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台併、遠亞併服務更動:要換SIM卡嗎?網內互打免費?繳費管道有變嗎?用戶必看

台台併、遠亞併服務更動:要換SIM卡嗎?網內互打免費?繳費管道有變嗎?用戶必看

電信新三雄時代將於12月開啟新篇章!台灣大哥大與台灣之星合併基準日訂為12月1日,遠傳與亞太電信的合併基準日則訂為12月15日。合併後的「新遠傳」與「新台灣大」用戶各近千萬名。不過,用戶最關心的是合併後的權益與服務,究竟會有哪些更動?以下為常見問題,提供讀者參考:

Q|合併後,是否需要換SIM卡?

台灣之星: 不用換。合併日後,仍可使用原台灣之星SIM卡繼續使用原台灣之星的國內語音與國內上網服務。

亞太電信: 要換。亞太未更換SIM卡的客戶,目前仍可正常使用。正式合併後,遠傳會依據用戶個別的狀況,主動通知用戶到實體或網路門市辦理移轉至遠傳,更換SIM卡。

台灣大哥大12月1日將合併台灣之星。合併日後,仍可使用原台灣之星SIM卡繼續使用原台灣之星的國內語音與國內上網服務。 圖/ 楊絡懸攝影

Q|合併後官網會改變嗎?轉帳代繳要重新申請帳號密碼嗎?

台灣之星:
官網、App: 合併日後,台灣之星的官網將會整併於台灣大哥大中,屆時可以使用原帳號、密碼登入官網使用,不需再重新申請帳號密碼。合併後台灣之星的App仍可正常使用,屆時可以使用原帳號、密碼登入使用,不需再重新下載App。

轉帳代繳: 台灣之星和台灣大哥大正式合併後,原台灣之星用戶已申辦並啟用的轉帳代繳,台灣大哥大會依法承接,不用再重新申請轉帳代繳。

Q|以後是不是都網內互打免費?什麼時候才算網內互打?

台灣之星: 目前兩家公司尚未正式合併,因此兩家的用戶撥打對方用戶仍視為網外通話。待公司正式合併後,台灣之星和台灣大哥大用戶就會成為網內用戶,享有網內互打優惠。

亞太電信: 遠傳與亞太正式合併前屬網外,正式合併後即屬網內計費,網內撥打費率依各方案內容不同。

 

Q|繳費管道有改變嗎?

台灣之星: 合併日後,可至台灣大哥大門市繳費,其餘繳費管道請詳見帳單繳款聯及帳單背面資訊。(原台灣Pay、中國信託行動銀行、國泰世華行動銀行之繳費合作將會終止,請利用其他方式繳款。)

亞太電信: 亞太用戶可透過全省遠傳門市代收亞太帳單(限現金)。

Q|預付卡可以繼續使用嗎?餘額怎麼辦?

台灣之星: 原台灣之星預付卡方案的所有權益,台灣大哥大都會依法完全承接,原有門號與帳戶內的金額都會保留,費率同原申辦專案,預付卡效期同目前規定。

自合併日起,原台灣之星預付卡用戶,可以在官網及台灣大哥大門市儲值原台灣之星儲值產品,詳細產品請依官網公告或登入後之官網儲值頁面為主,另外也可以透過超商購買台灣大哥大儲值產品,如已購買台灣大哥大儲值卡,請登入官網並輸入儲值卡密碼進行儲值。

亞太電信: 亞太預付卡用戶在正式合併後,要至實體門市辦理移轉至遠傳並更換SIM卡,以使用遠傳的預付卡服務。若原來亞太預付卡餘額已使用完畢,也可以提前先至遠傳門市進行更換SIM卡。

遠傳與亞太電信的合併基準日訂為12月15日。 圖/ 楊絡懸攝影

Q|合併後合約及優惠會全部續用嗎?

台灣之星: 在合併日前,還是可以新申辦、攜碼申辦、續約台灣之星的專案。合併日後,專案合約以及合約內的優惠與權益,台灣大哥大依法會承接與保障,不因兩家公司的合併而受影響。

亞太電信:亞太用戶合約約期內資費權益不受影響,可繼續使用原資費及服務至合約期滿;假設合約已到期或符合續約資格,可先至門市挑選手機和續約優惠方案,確保資費使用權益。

Q|已申辦的加值服務合併後可繼續用嗎?

台灣之星: 目前所使用的加值服務不因合併而有影響,若台灣之星或台灣大哥大與加值服務廠商有合作異動,將會再以簡訊通知用戶。

亞太電信: 目前還可以繼續使用在亞太申辦的加值服務,因各服務提供內容及服務模式有所不同,詳細資訊會於合併前另行公告。

遠傳併亞太後,將分階段更換SIM卡。 圖/ 亞太電信

Q|原亞太用戶也會使用遠傳的VoLTE服務嗎?

亞太電信:目前可以繼續使用原來的VoLTE服務, 正式合併更換SIM卡後,即可享用遠傳(VoLTE)高清語音及所有的服務。

台灣之星: 漫遊服務不因合併案而受影響,目前仍可正常申請與使用;未來與台灣大哥大完成合併後,將可享有更多國家及更彈性優惠資費。

Q|亞太與遠傳整合後,會要求或是否可以跟遠傳重簽新約嗎?

合併後, 亞太用戶合約約期內資費權益不受影響,不需要重新簽約,用戶可以繼續使用原資費及服務至合約期滿 。如您的合約已到期或符合續約資格,建議您可先至門市挑選手機和續約優惠方案,確保資費使用權益。

本文轉載自:數位時代

數位時代
作者

《數位時代》,關注國內外網路創業生態,精選全球科技業的重要趨勢、創新模式和最新動態,並有記者第一現場的報導,以及各類社群活動消息。希望能協助讀者早一步領略趨勢脈動、領先掌握下一步行動的競爭優勢。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