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螢幕亮度大戰升級,峰值亮度只是行銷噱頭?

手機螢幕亮度大戰升級,峰值亮度只是行銷噱頭?

從去年開始,手機品牌的規格戰似乎悄悄的從相機畫素轉移到手機螢幕亮度上,特別是「峰值亮度」這四個字,從 Galaxy S23 Ultra 開始打出 1,750nits 的峰值亮度後,同年發表的 iPhone 15 Pro Max 峰值亮度為 2,000nits,然後是 Pixel 8 Pro 出現了 2,400nits,接著年底亮相的小米 14 Pro 峰值亮度甚至達到 3,000nits,數字越喊越高,不過峰值亮度對消費者來說真的有意義嗎?

外媒 Android Authority 首發聲指出這個問題,峰值亮度對一般消費者來說根本毫無意義。

峰值亮度是什麼?

所謂峰值亮度指的是螢幕一個區域的最高極限亮度,通常會出現在播放像是 HDR 影片等特定內容時。你可以試試看,如果你手上拿的正好是可以錄 HDR 影片且支援 HDR 播放的手機的話,對著光源錄一段影片,接著透過手機相簿播放,剛剛錄的那個光源通常會亮到不行,用這個超亮的區塊來理解峰值亮度即可。

但峰值亮度通常只能短時間提供此高亮度,要長時間維持峰值亮度以手機來說目前是做不到的,一方面是實在太亮,觀看者的眼睛可能會不舒服,二方面是螢幕維持如此高亮度溫度也會跟著升高,手機過熱可不是件消費者想遇到的事。

消費者該關注的手機螢幕亮度名詞

那峰值亮度就毫無意義了嗎?是也不是,因為峰值亮度高的面板通常品質也會比較好,日常可以使用的亮度通常也會比較高,消費者更應該關注的名詞是自動亮度或是最大亮度(每個品牌使用的名稱不同)。

比方說小米 13T 峰值亮度可達到 2600nits,最大亮度為 1200nits。

自動亮度或是最大亮度指的是,當手機在高光的環境下,螢幕自動調整到最亮的那個亮度,就是自動亮度,通常會比手動拖曳亮度條還來得更亮一點點,有些品牌則是額外提供高亮度模式(HBM),不到峰值亮度那麼亮,但也比最大亮度在更亮一點,這樣在戶外大太陽下比較好看清楚螢幕內容,不過就跟峰值亮度一樣,HBM 只能維持一小段時間後就會關閉,畢竟高亮度螢幕會發熱這點目前還沒有解決之道。

當然對手機廠商來說,各方面的規格都是競爭之處,對消費者來說當然也樂見各個品牌競爭峰值亮度數值,畢竟產業就是有競爭才有進步,不過自己真正在購機時該注意哪些重點規格,就不一定要被這些「名詞」給帶著走了。

 

首圖來源:pexels

洪詩詩
作者

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長期報導手機、行動裝置、電信商以及行動支付、電商相關領域,負責手機平板器材、5G網路、無線耳機等產品評測,以及相關教學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