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Open House提到更多Alder Lake細節,第12代Core i處理器與Z690晶片組規格詳細看

Intel Open House提到更多Alder Lake細節,第12代Core i處理器與Z690晶片組規格詳細看

ADVERTISEMENT

代號為Alder Lake的Intel第12代Core i處理器發售前夕,Intel在Open House活動中公開了K系列不鎖倍頻處理器以及Z690晶片組的更多細節,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代處理器的創新之處。

老K處理器先登場

繼前代Rocket Lake處理器發表才過半年多的時間,Intel在台灣時間2021年10月28日凌晨0點的Intel Innovation活動中,發表了代號為Alder Lake、採用Intel 7製程的最新第12代Core i處理器與Z690晶片組,並在Open House活動中公開更多細節,。

預計於11月4日首批上市的產品一樣是不鎖倍頻的K系列處理器,並且也提供不具有內建顯示的F系列,因此想要衝首發的玩家有Core i5-12600K、Core i5-12600KF、Core i7-12700K、Core i5-12700KF、Core i9-12900K、Core i5-12900KF等型號可以選擇。

與前代產品最大的不同(甚至說與x86處理器相比),在於Alder Lake採用了「大小核」共存的混合架構,非F系列的處理器也具有內建顯示晶片。以Core i9-12900K為例,它具有8個支援多執行緒技術的效能大核(Performance Core,簡稱P-Core),與8個效率小核(Efficient Core,簡稱E-Core),總共有8+8個實體核心與16+8條執行緒,而内建的Intel UHD 770顯示晶片同樣採用Xe架構,並具有32組運算單元(EUs)。

需要注意的是,Intel官方在訪談時特別提到,「大小核」的稱呼可能會讓使用者誤解效率小核為效能、功能有所閹割的核心,而實際上2者並非「滿血、半殘」架構的差異,而是為了滿足各種使用情境而採用不同架構的設計,詳細說明請見後文。考量到P-Core、E-Core的稱呼讓對中文讀者來說不是那麼直覺,故文中還是以效能大核、效率小核稱呼。

受到武漢肺炎疫情影響,Intel Innovation也改為線上活動,台灣的Open House可以說是這段時間全球唯一的實體活動。Intel客戶運算事業群發言人李昆龍在活動中說明了Alder Lake處理器的諸多特色。

Intel第12代Core i處理器發售在即,大家準備好了嗎?

Alder Lake處理器使用Intel 7製程,並採用「大小核」共存的混合架構。

Alder Lake具有可擴充彈性,除了採用LGA1700腳位的桌上型處理器之外,未來還會有採用BGA Type 3與BGA Type 4 HDI的行動版處理器。圖中的弦外之音是行動版處理器將採6+8核心,而極致行動版處理器將採2+8核心。

以Core i9-12900K為例,效能大核、效率小核各8個。

從方塊圖來看,可以瞭解處理器中的核心,內建顯示晶片等元件分布概況。每個效能大核都是獨立存在,效率小核則以4個1組的叢集型式存在。

首波上市的Alder Lake K、KF系列處理器規格與美金價格一覽。

新架構需軟硬體配合

由於目前x86處理器是以同質核心為主,因此運算負載的分配比較單純,但是到了Alder Lake上,處理器分成效能高、耗電量較大的效能大核,以及省電、效能較低的效率小核,彼此有著能夠互補的特性。這2種核心都具有完整的運算功能,主要的差別在於架構為了因應不同使用情境而異,且只有效能大核支援超執行緒功能,

在核心之間的資料交換部分,依然能夠透過共享快取記憶體達成。在Alder Lake架構中,每個效能大核都具有獨立的L1快取記憶體以及1.25MB L2快取記憶體(相較之下,前代Rocket Lake處理器每個核心僅有512KB L2快取記憶體),效率小核則具有獨立的L1快取記憶體,而叢集中的4組核心共享2MB L2快取記憶體, 2種核心與內建顯示晶片會共享最多30MB的L3快取記憶體。

其中有個有趣的狀況,就是效率小核在L2快取記憶體階段就有共用儲存空間,而效能大核則需要到L3階段才有。官方回應是因為效能大核的設計目標為極致單核心效能,因此給予容量較大的L2快取記憶體,而效率小核更著重於多核心協同運作的表現,所以在L2階段就有共用快取記憶體的設計。

有了硬體運算元件後,也需要搭配良好的協同運作機制,才能讓效能完整發揮,因次不同種類核心的運算負載安排部分,則由處理器內的Thread Director硬體元件與作業系統的排程器(Scheduler),以硬體、軟體協作的方式共同安排工作調度,確保最佳效能輸出。

Intel也會與軟體、遊戲開發商密切合作,提供軟體開發白皮書,以利在撰寫程式時就預先考慮到2種核心的工作分配最佳化,並且也會持續測試各款軟體的效能是否能夠正常發揮,以及排除潛在的相容性問題。

不過目前這項功能僅支援Windows 11作業系統,其他系統(包含Windows 10與各種Linux發行版本)則只具備有限的工作分配最佳化支援性,可能會有校能異常的狀況發生,有待日後更新解決這些問題。

在Alder Lake效能大核的L2快取記憶體由前代產品的512KB大幅成長為1.25MB,由4個效率小核組成的叢集共享2MB L2快取記憶體,所有核心與內建顯示晶片共享容量最高達30MB的L3快取記憶體。

Thread Director會依工作負載、溫度、功耗等條件即時與作業系統排程器溝通,調整大、小核工作分配。

官方在Open House活動現場展示的電腦上執行Thread Director的視覺化呈現工具,說明系統會自動優先將工作丟到「體質」最好的2個效能大核,並依負載狀況將工作分配給其他效能大核與效率小核。

