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所有的音樂,都在這個網站裡了。
更準確地說,是一個八度內,所有音符的組合方法。
兩個程式設計師Riehl和Rubin,用6天時間,以每秒30萬段旋律的速度,暴力產生了687億段旋律。
而全球的音樂,在2011年之前的也一共才發行過7900萬首。
這個八度內,從此沒有新歌。
太暴力,太魔幻了,簡直是人類迷惑行為大賞。
「程式風格」編曲
不靠靈感或樂理,這兩個程式設計師產生旋律的方式,用的是排列演算法。
以鋼琴為例,演算法是這樣的:
首先,將鋼琴上的音符,對應成一個個的數字,例如最中間的「Do」對應1,「Re」對應2……一直到「Si」,共有7個白鍵音符。
當然,還要加上升調的5個黑鍵,一共有12個音符,這就相當於一個八度。
接下來,將12個音符放置在12×12的棋盤上,每個音符可以位於那一列的任意一個格子中。
棋盤的橫軸代表音符出場的順序,縱軸則代表彈奏的音符。
然後,電腦從「do」開始,編寫所有的「旋律」:1-1-1-1-1-1-1-1、1-1-1-1-1-1-1-2、1- 1-1-1-1-1-1-3、1-1-1-1-1-1-1-4……
這樣無限繼續下去,地球上一個八度內所有旋律的呈現方式就都集齊了。
節奏感?
節拍?
誰管那些啊!
電腦只會將所有音符組合的可能性列出來,至於好不好聽、有沒有可行性,這不在考量的範圍內。
這就導致,有些旋律聽起來異常詭異……
但沒關係,這只有一個目,就是「全」。
只要產生的旋律足夠全,那它就包括了所有的可能性。
為此,他們甚至速成了一門R語言,只因為用它編寫的演算法跑得比Python快。
是不是想到了龐加萊始態復現定理:
如果一隻不死的猴子,一直坐在打字機前瞎打,那麼它最後一定能敲出一本《莎士比亞》的著作。
但,就算能碰上些好旋律,寫歌也不能這麼寫吧?
他們到底在想什麼?
重點來了。
Riehl和Rubin寫了個產生MIDI(標準音樂格式)文件的軟體,將這687億段旋律,全部進行了無版權公開。
這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使用這些旋律,而不必擔心被提起訴訟。
無論是原創歌曲、還是用來訓練AI,「版權流氓」可鑽的漏洞少了大半。
打擊「版權流氓」
版權流氓是什麼?
或許你聽過Katy Perry的《Dark Horse》被起訴的案件,原告因為自己創作的歌曲與《Dark Horse》有節拍和音樂元素上的相似,向Katy Perry提起抄襲訴訟。
▲《Dark Horse》MV
關鍵是,賠款達280萬美元,還可能失去版權。
即使Katy Perry表示自己從未聽過這首歌,原告卻表示,自己的作品在Youtube播放量有300萬,所以她一定聽過……
雖然Katy Perry最後勝訴,但這也折射出音樂界目前法律版權的亂象:
只要旋律在此之前已經被用過,就可以成為版權申訴的理由。
不可避免的是,沒有被用過的旋律正在變得越來越少。
如果100個創作者每秒創作1段新旋律,那麼248年,這些旋律就會被用完。
喬治·哈里森曾說過,「99%的流行音樂都會讓人覺得似曾相識」。
而Riehl和Rubin認為,旋律其實一直存在,他們只會被「發現」,而非被「創造」。
他們的想法是,現在的法律非但不能很好地保護音樂創作者,可能還會為讓創作者陷入無止境的訴訟中。
版權不可怕,可怕的是利用規則漏洞的「版權流氓」。
只是一種呼籲
事實上,Riehl和Rubin不僅是程式設計師,也是音樂創作者。
除此之外,他們中的一個還有法律學歷背景。
所以,這樣的程式碼,與其說是行為藝術,不如說是一種呼籲,畢竟12個音符產生的所有旋律,遠不能代表鋼琴上88個音組成的樂曲。
他們希望能用這種方式,讓版權問題引起重視,為音樂創作者提供一點自由的空間。
但除此之外,也有人擔心,這樣的創作環境,是否會隨著通用人工智慧的到來而被徹底取代。
馬斯克女友格萊姆斯曾表示,人工智慧和演算法最終會在10年、20年或30年內取代藝術家:「我們處於人類藝術的盡頭。一旦真的有AGI(通用人工智慧),它們將比我們更擅長製作藝術……」
而用人工智慧創作的藝術作品,是「沒有版權」的。
那麼,這兩個程式設計師用軟體產生的這些旋律,究竟會不會受到版權保護,而歸屬權又會屬於誰?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該專案連結:http:// allthemusic.info/
參考資料:
- Programmers generate every possible melody in MIDI to prevent lawsuits
- Programmers generate every possible melody in MIDI to prevent lawsuits
本文授權轉載自量子位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