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七年前差點要掛上 Intel Inside,但最後英特爾不想讓對方「佔便宜」而放手

OpenAI 七年前差點要掛上 Intel Inside,但最後英特爾不想讓對方「佔便宜」而放手

曾經以「Intel Inside」口號風靡全球的英特爾,如今在如火如荼的 AI 時代卻顯得步履維艱。這背後的原因並非一朝一夕,而是多年來一系列戰略決策失誤的累積。

根據外媒報導,2017年,英特爾曾有機會投資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 OpenAI,那時 OpenAI 跑來與英特爾談合作,也希望減少對 NVIDIA 晶片的依賴,並構建自己的基礎設施。雙方就各種可能進行討論:包括英特爾以 10 億美元現金購買 OpenAI 15% 的股份。他們還討論了如果英特爾按成本價為 OpenAI 製造硬體,則再購買 15% 的股份。

也就是說,差一點 ChatGPT 有機會就要掛上「Intel Inside」。

但是,時任 CEO Bob Swan 認為生成式 AI 模型短期內難以商業化,英特爾的資料中心部門也不願意以成本價製造產品,認為不但沒有賺頭還讓 OpenAI「佔盡便宜」。最終錯失了這一良機,這筆交易最終告吹。

如今,OpenAI 的估值已達數百億美元,其旗下的 ChatGPT 更是引領了生成式 AI 的潮流。英特爾的這一決策失誤,無疑為其在 AI 領域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對 AI 晶片技術的誤判

上週,英特爾第二季財報引發股價下跌超過市值四分之一,這是自 1974 年以來最糟糕的交易日。這家科技公司的市值 30 年來首次低於 1,000 億美元。這位昔日的市場霸主,與市值 2.6 兆美元的競爭對手 Nvidia 相比顯得相形見絀。

除了投資失誤,英特爾在 AI 晶片技術的發展上也存在著明顯的判斷失誤。長期以來,英特爾一直堅信 CPU 能夠勝任 AI 計算,而對 GPU 在 AI 領域的優勢視而不見。這一判斷失誤導致英特爾在 AI 晶片研發上錯過了最佳時機,並使得 NVIDIA 在 AI 晶片市場上獨占鰲頭。

英特爾內部組織的保守和官僚作風也是導致其在 AI 領域落後的原因之一。以英特爾數據中心部門為例,其對新技術的接受程度相對較低,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英特爾在 AI 領域的創新。

為了追趕競爭對手,英特爾在 AI 晶片研發上投入了大量資源,自 2010 年以來,英特爾至少進行了四次嘗試來生產可行的人工智慧晶片,包括收購兩家新創公司和至少兩家大型本土企業。但在這個快速擴張且利潤豐厚的市場中,沒有產品在性能和市場佔有率上有公司能夠對 NVIDIA 或 AMD 造成影響。

janus
作者

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曾為多家科技雜誌撰寫專題文章,主要負責作業系統、軟體、電商、資安、A以及大數據、IT領域的取材以及報導,以及軟體相關教學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