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手機廠商陸陸續續在手機裡加入 eSIM 功能,不用替換實體 SIM 卡,只要向電信業者申請網路就可以經過簡單的步驟設定使用,消基會注意到,雖然電信業者有提供 eSIM 服務,但在使用限制和消費者保護政策上仍有需要調整的空間,特別是出國旅遊使用的 eSIM。
漫遊 eSIM 是由國內業者向國外的電信業者批發採購,再向國內民眾販售的產品,市售的國外 eSIM 依使用天數、流量等因素價格不同,但在使用標示上對消費者不夠友善,舉例來說,漫遊eSIM 目前設計為掃描 QR code 後,就直接安裝並自動與國外電信業者連線開通,但是開通日是否就是使用日期呢?每間業者的做法不同,部分漫遊 eSIM 可以指定使用起始日,有部分卻不行,但並不是所有 eSIM 業者都有清楚標示。
消基會在調查國內販售的國外 eSIM 時發現,這項新型態服務中缺乏消費者保護政策,大部分商品標示下單完成並收到 QRcode 後恕不退費、eSIM 一旦售出,不論原因概不退換,消基會指出,eSIM 只是國內商家向國外電信商批進來的一串 ID,在使用者未使用任何流量的情形下,應該如同機票,有合理的更換機制。
因此,消基會呼籲數位發展部應對於 eSIM 販售,做出行政指導,以保護消費者。
一、販售業者應有能力從國外電信上查詢售出的 eSIM 是否有流量,對於主張無法上網的消費者,應有合理的退費機制。
二、eSIM 應可視消費者需求綁定開通日期,並在開始使用前提供更換機制,以方便消費者。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