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普通消費者,購買 Soundbar 的考量因素不外乎是想升級電視喇叭、提升看電影的環繞效果、或是家裡空間較小,想簡化佈線及解決喇叭定位的困難,但對於身處在影視產業的專業錄音師來說,他們又會如何看待 Soundbar 這類產品呢?懷著好奇的心理,T 客邦採訪到甫獲得本屆金鐘獎戲劇類節目聲音設計獎的朱仕宜老師,除了請他剖析錄音師這個行業的箇中奧妙,也以 Sony HT-A7000 環繞家庭劇院 Soundbar 為例,分享朱老師在使用之後的感想。
音效工作區分前期與後期
優秀的電影、戲劇作品,離不開影像與聲音的完美交融,稱職的導演除了會運用畫面來說故事,更懂得如何藉由聲音來賦予畫面生命力,引領觀眾進入到第四道牆內的世界。然而「音效」的發展軌跡,在電影產業中可說是相對年輕的部分,由於早期技術上的限制,在 1920 年代以前的電影,大多以默片形式呈現,即使是在有聲電影問世之後,電影公司對於音效的重視程度也遠不及配樂及對白,幸好到 1960 年代後,伴隨著一群有著獨特想法的創作者,開始透過音效的設計來強化影片的渲染力與真實度,此後逐漸形成高度專業化且成熟的行業。
如今音效之於觀影體驗的重要性,幾乎已成普遍常識,但多數人對於看不見的「聲音」,依舊會感覺到神秘與好奇,說實話,如果不是業內人士,其實並不容易理解聲音是究竟如何在影片中發揮作用?又是以何種形式產生?能夠還原到何種程度?或是可不可以在家中呈現出類似電影院的環繞感覺等等。甚至對錄音師這門職業,也存在著一些誤解,這也是我們最想要透過朱仕宜老師解惑的部分。
朱仕宜老師解釋道,錄音師算是比較廣義的稱呼,畢竟團隊分工很細,包含前期的現場錄音、後期混音製作等等,大家各自所負責的工作項目也不相同。朱老師說,自己的工作內容,主要是專注於現場的同步錄音,也就是在攝影機進行拍攝時,同時透過麥克風收錄現場的環境音以及角色的對白等等,由於是和拍攝同步進行,因此除了事前就要對拍攝內容及環境進行充分的了解,以便安排麥克風的收音位置,就算是已經正式開拍,還是得隨時因應現場攝製條件進行修正。當然,既然是現場錄音,也就代表無論劇組開拔到什麼荒山野嶺,或是拍攝直到三更半夜,也都要跟著劇組一起行動,需要強健的體力與長時間的專注力,談到這兒,朱老師也笑道「賺錢真不容易」。
普羅大眾對於音效製作的迷思
前幾年台灣紀錄片電影《Foley》上映,也讓本地觀眾初窺電影音效設計與製作的概念,朱老師進一步說明,Foley 雖然並不屬於他目前的工作範圍之內,但在早幾年的時候,他其實也稍有接觸到一些相關領域。具體來說,「Foley」其實已經是比較偏向於後期製作的部分,至於什麼時候會應用到 Foley,主要是針對那些現場錄音無法或難以取得的特殊聲音,比如利用折斷芹菜來模擬骨折的聲音等等,而 Foley 的製作,也僅是後期音效製作人員工作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隨著擬音藝術家(Foley Artist)這個稱呼越來越為人所知,有許多人會把這個名稱與錄音師劃上了等號,這其實是不太準確的。
以朱老師的經驗來說,一部電影的音效團隊人數從幾個到幾十個人都有可能,主要是看電影的規模與公司的分配規劃,負責後期的工作人數會比較多一些,通常在拍攝現場,只需大概三、四個人就足夠,分別進行現場錄音、操作 Boom 杆收音,以及協助演員配掛 Mini Mic 等等,彼此也會互相 Cover 工作,因此實際現場並沒有大家想像中這麼多人,而後期主要是要負責剪接、混音以及前面提到的擬音製作等等。
朱老師另外補充到,在電影、戲劇的錄音工作上,有些是現場收音,有些則是事後配音,那麼該如何取捨該使用哪種錄音方式?其實大致可以分為幾種情境,一種是後期在製作時,發現從現場錄回來的聲音並不理想,可能就需要採取重新錄音的手段;另一種則是在影片製作過程中,團隊裡有新的想法浮現,就會嘗試改用其他的配音,看看是否會有更好的效果呈現;另外針對一些特殊的聲音如爆炸、特效等等,基本上都會以後製方式來處理。
