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Kala 發布電商零售產業趨勢報告,解析 2024 三大電商零售發展與會員經營趨勢調查

iKala 發布電商零售產業趨勢報告,解析 2024 三大電商零售發展與會員經營趨勢調查

跨國 AI 公司 iKala 發布【2024 電商零售產業報告書】,旗下 iKala CDP 首度統整電商零售最新市場趨勢與數位廣告關鍵洞察,並聯手台灣知名電商社群燒賣研究所合作,獨家深入解析台灣電商品牌主顧客數據和會員經營概況,關注不同規模電商面臨之困境和未來發展方向,並透過三大會員行銷應用場景與品牌成功案例,彙整可供借鏡的應用情境。

文章目錄

後 Cookie 時代,第一方數據、個人化行銷成品牌關注焦點

隨著 Cookieless 時代到來,電商品牌主在廣告成效方面即將面臨顯著影響。根據 eMarketer 於 2023 年 8 月進行的全球行銷專家調查,Cookieless 時代的最佳解決方案為利用「第一方數據」。此外,DMA 協會的調查也顯示,2024 年科技關注項目中,對於 CDP 顧客數據平台的關注程度較去年有所成長,顯示出會員數據與會員經營的重要性。

iKala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程世嘉表示,AI 驅動的行銷應用正在創造商業價值,而隨著隱私權和資安意識的加深,『信任』將成為品牌與顧客之間資料收集和運用的關鍵。「在此基礎上,品牌在 2024 年的首要目標將是打造更出色的個人化體驗,並透過整合顧客數據、建構第一方數據平台、拓展虛實整合商務,達到佈局全方位行銷的目的。」

電商零售三大趨勢

一、疫後大眾消費力移轉,品牌拓展虛實整合商務成關鍵

疫情促使消費者逐漸習慣線上購物模式,然而隨著 2023 年疫情紅利消退,消費力回歸實體店面,顯示實體銷售的重要性依然不減。如何串連線上與線下,打造無縫的購物體驗,成為品牌疫後面臨的新挑戰。

根據此份報告調查結果,有將近一半(49.7%)的品牌為 OMO 線上線下整合經營模式,且觀察本次調查電商品牌會員規模概況,以「會員數小於 5 萬」佔比最高(74.4%),其中多經營純電商,而當會員人數擴大至 5 萬、10 萬以上級距,則採用 OMO 虛實整合商業模式比例顯著增加,佔比皆高達 60% 以上。此結果顯示,當品牌拓展至一定規模,單一通路已無法滿足廣大的消費者,同時呼應線上線下整合的市場趨勢,若品牌能拓展接觸點,並創造線上到線下的無縫購物體驗,將會是營收增長的關鍵之一。

iKala 發布電商零售產業趨勢報告,解析 2024 三大電商零售發展與會員經營趨勢調查

二、 跨渠道數據整合成挑戰,專業數據人才需求大幅提升

疫情趨使品牌轉向 OMO(Online-Merge-Offline)虛實融合經營模式。根據 Google 2022 臺灣智慧消費關鍵報告,77% 的消費者相比過去,傾向透過更多元的渠道與品牌接觸,顯示消費者購物習慣的變化。然而,如何整合並分析來自官網、APP、LINE OA、門市 POS 系統等自有通路的龐大跨渠道第一方數據,以打造更好、更個性化的消費體驗,成為眾多品牌面臨的難題,且難以應用於行銷場景中並實際落地執行。

根據此次調查,整體受訪者中有高達 54.4% 的電商品牌主已在規劃 CDP,顯見普遍電商品牌對於 CDP 的意識提高,且大部分電商已開始意識到 CDP 在顧客數據管理中的重要性。不過調查也發現目前最多品牌主(52.2%)遇到的「會員數據」困境在於缺乏「會員經營」相關經驗人員,同時也有四分之一(25.9%)的品牌認為專業數據人才稀缺成為企業會員經營的最大挑戰,顯見對於品牌數位轉型而言,除了擁有相應的管理工具外,更應考量與專業的技術顧問團隊合作。

iKala 發布電商零售產業趨勢報告,解析 2024 三大電商零售發展與會員經營趨勢調查

三、社群商務引領消費新趨勢,個人化精準行銷成為關鍵

「社群電商」已成為國內外消費新趨勢,消費者傾向在 Facebook、Instagram 等社群平台上看到廣告後直接下單購買商品。根據 eMarketer 2023 年 9 月的預測,美國 2025 年零售社群商務銷售額將突破 1,000 億美元,較前一年增長 22.4%。同時,Statista 預估全球社群商務銷售額在 2030 年的年複合成長率將達到 30.8%,顯示未來社群電商商機無限。

這也突顯了「個人化行銷」趨勢的重要性,透過傳遞與自身高度相關的個人化推薦內容,更能提高購買意願,且預期將成為驅動品牌電商營收增長的關鍵。而 CDP 具備的強大數據收集能力,能夠整合各渠道的第一方數據及零方數據,全面深入洞察顧客的消費旅程,並透過掌握顧客行為足跡,實現更貼心的個人化行銷,進一步提升顧客留存率。

ycr
作者

PC home 雜誌、T 客邦產業編輯,也負責 T 客邦影新聞 YouTube 頻道短影音製作。關注 AI 相關應用,並有軟體教學報導。(大頭貼為 AI 生成)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