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搭載 Intel 處理器的筆電,正式進入新世代,經歷去年新舊平台的交接期,現在市場上搭載 Intel 第十代 Core 系列的筆電,已經相當普及,可選擇的機型也變多,且除了U系列與Y系列的低電壓版本外,也即將推出新系列的處理器,因此,現在要買筆電,一定要先了解 Intel 第十代 Core 系列處理器。
👉 歡迎加入T客邦telegram ( https://t.me/TechbangNEWS )
筆電進入Intel第十代Core系列處理器世代
以處理器大約一年一個世代的周期,2020年要買搭載 Intel 新處理器的筆電,主流規格來到 Intel 第十代 Core 系列處理器,市場上已有不少機型可以選擇,不過,全球受到 COVID-19(2019年新冠狀病毒疾病;武漢肺炎)影響,產品上市時間宕延,目前市場上可購買的 Intel 第十代 Core 系列處理器筆電,目前仍以U系列低電壓版和 Ice Lake Y 超低電壓版為主。
Ice Lake與Comet Lake平台齊推出
其實 Intel 第十代處理器早在2019年的 Computex 展上就已經發表,並先推10奈米製程的 Ice Lake U 低電壓行動版,和 Ice Lake Y 超低電壓行動版產品,但緊接著又再推出14奈米製程的 Comet Lake U 低電壓行動版,和 Comet Lake Y 超低電壓行動版,相隔不久的時間,便在市場推出兩種製程的處理器,且命名方式也與過去不同,對消費者來說,難免會有些混亂(後面篇幅也會進一步說明)。對於這兩大平台定位上的差異,Intel 也表示,Ice Lake 有助於 AI 軟體加速,並搭載 Intel Iris Plus 繪圖核心;Comet Lake 則提供較好的效能表現。
新平台筆電蔚為主流
也因為不管是10奈米製程的 Ice Lake 平台或14奈米製程的 Comet Lake 平台,都先推出U系列低電壓版和Y系列超低電壓版,因此,對應目前市售搭載 Intel 第十代處理器的筆電,大都會是主流的輕薄筆電,或是強調極輕薄的1公斤筆電,甚至是性價比較高的入門級筆電,至於強調高效能的電競筆電、創作者筆電,則會在四月後,Intel 正式推出標準電壓行動版處理器後,才會有搭載新規格的筆電上市。
Intel第十代Core系列處理器型號怎麼看?
通常在購買筆電時,會依搭載的處理器型號來初步判斷效能等級,除了 Core i3為入門、Core i5為中階、Core i7為高階外,後方接的四個數字也表示處理器的平台,以及效能高低等資訊,最後再加上個英文表示電壓等特色,例如 Intel Core i7-8650U,當中 Core i7為高階,後方第一個數字8就是 Intel 第八代,接著的650三碼,數字愈高效能愈好,最後的U則是低電壓版本。
處理器命名方式改變
到了 Intel 第十代 Core 處理器,在過去的命名原則中,又增加了些改變,且 Intel 第十代 Core 處理器裡,有分 Ice Lake 與 Comet Lake 平台,因此命名方式又更為不同。想要由處理器型號上初步判斷處理器等級,得先認識新的命名原則,否則就算都是 Core i5等級,又有 Core i5-1035G7、Core i5-10210U等,實在是令人眼花撩亂。不過,在此之前,先簡單記住快速分辨不同平台處理器的方法,便是 Ice Lake 平台的處理器型號為 Core i3/i5/i7後方接上四個數字,Comet Lake 平台的則是接上五個數字。
Ice Lake 型號:4碼+顯示晶片等級
以Ice Lake 平台的 Core i7-1068G7來看,由於進入 Intel 第十代 Core 處理器,在 Core i7後的型號上也採用「10」做為辨識,並再加上2位數的處理器產品編號,通常是數字愈大,效能愈高,且第二位數隱藏 TDP 的資訊,其中8、5、0分別對應28W、15/25W、9/12W,也就是8跟5為U系列,而0為Y系列,此例68則為U系列處理器。最後再加上顯示晶片的資訊,分別有G1、G4、G7,數字愈高效能愈好,而G4以上等級為 Iris Plus Graphics,G1為 UHD Graphics,此例G7為 Iris Plus Graphics。
Iris Plus Graphics可執行1080p遊戲
在 Ice Lake 平台裡,整合 Intel Iris Plus 顯示晶片是一大特色,提供更進階的3D繪圖效能,並可支援 4K、60p、HDR影片規格,以及 AVC、HEVC、VP9 等常見的影片格式,也能執行部分中階1080p遊戲。且會依G7、G4、G1不同等級,標示在處理器號上,當中,G7與G4具高階與中階3D繪圖效能,G1則是內建 Intel UHD Graphics晶片,提供基本的3D繪圖效能。而每個繪圖晶片都有不同的 EU(Execution Units;執行單元)數,EU數愈高愈好,G7為64、G4為48、G1為32個。
Comet Lake型號:5碼+處理器特色
至於 Comet Lake 平台的命名原則就簡單多了,也可以說延續過去的命名規則,只不過進入 Intel 第十代 Core 處理器,型號上也採用「10」做為辨識,因此變成五位數字。以 Intel Core i7-10710U 來看,Core i7後方的五位數字,10為第十代處理器,710是處理器細部型號,數字愈高好愈,而U則代表低電壓版本。
Ice Lake 與 Comet Lake 各有優勢
在了解 Intel 第十代 Core 處理器的命名原則後,往後看到處理器名稱就能立即判斷為 Ice Lake 或 Comet Lake 平台下的處理器,做為挑選筆電的依據。雖然10奈米製程的 Ice Lake 平台較新,但不代表效能表現就比 Comet Lake 平台來得好。直接從規格來看,10奈米製程的Ice Lake 最高規格為四核心與八執行緒,並搭配較強的Iris Plus顯示晶片,而10奈米製程的 Comet Lake ,最高規格為六核心與十二執行緒,內顯則是 Intel UHD 顯示晶片,兩者相比之下,Comet Lake 在執行多工運算時,多核心會較具優勢,不過,Ice Lake 配置最新的 Iris Plus 顯示晶片,可以提升輕薄筆電在顯示效能的表現,且標榜強化 AI 深度學習技術。這些不同的特性,孰優孰劣很難一言以敝之。
Intel 第十代 Core 處理器怎麼選?
