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建議貼文

選取貼文複製成功(包含文章連結)!

劍橋大學宣佈發現13世紀《梅林》手稿殘片,現代數位技術解鎖中世紀亞瑟王傳說新篇章

劍橋大學宣佈發現13世紀《梅林》手稿殘片,現代數位技術解鎖中世紀亞瑟王傳說新篇章

劍橋大學圖書館近日宣布,在館藏中發現了一份罕見的13世紀《梅林》手稿殘片,經考證屬於《梅林通俗拉丁文續篇》(Suite Vulgate du Merlin)。該殘片自2019年起進入專案研究階段,經由多光譜成像、電腦斷層掃描(CT)與3D建模等先進技術,已成功數位化重建並進行虛擬展開,揭露其珍貴的亞瑟王故事內容。

封存數世紀的文學寶藏

一份脆弱的13世紀手稿殘片,過去被縫製在16世紀檔案登記冊的裝訂中,長期「隱身」於世,如今在劍橋被發現,揭露其中蘊含關於梅林(Merlin)與亞瑟王(King Arthur)的中世紀珍稀故事。

劍橋大學宣佈發現13世紀《梅林》手稿殘片,現代數位技術解鎖中世紀亞瑟王傳說新篇章

這份手稿於2019年首次在劍橋大學圖書館中被發現,現已確認為《梅林通俗拉丁文續篇》(Suite Vulgate du Merlin)的一部分,這是一部以古法語撰寫、作為亞瑟王傳說續篇的文本。該故事屬於《蘭斯洛特-聖杯》流傳故事集(Lancelot-Grail cycle)的一環,雖然在中世紀廣為流傳,但現存手稿數量極為稀少。

現存的《梅林通俗拉丁文續篇》手稿不到40份,每份皆由中世紀抄寫員手工製作,內容略有差異,因此每一份都是獨一無二的。此次新發現的手稿推定完成於西元1275年至1315年間。

該手稿能保存至今,是因在16世紀時被回收再利用為薩福克郡(Suffolk)亨廷菲爾德莊園(Huntingfield Manor)的一份財產紀錄封面,該莊園屬於赫文寧厄姆(Heveningham)的范內克(Vanneck)家族。

劍橋大學宣佈發現13世紀《梅林》手稿殘片,現代數位技術解鎖中世紀亞瑟王傳說新篇章

手稿在被發現時已出現摺疊、破損,甚至縫入書籍裝訂之中,劍橋專家難以接觸其全文或追溯來源。為了解開這份文獻所蘊藏的祕密,劍橋大學圖書館展開一項跨領域合作專案,結合歷史研究與尖端數位技術,透過現代技術支援,在不破壞實體手稿的情況下,成功完成數位化。

 

技術還原中世紀敘事

研究團隊運用多光譜成像(MSI)技術,在紫外線到紅外線範圍下拍攝殘片,配合影像處理軟體,揭露肉眼無法辨識的文字與註解。配合電腦斷層掃描,團隊更重建了手稿的立體結構,明確掌握其被縫入裝訂時的層次與線路走向。

此外,使用工業級3D掃描器製作出的高解析度模型,讓研究人員能清晰觀察縫線、摺痕與褪色文字;配合虛擬展開技術,重組被摺疊與遮蔽的文本,完整重現《梅林通俗拉丁文續篇》的兩段重要情節。

劍橋大學宣佈發現13世紀《梅林》手稿殘片,現代數位技術解鎖中世紀亞瑟王傳說新篇章

劍橋圖書館法語館員 Irène Fabry-Tehranchi 博士是最早發現該殘片重要性的人士。她指出:「我們本以為是高文爵士的故事片段,深入研究後才發現其為《梅林通俗本》續篇的重要文本。」

這份手稿不僅具文學價值,其作為16世紀檔案裝訂材料的歷史身分,也提供學界關於當代書籍製作與資源再利用的實證資料。Fabry-Tehranchi 博士強調:「這不只是解讀文字,更是理解16世紀英格蘭檔案管理文化的關鍵。」

劍橋大學宣佈發現13世紀《梅林》手稿殘片,現代數位技術解鎖中世紀亞瑟王傳說新篇章

此次專案由劍橋數位人文(Cambridge Digital Humanities)提供資金,並由文化遺產成像實驗室、動物學系與圖書館文物修復部門共同合作完成,成為文物保存與數位科技結合的示範案例。

CHIL 主任 Maciej Pawlikowski 表示:「這是我們首次將各種先進攝影與成像技術全面應用於單一殘片,結果不僅還原了文學內容,也為文獻數位修復建立了嶄新標準。」

這項發現與研究已引起其他機構如英國國家檔案館(UK National Archives)的關注,有望推動更多中世紀文獻的非侵入式數位化專案,持續發掘塵封的歷史記憶。

janus
作者

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曾為多家科技雜誌撰寫專題文章,主要負責作業系統、軟體、電商、資安、A以及大數據、IT領域的取材以及報導,以及軟體相關教學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