人都看透了的魔法,「就像你在現場用雙眼看一樣真實,最可貴不是動作,是人臉,電影人物眼睛裡頭的神采跟思想,你隱隱都能感受到」,所以演員連化妝,你都會感覺虛假,所以拍攝此片的演員全都是素顏上陣。「人與電影的關係已經改變,不是看一個故事如此而已,而是真實的參與感。」李安還開玩笑的說,「但我有選擇性的,像川普,就不會想這麼近看他,12FPS就好」。
正因為對觀眾有如此特殊的意義,儘管他為要不要拉高到120FPS拍攝而猶豫了整整一年,仍不敵那股想帶來嶄新觀影體驗的強烈慾念。
他認為,故事的內容跟怎麼講故事,是同等重要,電影是一種體驗,角色人物的身體怎麼呼吸、傳達什麼樣直觀的感受,跟拍法跟設計都很有關係,因此科技跟內容不是兩回事,是一體兩面。「我有一個很強烈感覺,因為科技的關係,人跟電影、戲劇的關係、接受故事的體驗,都會有變化,接著新的拍攝手法、拍攝語言也會逐一出現,化學反應就這樣爆發了。」
台灣具有發展後製的養分,但缺乏整合及延續
隨著電影進入高度數位化,電腦合成、特效的比重也越來越高,以《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為例,去年李安花了47天拍攝,卻用1年3個月做後製,電影工業的後製人才需求持續增加。2012年當李安來台灣拍攝攝《少年Pi的奇幻旅程》曾表示,台灣有很好的科技環境,人才素養高,有很好的機會發展後製,但四年過去,台灣依舊原地踏步,反觀馬來西亞、中國都已經遙遙領先,望不見了。
對此,李安表示,當時在台灣把這個事情(指少年Pi)做成,他感覺很驕傲,因為就連在美國LA也拍不出來,但很可惜的是,「東西我們都有,但就是沒有整合,電影好像單打獨鬥,我做完就沒有了,沒有累積、沒有整合。台灣不做後製滿可惜的」。
他進一步說,台灣要發展電影,拍攝條件很有限,但後期製作就很有機會,剛開始苦一點沒關係,或許是替人家代工,但電影走向數位化,「現在是做電影,不是拍電影了」,需要很多後期製作來完成。
不過,他也強調,技術是比較末節的事,「年輕人如果要做後製,不要每天只做數碼的事,要學電影,有感受有看法,才能通盤了解」,在台灣做後製,恐怕還是得經歷打工的階段,但之後就會走到創作,只是目前來看台灣的創意還是不太行,要有文化、知識、生活體驗才會有創意。
投資過不少電影、紀錄片及戲劇的童子賢則認為,「商業上循環不起來的,整個社會要有超越的方式讓它循環,不論是政府或是企業」,《聶隱娘》拍攝時,請了木工老師傅從日本京都引進木頭,但拍完了就拆掉,《一把青》裡頭的道具飛機、空軍基地都做得栩栩如生,後來拍了一場爆破戲全炸了,他問為什麼?因為拍完了場地就要還給國家,沒有地方可擺。
童子賢認為,如果這些精細打造的道具、場景,十年用十次就能攤提成本,「這就叫做Infrastructure(基礎建設),不論公領域或私領域支持,持續有五部、十部電影在拍,產業跟人才就能活絡起來。
▲李安(左)笑說自己對電腦很不靈光,他笑問童子賢(右):「你為什麼會懂電腦這種東西?」天下提供
盼把觀眾帶回戲院
由於網路興起後,線上電影的管道增加,讓走進戲院的人潮跟著減少,李安認為,過去20年除了IMAX,電影在數位的發展有一點停滯。
「電影院應該要打造成NBA球場」,現場呈現的氣氛絕不是在家裡或用iPhone看可以的感受,他也笑說,很怕120FPS這種規格,下一部還是他的電影,那就要退休了,我很希望我的同業一起來嘗試,我會盡我能力去推銷,「我沒有發瘋,真的是很好看」。
他說,「我很相信戲院,特別是現代人不上教堂、不進廟堂,但人是需要大家聚在一起,需要精神生活,集體體驗跟在iPhone上看是不同的。那種神聖的、獨特的以及超真實的體驗,是讓觀眾重新走入電影院的機會」。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