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記得小學的時候,課本說如果我們在野外迷路了,在夜晚,我們可以依靠北極星辨別方向。白天呢,我們可以通過樹的年輪和樹葉哪邊更繁茂來確認方向等等。不知道在 GPS 導航盛行的今天,這樣簡陋的生存技能還需不需要,現在的課本裡不知道還有沒有保留這篇課文?
同樣的,在手機還沒開始流行之前,我們腦海裡總會背幾個電話號碼,以備不時之需;而現在,不翻通訊錄就能說出來的電話號碼已經沒幾個了。
現在,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了方向指引上。GPS 導航和手機地圖為我們提供了便捷的指引,依靠這些,正常人基本上是和迷路說再見了,同時,我們也不需要在自己的腦海中構建一個意識中的地圖了,一切交給電子產品就行了。
空間記憶是比數字公式記憶更具體的記憶類型,《波士頓環球報》近期報導了一系列的研究,以證明 GPS 等科技在提供準確便捷的導航的同時,卻也侵蝕著人們的大腦功能。
概括地來看,這些研究表明,我們腦海中的「意識地圖」功能因為缺乏實際應用而正在退化,這也影響了我們與外部世界的互動。
早在 2005 年,一個實驗顯示了司機在使用了導航之後,很難記起他經過的路線和沿途環境細節,而使用紙質地圖的司機則要好一些。之後東京和美國也相繼做了類似的實驗,都顯示類似的結果。
而來自德國的研究則顯示,人們在跟隨 GPS 設備訊號後,顯示的地圖總是以個人為中心,以前進方向為方向,這樣確實容易到達目的地,但同樣的,他們不記得自己沿路經過了什麼。
麥吉爾大學的神經科學家的研究更深入,他們發現在使用 GPS 之後,我們的大腦發生了變化。那些經常使用導航的人的大腦海馬組織中有著更少的腦灰質。相比之下,那些每天都在進行並運用空間記憶的計程車司機在海馬組織中有著更多的腦灰質。簡單來說,海馬組織負責空間記憶和暫存資訊,是學習記憶的關鍵部位,如果資訊被多次使用,那麼這些資訊將被強化記憶。
這不僅僅是說,在用久了 GPS 之後,我們會變成路癡。更糟的情況是,海馬組織中的腦灰質數量影響著跟我們的健康狀況,儘管這種相關性還不好理解。比如,更少的腦灰質意味著我們會有更大的風險患上失智症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另外,空間記憶跟其他能力也是有關係的,強大的空間記憶能力也有助於學生學習,旅行者旅行,經理人追蹤多工等等。
除此之外,我們對環境感知也變遲鈍了。文藝一點的說法就是,連停下腳步細嗅薔薇的意興都闌珊了。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