影片音效應是輔助而非本體
除了在 2015 年與 2021 年分別以電影《刺客聶隱娘》和《月老》拿下金馬獎最佳音效獎之外,朱老師今年也以《良辰吉時》電視劇獲得金鐘獎最佳音效的肯定,對於如何鑑別一部電影或戲劇音效的好壞,朱老師的答案或許會有點讓人出乎意料。所謂的「音效」,它的存在目的並不是為了要讓你覺得聲音很突出,而是會讓你覺得這部電影很好看,讓你能夠專注於劇情本身,並且融入到整部作品的氛圍之內,如果這部電影的音效設計,已經到了能夠引起觀眾額外注意的地步,以朱老師的觀點,這其實是不必要的,「音效」本來就是一種輔助,作用是提升電影的觀賞體驗,不能喧賓奪主。
當然,與過去相比,電影音效技術的發展也起了很大的變化,環繞音效規格從以前的立體聲逐步演進到 5.1、7.1、9.1 聲道,這在錄音工作上是否有帶來什麼變化?朱老師說是有的,但影響並不大,以現在的工作形態而言,會再額外去錄製周遭環境的聲音,並且盡可能多收集一些現場的聲音素材,以便在後期在多聲道的音軌製作中,能有更多材料可資運用,現在電影的環繞音效雖然存在許多規格,諸如杜比 7.1、全景聲、IMAX 等等,但對於朱老師的現場錄音工作來說,並不是幾聲道就要準備幾支麥克風來收音,因為這些規格其實是經過後期進行調整,按照客戶的交片需求,進行處理並輸出成對應的格式。
如何還原電影院的音效體驗
朱老師也進一步說明,在錄音時,並不會因為內容是針對劇院播放的電影,或是針對電視播放的 DVD,而分別改用不同的錄音形式,這就引出了我們的另一個問題,所以在家中觀看電影,也能達到和電影院一樣的音效體驗嗎?
「當然可以啊!」朱老師斬釘截鐵的說。
不過朱老師也補充,對於一般人來說,要在家裡達到跟電影院一樣的效果,要考慮的問題比較多,因此並不輕鬆,除了空間大小的問題,以及金錢方面的花費外,諸如多聲道喇叭系統的擺放定位,也需要一定的技術與知識,這些相關的 Know How,只要願意花點時間了解的話,其實並不困難,大多是經驗方面的累積,但如果真的想要迅速入門的話,朱老師其實還有另一套辦法。
為了在家也能欣賞優秀的影視作品,身為音響愛好者的朱老師,很早就在家裡組建了 5.1 聲道的環繞系統,不過隨著家中孩子的出生及成長,不得不把原有的聆賞空間騰出來,直到最近接觸到 Sony 所推出的 HT-A7000 Soundbar,才給了他不一樣的想法。這是一套非常簡單易用的家庭劇院系統,一般家庭使用者能夠直接跳過學習多聲道系統的複雜概念,包括擴大機的輸出輸入端該怎麼接、走線該怎麼走、喇叭如何定位等等,HT-A7000 基本上只需要透過一條 HDMI 傳輸線,透過電視後方相容 ARC/eARC 的 HDMI 介面連接即可,且由於 HT-A7000 是單件式內建 7.1.2 聲道的設計,直接放置於電視下方,就能產生水準以上的環繞效果。
虛擬環繞與真實多聲道的比較
如果跟原本電視喇叭相比的話,朱老師認為 Sony HT-A7000 所帶來的提升效果相當明顯,先不提環繞效果,畢竟這是 HT-A7000 的主打功能,光是音質與動態的表現都會好很多,電視所強調的還是影像畫質本身,由於尺寸與內建單體的限制,所以也導致電視的揚聲器存在著先天上的限制。HT-A7000 雖然是單件式設計,不過機身內建了向上發聲揚聲器、波束高音揚聲器、重低音揚聲器,以及 5 個前置揚聲器等等,總輸出功率可以達到 500W,再搭配 Sony 的 Vertical Surround Engine 以及 S-Force PRO 前置環繞音場技術,藉由聲波反射的方式來實現虛擬環繞的效果,普通電視自然難望其項背。
在提及虛擬環繞與真實多聲道系統的差異時,朱老師也不諱言,認為兩者之間確實還是存在有一定差距,虛擬環繞系統對於來自後方聲道的表現能力稍弱,不過就實際情況來說,並不是所有家庭都有這個時間精力與條件,能夠去建構完美的實體多聲道環境,光是想要裝個天空聲道,可能就會破壞家裡裝潢,但以 Sony HT-A7000 而言,除了運用向上發聲揚聲器實現天空聲道的反射,其所具備的擴充能力,也是朱老師相當讚賞的地方。