大、小核混合架構能在多工環境發揮更大效益。以遊戲應用為例,Alder Lak與前代處理器相比,單純執行遊戲有19%效能提升,但執行遊戲同時直播錄影,就能將效能提升拉高到84%。

在使用Adobe家族軟體進行多媒體編輯時,大、小核搭配內建顯示晶片的硬體解碼功能可以讓整體效能提升47%。

改善散熱超頻創造更好效能

Alder Lake再次改善了處理器的散熱設計,延續先前Thin Die STIM(薄裸晶、正常厚度導熱焊料),並進化為Thin Die + Thin STIM(薄裸晶、薄導熱焊料),提升廢熱由處理器內部傳導至「鐵蓋」效率,進而強化整體散熱效果。

在自動超頻功能部分,Intel捨棄了先前PL1、PL2等Power Level規則,而是導入Maximum Turbo Power規則,將Alder Lake自動超頻時的TDP拉高到等同原先PL2滿載水準的241W,而且沒有持續時間的限制,代表著Alder Lake能夠長時間持續輸出等同於先前PL2規則下的極致效能,一擺過去「3秒男」的雅稱。

雖然我們已經著手進行效能實測,但因為保密調款限制,所以需到11月4日之後才能公開,不過根據官方提供的數據,Alder Lake與前代處理器相比,有著19%效能增益,在Adobe多媒體編輯效能可以帶來32%~100%效能增益,至於遊戲效能方面,與競爭對手AMD Ryzen 9 5950X相比,最高能有30%效能增益,提升相當顯著。

以9代處理器為對照組,10代處理器縮小裸晶厚度,12代Alder Lake處理器進一步縮小導熱焊料厚度,達到更好的散熱效果。

新導入的Maximum Turbo Power規則可以讓Alder Lake的TDP長時間持續維持241W,有助於提供穩定且超高的的效能輸出。(註:左側圖表為先前規則,高效能的PL2大約只能維持30~60秒)

以TDP設在250W的前代Core i9-11900K處理器效能為比較基礎,Core i9-12900K能在241W TDP條件下增加50%多工效能,或是僅需65W就能達到相同多工效能。

手動超頻部分,受益於Alder Lake的許多元件都能分别微調頻率,讓操作更有彈性並增加超頻成功率。

透過標準化校正大、小核時脈影響後,同時脈下Alder Lake在多款軟體的綜合效能表現比前代處理器高出19%。

在最佳條件下,Adobe多媒體編輯效能甚至可以提升100%。

遊戲效能最多可以領先Ryzen 9 5950X達30%。

Z690晶片組先行

在首波公開的資訊中,僅提及旗艦級的Z690晶片組,其他中低階的晶片組資訊有待日後發表。

Alder Lake處理器能夠支援DDR4-3200與DDR5-4800等記憶體,不過因為DDR5硬體架構變化太大,而且電源模組也從過往設置於主機板改變為設置於記憶體模組上,導致主機板設計上比較難同時支援2種記憶體類型,所以不容易看到過去改朝換代時,同時支援新舊記憶體的過渡性產品。

Alder Lake處理器能夠支援DDR4-3200與DDR5-4800等記憶體,不過因為DDR5硬體架構變化太大,而且電源模組也從過往設置於主機板改變為設置於記憶體模組上,導致主機板設計上比較難同時支援2種記憶體類型,所以不容易看到過去改朝換代時,同時支援新舊記憶體的過渡性產品

在PCIe通道部分,處理器本身具有PCIe Gen5x16(可切換成2組x8)以及PCIe Gen4x4通道,分別可以滿足顯示卡以及固態硬碟的高速傳輸需求。Z690晶片組則透過DMI 4.0x8通道與處理器溝通,最多能夠提供12條PCIe Gen4與16 PCIe Gen3通道,能夠實作為更多PCIe或M.2插槽,此外它也提供8組SATA端子,並支援由伺服器產品下放的Intel Volume Management Device儲存裝置管理功能,使用上更具彈性。

此外Z690整合Thunderbolt 4以及下列USB功能

  • USB 3.2 Gen2x2(20Gbps):4組
  • USB 3.2 Gen2(10Gbps):10組
  • USB 3.2 Gen1(5Gbps):10組
  • USB 2.0(480Mbps):14組

擴充功能相當充裕。

我們也將再另一篇現場直擊報導中提供更多主機板介紹,筆者僅簡單介紹Dell帶來的全新Alienware Aurora R13電競主機。

Alder Lake處理器與Z690功能方塊圖。

從功能整理圖表中,可以看到Z690也支援Wi-Fi 6E+無線網路與2.5GbE乙太網路。

Alder Lake第12代Core i處理器功能總整理,可以看到全新平台提供眾多新功能。

Alienware Aurora R13電競主機的外觀主軸與前代產品接近。

不過仔細看,它的機身採用傾斜角度的特殊設計。

背部網殼採磁吸設計,先將網殼取下後再按下側板的卡楯,不需工具就能輕鬆將側板取下。

為了方便觀看,筆者將照片角度校正回歸。機殼採前進後出,並分成上半部處理器、下半部顯示卡的風道設計,顯示卡部份也具有支撐架。

Intel放話Core i9-12900K將會是地表最佳遊戲處理器,到底香不香?11月4日見真章。

附帶一提,Intel提供的媒體紀念品是牙膏。我只覺得這條牙膏有點大管啊。

相信各位讀者一定也很期待Alder Lake的效能表現,請保持關注電腦王,我們將在11月4日晚間9點消息解禁的第一時間為大家帶來效能實測專題報導。

國寶大師 李文恩
作者

電腦王特約作者,專門負責硬派內容,從處理器、主機板到開發板、零組件,尖端科技都一手包辦,最近的研究計畫則包括Windows 98復活與AI圖像生成。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