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人工智慧(AI)產業迅速發展,各方對任何技術優勢的爭奪也愈發激烈,這場競爭如今已延燒到美國法庭。上週,一場關鍵審理正式展開,將由聯邦法官 Amit Mehta 裁定 Google 的搜尋業務是否應被強制分拆。Mehta 法官去年曾認定,Google在網路搜尋領域存在非法壟斷行為。
在審理初期,人工智慧相關議題成為焦點。來自 ChatGPT 開發商 OpenAI 與新創公司 Perplexity AI 的高層出庭作證,揭示了科技巨擘與新興勢力間,爭奪未來 AI 主導權的白熱化角力。
詹納與布洛克律師事務所(Jenner and Block)反壟斷律師道格拉斯・利特瓦克指出:「搜尋市場的未來競爭,很可能會由生成式 AI 決定。這是法庭必須嚴肅看待的問題。」
目前,ChatGPT 每月約有 6 億活躍用戶,成為 Google 搜尋領域最具威脅的對手之一。而 Google 自家的聊天機器人 Gemini(由 DeepMind 團隊開發)每月活躍用戶約為 3.5 億,數量上明顯落後。
檢方主張,Google 憑藉長年來在搜尋市場建立的壟斷地位,掌握了龐大的搜尋數據量,這對依賴 AI 技術的新興搜尋平台形成重大威脅。他們提議,為了恢復公平競爭,應要求 Google 出售 Chrome 瀏覽器、開放搜尋數據授權,並禁止 Google 利用 AI 工具優先推廣自家服務。
上週,多家新興 AI 公司表態支持政府立場。OpenAI 首席產品官尼克・特利(Nick Turley)在庭上表示,如果法院要求 Google 出售 Chrome 瀏覽器,OpenAI 有意願購入。他強調,這將讓 OpenAI 能夠展示「以 AI 為核心」的瀏覽器體驗。
特利也指出,若無法取得類似 Google 的搜尋結果資料,像 ChatGPT 這類大型語言模型(LLM)難以有效擴展。他透露,Google曾拒絕讓 OpenAI 在 ChatGPT 中使用其搜尋技術的請求。
來自 Perplexity AI 的首席商務官德米特里・舍韋連科(Dmitry Shevelenko)也作證,批評 Google 的市場主導地位與限制性分銷協議,阻礙了以 AI 為基礎的新型搜尋工具發展。
Perplexity AI 自身也推出了主打 AI 搜尋體驗的「答案引擎」。不過,他其實表示是不贊成拆分的,因為如果Chrome瀏覽器落入了其他AI領導廠商之手,反而更不利他們發展。
面對指控,Google 向《Yahoo Finance》回應表示,美國司法部的提議若落實,將在 AI 技術正處於轉型關鍵期時,反而抑制創新而非促進。Google強調,目前 AI 市場競爭激烈,資金與用戶快速流向新興競爭對手。
儘管市場競爭加劇,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上週仍公布亮眼的第一季財報,主要來自搜尋業務穩定貢獻。
搜尋業務正面臨重大威脅?
卡內基美隆大學應用資料科學與人工智慧教授阿南德・拉奧(Anand Rao)分析指出,法官最終的裁定,將深刻影響未來誰能主導 AI 搜尋平台。他預期,由 AI 驅動的「答案引擎」將在未來幾年內取代傳統搜尋模式。
拉奧直言:「搜尋業務確實面臨著威脅。」
凱斯西儲大學法學院商業法中心聯合主任埃里克・查菲(Eric Chaffee)則認為,若法院強制 Google 剝離 Chrome 瀏覽器,將從多方面削弱 Google 的競爭優勢。他指出:「由於 Chrome 擁有龐大市占率,Google能藉此推動 AI 功能發展;若失去這個平台,將失去顯著優勢。」
拉奧則進一步推測,OpenAI 有意收購 Chrome,與其說是為了提升搜尋結果品質,不如說是看重其推廣與使用者接觸的管道。他補充說:「他們真正看中的,可能是 Chrome 所帶來的渠道,而非 Google本身掌握的龐大數據。」
針對檢方提出強制 Google 開放搜尋索引資料的建議,利特瓦克認為這屬於「極端措施」,與美國最高法院在「威瑞森通訊公司訴特林科案」(Verizon Communications v. Trinko)中的裁決原則相抵觸。該案中法院認定,即使是壟斷企業,也沒有義務協助競爭對手。
利特瓦克指出:「反壟斷法並不要求企業分享競爭優勢,而且強制分享將迫使法院長期扮演監管者角色,問題重重。」
至於禁止 Google 在產品中嵌入 AI 技術的建議,拉奧認為同樣具爭議性。他舉例說:「從 Canva、Salesforce 到甲骨文、Workday,幾乎每家科技公司都在整合 AI。如果禁止 Google這麼做,反而會讓它在市場中處於劣勢。」
拉奧最後總結:「對所有科技公司來說,未來必然是將 AI 深度整合進產品並創造更多價值,否則難以在競爭中生存。」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