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 AI、雲端與影音資料規模日益擴張,傳統硬碟的角色再度受到重視。WD(Western Digital)近日透露,正在開發容量高達 40TB 的 HAMR(熱輔助磁記錄)技術硬碟,預計最快將於 2026 年下半年正式問世。
這項消息由WD日本區銷售經理西尾公彥(Nishio Kimihiko)在接受日媒《PC Watch》專訪時親自證實。此舉代表 HDD 技術仍在進化,尤其是在企業級儲存應用中,容量仍然是關鍵戰場。
為何 40TB 要等到 2026?
HAMR 技術早在多年前就被提出,它的核心在於利用雷射短暫加熱磁性介質,以提高磁錄密度,是目前實現大容量 HDD 的關鍵技術。不過,要導入 HAMR 至量產階段,牽涉的可不只是技術突破。
西尾指出,HAMR 硬碟的生產需要大規模改造現有產線並更新設備,這會造成初期製造成本與售價居高不下。若市場需求尚未達標,貿然投入可能讓整體成本壓力難以負擔。
預估在 2~3 年後,企業對高容量儲存需求將更加明確,屆時 HAMR 產品的價格也會因出貨量提升而逐漸下探。
消費級硬碟市場仍以 2~4TB 為主
對於一般消費者來說,儘管數位生活日益依賴儲存設備,目前市面主流仍集中在 2TB 與 4TB 機械硬碟。西尾透露,個人用戶的購買力與頻率都呈現下降趨勢,但長期而言,對單顆硬碟更大容量的需求仍將穩步上升。
因此,WD除了企業用高容量硬碟開發外,也計畫在 WD Blue 等消費級系列推出更大容量版本,以滿足影音創作者、資料備份用戶等重度儲存族群。
WD與 SanDisk 分拆背後的關鍵盤算
針對今年初WD將 HDD 業務與 NAND 業務(SanDisk)拆分的話題,西尾也給出一些內部看法。他指出,這場拆分並非短期營運壓力所致,而是為了回應投資市場的期待。
傳統硬碟部門屬於穩定但成長有限的「防禦型股票」,而 SanDisk 所代表的 NAND 快閃記憶體業務則具有高成長潛力,吸引的是不同類型的股東。兩種性質混合在一起,反而不利於企業價值的發揮。
此外,兩者的製造技術協同預期未如理想,拆分後有助於各自聚焦主力產品線、提升彈性。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