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文化的可愛要素不勝枚舉,其中的人氣翹楚大概非貓耳莫屬。貓耳原本是模仿貓咪耳朵的特殊造型,毛茸茸的可愛姿態非常受歡迎。而在各方作品的推波助瀾下,貓耳從流行產物躍升為萌屬性,其魅力深植人心。這裡會介紹各種貓耳話題,包含其歷史淵源、魅力所在、飾品種類以及相關的各類話題產物。
貓耳概觀
貓耳是模仿貓耳朵的一種造型,是古典萌屬性「獸耳」的分支,外觀特徵像貓的耳朵(廢話),具有毛茸茸的外表,有時會有黑色或棕色的斑紋。貓耳並沒有嚴謹的定義,除了泛指耳朵以外,其他像是貓耳朵形狀的緞帶和髮型,甚至是貓耳形狀的帽子,都可以被歸類為貓耳。
貓耳為何會這麼有人氣呢?因為貓耳會令人聯想到貓咪,而貓咪在一般人心目中有著根深蒂固的可愛印象,還有著頑皮奔放的一面。當我們看見一位貓耳人物,便會 將貓的印象投射在該人物身上,心中就自然替人物貼上可愛的標籤。雖然其他獸耳屬性(鼠耳、狗耳、兔耳)都有其獨特魅力,卻都沒有貓耳那般具親和力及通俗魅力。
為了強化貓耳的吸引力,玲瑯滿目的貓耳衍伸應用紛紛出籠。像是利用貓尾或貓掌等貓屬性飾品來提升人物的貓形象、人物講話句尾加上語助詞「喵」、擺動貓耳來表示人物心境,甚至使用不成比例的特大號貓耳來強化視覺觀感。這些應用雖誇張卻效果絕倫,激萌姿態瞬間擊沉讀者與觀眾。
▲貓耳的火焔猫燐戴上貓耳髮箍。
▲小不點的貓耳天子可愛得不得了。
▲中野梓有著可愛暱稱「梓貓」。
雙耳派與四耳派
看見人物配上貓耳,心中總不免會有疑問:本來的人耳跑到哪裡去了?貓耳人物根據人耳的登場與否,可以分成「雙耳派」與「四耳派」兩種。
雙耳派的貓耳人物只有貓耳,這種人物通常有著貓的本質(貓的妖怪、獸人),如《貓的報恩》貓化的女主角吉岡春。至於四耳派的貓耳人物除了有貓耳還有人耳,戴上貓耳飾品的人幾乎都是屬於四耳派,如《我的妹妹哪有這麼可愛!》的黑貓。
為了避免視覺突兀並強調貓耳的存在,動漫業界比較偏向雙耳派,角色扮演者也習慣用頭髮來蓋住人耳。
▲火焔猫燐屬於四耳派。
貓耳飾品
如果想要讓頭上冒出一對貓耳,就戴上這些玩意吧。
貓耳飾&貓耳髮箍
貓耳飾是貓耳配上夾子的飾品,如同髮夾般固定在頭上,也有固定在耳朵位置的版本。貓耳髮箍是裝上貓耳的髮箍,往頭上一套就行了,是出現次數最頻繁的貓耳飾品。
▲戴上貓耳髮箍,可愛度上升。
貓耳帽&貓耳兜帽
貓耳帽是裝上貓耳的帽子,更正確地說,是其上附有兩個突出物的帽子,上面附的貓耳通常較硬。貓耳兜帽是另一種款式的貓耳帽,不過因為質感較軟,上面的貓耳可以比較精緻,尺寸也可以弄得很大。
由於許多動漫角色(尤其是蘿莉)戴著貓耳兜帽趴趴走,使得貓耳兜帽在現實也很受歡迎。不過在台灣,戴貓耳兜帽會受到別人強烈的注目禮,只能說是國情不同吧。
▲明日香戴上貓耳帽。
貓耳發展史
在日本,最早的貓耳作品可以追朔到1827年的歌舞伎《獨道中五十三驛》,其中有一位貓耳的貓妖怪登場。1835年,以愛貓聞名的浮世繪畫家歌川国芳將這位貓妖怪畫出來,是日本最早的貓耳畫作。
▲歌川国芳的浮世繪貓耳人物。
至於文學作品中的貓耳初登場則是在1924年,宮沢賢治的童話作品《水仙月の四日》裡面登場的貓耳魔女。原來這麼久以前就有魔女配貓耳的點子,真是不簡單。
50年代是貓耳的興盛時期。當時的日本流行鬼怪題材,貓的妖怪經常登場,街頭剪紙劇上演妖怪貓三味線的故事(不是涼宮春日的那隻),電影《亡霊怪猫屋敷》以鬼屋和貓妖怪為主題。這些鬼怪作品中的貓妖怪都會變成人型,頭上多出一對貓耳,貓耳人物的接連登場帶動貓耳的興盛,貓耳的魅力也是在這時候深植民心。
▲《亡霊怪猫屋敷》宣傳海報。
(後面還有:貓耳的歷史與相關話題)
萌到一種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