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調整AI標籤策略:從「Made with AI」到「AI info」的轉變

Meta調整AI標籤策略:從「Made with AI」到「AI info」的轉變

在人工智慧(AI)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社交媒體平台面臨著如何準確識別和標註AI生成或編輯內容的挑戰。Meta(前身為Facebook)最近對其AI標籤策略進行了調整,引發了業界的廣泛討論。本文將深入探討Meta的這一變化,以及它對用戶、創作者和整個社交媒體生態系統的影響。

Meta原有AI標籤策略及攝影師的不滿

2023年5月,Meta在其平台上開始為照片添加"Made with AI"(AI製作)的標籤。這一舉措旨在提高內容透明度,幫助用戶識別可能使用AI技術生成或編輯的圖像。

然而,這一標籤很快引起了攝影師群體的不滿。許多專業攝影師發現,即使他們只是使用了一些基本的編輯工具,他們的真實照片也被貼上了"Made with AI"的標籤。這導致了對照片中AI使用程度的普遍混淆。

從"Made with AI"到"AI info"

為了回應用戶的反饋並解決混淆問題,Meta決定在其所有應用程序中將標籤改為"AI info"(AI信息)。

Meta承認,早期版本的標籤不夠清晰。用戶無法區分完全由AI生成的圖像和在編輯過程中使用了AI驅動工具的真實照片。公司希望新的標籤能夠提供更多上下文信息,更好地反映AI在內容創作中的實際角色。

Meta調整AI標籤策略:從「Made with AI」到「AI info」的轉變

技術層面:AI檢測和標註的底層機制

Meta continue使用C2PA和IPTC等技術元數據標準中的信息來檢測和標註照片中的AI使用情況。這些標準包含了有關AI工具使用的詳細信息。

這意味著,即使是使用了如Adobe的Generative AI Fill等工具進行細微編輯的照片,也可能被貼上新的"AI info"標籤。

新標籤的優勢是可以提供更多上下文:新標籤有助於用戶理解,被標註的圖像不一定完全由AI生成。也更符合用戶期望,Meta希望新標籤能更好地反映人們對AI在內容創作中作用的理解。

不過,新標籤仍然無法解決完全由人工智慧生成的照片不被發現的問題。它也不會告訴使用者一張圖片上有多少人工智慧編輯的痕跡。

Meta 和其他社群網路需要努力制定指導方針,同時又不能對攝影師不公平,因為他們沒有改變編輯工作流程,但他們用來潤色照片的工具有一些人工智慧生成元素。另一方面,Adobe 等公司應該提醒攝影師,當他們使用某種工具時,他們的圖片可能會在其他服務上被貼上標籤。

 

 

janus
作者

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曾為多家科技雜誌撰寫專題文章,主要負責作業系統、軟體、電商、資安、A以及大數據、IT領域的取材以及報導,以及軟體相關教學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