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讀這本書的感覺,應該是熟悉中帶點對未知的期待吧。米老鼠、唐老鴨是偶爾才在別人家電視看到的諧星,不是隨時都有那麼活靈活現的東西出現在眼前,就像去麥當勞吃漢堡一樣珍貴而深刻。其他眾角色多半是第一次看到,但我從未產生如怪獸一樣的強烈興趣,雖然那幾年迪斯耐卡通也是轉過來倒回去地看,卻始終僅止於看看,大概是因為他們心情都太好了,快樂、健康、正常,感覺不到一絲多餘的故事藏在後頭,可以由我幫忙畫下去。
當時真正令人期待而一讀再讀的,回想起來是書中介紹的那些「物品」。我並非生長在什麼物質匱乏的年代,但當時書中的物品比起我們擁有的還是多很多,而且美國貨比較好是當時(甚至至今)普遍的一種說法,即便書上的都是一九七○年代的舊貨(從書中的登月火箭推測的),但比起自家的尋常東西,書中那些桌椅床下厚重的木頭腳,那些溫暖的毛絨布料、肥皂塊,還是給人更紮實的感覺。
而且書中許多吃的喝的,像唐小鴨派對上的烤布丁大果凍,也都從來沒看過,從顏色形狀猜測比較甜比較好吃—但小時候這嚮往若只說成「異國情調」,又好像少了當時那種暗暗的嘴饞。那些原野中的小動物也格外吸引人,但那已是另一層面的問題;住在都市裡,不管是台灣還是美國的野生動物對我來說都一樣陌生,除了缸裡的金魚以外。
但別忘了讀這書終究還是得學點英文,卡通人物的意義僅止於擺出有趣的熟面孔,來吸引小孩讀旁邊小小的中英對照,而這也是當初家人會買下這本書的理由吧?我已記不得閱讀的順序是從圖開始,還是國字、英文,或是三者同時開始吸收,反正學英文對我來說只是附帶在其他嚮往之外,可有可無的重責大任。脫離了太久,也不知現在小孩被迫學起英文是更輕鬆還是更賣力,我只知道誰的童年都僅有一次,而我們不論喜歡與否,多半都把時間全耗在上頭了。
英文之外,這本書更暗示了一種生活規範,教導我們如何像個美國人一樣起床、上學、認識自然、度過節日、在什麼場合該感到快樂。這個來自二元世界中光明面故事,在卡通人物、琳瑯滿目的物質,以及家長對英文的熱切期待加持下再度分離我的印象,形成另一層二元世界觀—身邊不夠好的現實,與美國的理想樂園;我們努力長大的目標,就是朝著樂園前進,這股洪流從父執輩便已不停歇,卡通書只是其上一片得以憑藉的浮葉。
不過我卻很快在這洪流上撞到石頭而停了好一陣子,不是什麼太了不起的理由。約莫在反覆讀著這本字典的年紀,家裡希望找個機會讓我和姊姊到美國見識見識(來過以後他們就會想留學了,美國的親戚總這麼說),於是媽媽牽著我們的手進了一棟矮小的房子。我只記得那裡面擠滿了人,排著來回繞圈的隊伍。我和姊姊被黑壓壓熱呼呼的高聳人群夾著推著,想離開也不行,卻也沒往前動。最後
不知睡著又醒來了還是怎樣,終於到了最前面,玻璃後面一個臉色難看的外國男人,媽媽緊張地跟他講了幾句話,那個人搖了搖頭說抱歉,我們就回家,去不成美國了。
美國才不會讓一個媽媽帶兩個小孩去的,萬一去了就不走怎麼辦?那些嘴臉略帶嘲弄地說。所以之後再怎麼樣我都不爽去了,直到有一年才想通,不去白不去,就當去博物館跟恐龍相認吧。兩個月後,我曾踏上的摩天大樓雙雙崩毀在電視前,童年迪斯耐世界僅剩的一絲光明,也隨之消失。
註:現在正式譯名為華特.迪士尼。《迪斯耐樂園生活卡通字典》,乾隆圖書無限公司民國69年發行。宛如30年前IKEA的傢俱型錄。
文章來源:本文授權自野人文化,唐澄暐著《超復刻!怪獸点名簿》。
延伸閱讀:
2.AIT美國在台協會(ㄉㄚˋㄕˇㄍㄨㄢ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