在截稿前,原定要發布的新款 Intel 第十代 Core 處理器並未上市,而盤點目前市場已有的行動版共有19款,分別有 Ice Lake U 系列6款、Y系列5款;Comet Lake U 系列4款、Y系列4款,都算是低電壓版本,消費者該怎麼選擇,我們也參考國外媒體《PCWorld》的建議,依影像轉檔、影片編輯、照片編輯、遊戲…等需求,對應各處理器的表現,詳細內容可見下表。
Intel第十代Core處理器還有哪些特點?
Intel 第十代 Core 處理器裡,Ice Lake 平台更著重 AI 的支援與3D繪圖的表現,Comet Lake 平台則效能提升更為顯著,除此之外,搭載 Wi-Fi 6無線網路、支援Thunderbolt 3規格,以及各種節能技術,帶來較長的電池續力,也都是新一代處理器的優勢。
Wi-Fi 6帶來更快無線傳輸
不管是 Ice Lake 或 Comet Lake 平台,都支援 Intel Wi-Fi 6(Gig+)規格。Wi-Fi 6 是新的 Wi-Fi 標準,也就是802.11ax,是以802.11ac為基礎,增加效率、彈性和擴展性,因此可以提供更快的資料傳輸速率,簡言之,在多人使用的環境中,可保有高速網路品質,並且進一步提高電源效率,讓筆電更省電。
Thunderbolt 3具高速傳檔、外接裝置、充電功能
另外,支援 Thunderbolt 3也是一大特色。 Intel 直接於Ice Lake 晶片整合 Thunderbolt 3控制器,不占用電路板控間,也節省筆電的製作成本,且最多可以支援四個 Thunderbolt 3;至於 Comet Lake 則需額外加裝晶片,但同樣可支援四個 Thunderbolt 3。而 Thunderbolt 3除了帶來40Gbit/s的高速傳輸頻寬外,還可連接兩個4K或一個5K解析度顯示器,並可將最高100W的外部電力充入筆電,因此,只要一個 Thunderbolt 3,就能達到高速傳檔、外接顯示器、充電的需求。
筆電續航力提升
除了在各個細節都考量節能之外,Intel 也強調自動最佳化的電力管理功能,有助於強化筆電的續航力,當筆電全力運轉時,透過 Intel 渦輪加速技術以及 Intel Thermal Velocity Boost自動增加處理器的速度,提升筆電的運作效率,但在閒置時自動降低處理器速度與電壓,達到省電的目的。目前市價搭載 Intel 第十代處理器的輕薄筆電,都標榜10~12小時的續航力,甚至高達20小時以上。
搭載 Intel 第十代 Core 系列處理筆電有什麼選擇?
由於新款的處理器尚未發布,在截稿前市面上能採買 Intel 第十代 Core 系列處理器的筆電,都是搭載低電壓或是超低電壓版本,如果近期打算要購買高效能的電競筆電或創作者筆電,建議可以再等等,新款處理器即將發表,屆時可以再與前代機型多做比較再決定。而目前搭載 Intel 第十代 Core 系列處理器的機型,大都為不強調高效能的文書筆電、二合一變形筆電、輕薄筆電,甚至是大約1公斤左右的極輕薄筆電。
入門高性價比筆電
強調高價性比的機型,機身材質與設計雖然不搶眼,但以20,000元左右的價格,就可以買到 Intel 第十代 Core 系列處理器的筆電,算是以價格取勝,適合做為一般文書上網機使用。
主流薄型筆電
當前主流筆電都走向薄型化設計,且運用窄邊框的技術,讓筆電體積都比過去更迷你,此外,這類型筆電搭載的處理器較多元,從 Core i3、Core i5、Core i7都有,因此價差也較大,消費者可以依預算去選擇,通常價格區間有25,000~30,000元、30,000~40,000元、40,000元以上。
超輕薄旗艦筆電
當薄型設計的筆電已成主流,現在的輕薄旗艦則以1公斤為標準,且以14吋筆電不到1公斤重量,便攜性相當高,通常會配置極低電壓處理器,或是與主流筆電一樣等級的處理器規格,因此效能也保有一定的水準,可說是輕薄美型與效能間的極致,較適合預算充足的消費者選購,因為這類機型價格約在35,000元以上,甚至超過50,000元。
二合一變形筆電
強調螢幕可以360度翻轉的二合一筆電,可以是筆電,也可以是平板,一直以來,都是搭載低電壓處理器為主,因此也升級 Intel 第十代 Core 系列處理器推出,處理器的規格與主流筆電一樣,因此有許多規格可以挑選,在價格上因為多了翻轉螢幕的成本,因此與同級規格的主流筆電相比,普遍會再高一些。
👉 歡迎加入T客邦telegram ( https://t.me/TechbangNEWS )
本文同步刊載於PC home雜誌
歡迎加入PC home雜誌粉絲團!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