比如說,使用者可以透過額外選購的無線重低音揚聲器 Sony SA-SW5,在與 Sony HT-A7000 配對之後,便能彌補 Soundbar 低音單體尺寸較小的問題,可針對重低音輸出的部分進行強化,提供更加精確且紮實的低頻音浪;而無線後環繞揚聲器 SA-RS5 除了提高 HT-A7000 在後方聲道的真實感,還能進一步啟用 360 空間音效,能夠帶來包覆性更強、無死角的聆聽體驗。朱老師自己在試用的期間,就觀賞了幾部好萊塢大製作的電影,感受到聲音在前後左右穿梭,自己被音場所包圍,宛如身歷其境的效果,確實是非常的過癮。
一般人都能輕鬆駕馭
除了音質方面的表現外,朱老師還補充了 HT-A7000 在使用上特別有感之處,包含重低音以及後環繞皆能以無線方式進行連接,不單是配對的便利性而已,最重要的是影、音確實能夠即時同步,以往朱老師曾接觸過一些藍牙音響系統,但在聲音與影像上無可避免會出現些許的延遲,而在以 HT-A7000 搭配後環繞揚聲器 SA-RS5 的時候,就沒有出現過延遲的狀況,能夠達到完全的影音同步,雖然不知道 Sony 是怎麼辦到這件事的,但這樣的表現令朱老師頗為滿意。此外,由於 後環繞揚聲器SA-RS5,採用了內建電池的設計,並具備長時間續航能力,無需顧慮擺放位置有否有多餘的插座可用,因此能夠達到真正的「無線」部署。
另外,由於每個家庭裡空間大小各異,加上 Sony 無線後環繞高度自由的擺放彈性,如何在不同空間裡達到一致化的環繞音效體驗,也是朱老師所相當看重的部分,在過去實體多聲道的設置上,往往需要反覆調整揚聲器位置,但現在可以利用 Sony 獨家的一鍵最佳化功能,智慧化測量喇叭之間的相對位置,就能在不搬動喇叭的狀況下,自動完成音場校正,建構出 360 度的空間音場。比較可惜的是,由於朱老師家中電視並不是 Sony BRAVIA 系列,否則還可以直接透過電視的設定介面來操控 HT-A7000,或是啟動中置聲場同步功能,將 BRAVIA 電視設定為中置聲道,讓聲音與畫面的融合度更高。
適合的族群以及使用建議
由於疫情的關係,現在有很高比例的人習慣透過 Netflix、Disney+ 來觀看影片,朱老師建議,如果期望能有更貼近電影院的感覺,那麼不妨可以選擇 Sony Soundbar 作為入門,它可以解決很多設定及安裝上的繁瑣流程,而且還具備升級的能力,可自行加購重低音和後環繞,獲得更明顯的提升效果,不需要多費什麼功夫,就可以增加觀影的沉浸感,畢竟 Soundbar 的訴求就是簡單方便嘛!如果行有餘力,朱老師認為可以再稍微注意一下擺放的方式,Soundbar 與後環繞之間除了要留有足夠的空間外,也要盡量避免有其他家具或物件的遮擋,降低不必要的聲波反射所形成的干擾,影響到空間音場的表現能力。
另一方面,如果從使用環境來考慮的話,由於 HT-A7000 的機體尺寸相對較大,比較適合搭配 65 吋以上的電視,以及較寬闊的客廳環境,Sony 近期推出的 HT-A5000、HT-A3000 等新品,則可對應於相對較小的房內空間,如臥室等,兩款新品也都和 HT-A7000 一樣支援 360 空間音效定位功能,也可自由配搭另購的 SA-SW5、SA-SW3 無線重低音,以及無線後環繞揚聲器 SA-RS5 及 SA-RS3S 等等,這種近乎客製化的組合搭配,能夠靈活運用於各種大小空間的規劃,即便是小空間,依然能享有360空間音效的環繞效果。朱老師也同意,無論是從 CP 值層面或便利性的角度來考慮,Sony 這一系列的家庭劇院 Soundbar 產品與配件,絕對是能夠滿足大多數人觀影需求的好選擇。
- 了解更多 HT-A7000:https://go.sony.tw/MGTRKRz4
- 場地協力:華山川
- 攝影:叁樓攝影工作室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