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作者是創業公司 Clef 的聯合創始人和CEO Brennen byrne,他文中所指的「電腦」並非指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或者智慧型手機等特定的設備,而是一切背後有計算能力的設備或軟體。
過去幾年中,Netscape聯合創始人及矽谷著名 VC Marc Andreessen 一直信奉著他的「軟體正在吞噬世界」理論。 (得說明的是,儘管 Andreessen 在其職業生涯中做過多次很好的預測,我們也沒必要因此就想當然的相信他這一條也是正確的。) 每天,我們都能看到軟體進入某個新的領域。儘管教育和醫療是它目前重點進入的兩個領域,但回顧過去十年,你很難想出有哪個領域仍未被軟體改變。每天,也有越來越多的軟體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這種趨勢仍在加速之中。
於此同時,在軟體侵蝕更多領域的今天,有另外一個聲音也日益強烈,即以Golden krishna 為代表,所提倡的「不需要互動才是最好的互動」。Golden Krishna 提倡的是「NoUI」 原則,他表示,設計師在設計產品時,應該更少的讓使用者感覺到軟體的存在,軟體和使用者之間的互動應該更少,而不是更多。
因為,有越多的軟體作支撐,我們需要同軟體做的交互也就越少,最終,電腦會「消失」。
電腦的歷史可以說就是一個關於「擴展 (augmentation)」的歷史。早在 20 世紀 30 年代,曼哈頓計畫創始人 Vannevar Bush 首次提出 Memex 理念時,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幫助他更好的記錄和連接他所閱讀的文獻。而當電腦成為現實,它快速幫助人類處理資訊和計算的能力,也使得它價值非常。
有了網際網路以後,電腦開始從文件資料的管理拓展至人與人之間的互聯。由此,電腦也開始從資訊收集和整理的角色轉變成我們的知識之源。很快,網際網路上的資訊爆炸開來,隨之出現了像 Google、Yahoo 等幫助人們篩選優質內容、獲取同個人更相關資訊的公司。時至今日,社群網路基於個性化設置而催生出的網上虛擬身份,對於個人而言也日益重要起來。
「擴展」意味著電腦實際上是在人類固有能力之上,賦予了人類新的能力。虛擬的身份也並非我們真實身份的附加元素,而是一個真實身份在網路上的一個擴展。其結果就是,電腦開始成為我們的一部分。
不幸的是,電腦體驗實在不太理想。任何人想要從電腦上有所得,必須走以下流程:
- 我想知道一些事情
- 我決定向電腦尋求幫助
- 我需要設置電腦,讓它準備好接受我的問題
- 我將我的問題發佈到電腦上,便於它理解
- 電腦開始回饋一些可能會是答案的相關資訊
- 我搜尋這些資訊,尋找答案
- 我得到了我想找的答案
其中 2-6 步驟,都是我需要透過電腦互動完成的,但我真正關心的,其實只有 1 和 7。我希望擺脫 2-6 這幾個和電腦相關的步驟。幸運的是,電腦正日漸智慧化起來,開始自動幫助我完成 2-6 。
而這,正是電腦為何會消失的原因。它們正在學習如何在我使用它們之前,明白我使用它們的目的,並在我提問之前,給出我想要的答案。已經有三個不錯的例子表明,軟體正在努力讓電腦「消失」。
恆溫控制器 Nest。這是 Tony Fadell 的產品,他被譽為 iPod 之父。Nest 簡單、易用且漂亮的外觀設計使得它在行業裡飽受美譽。很多人都覺得這是一個既美觀,又極易控制的設備。
而這個設備真正讓人驚豔的地方,是它逐步「消失」的過程。一開始,你可能需要根據自己的需求,透過設置來控制溫度。而一旦它獲知了你的習慣和偏好,它就會透過自我調整系統,提前自動設置好你喜歡的溫度——它消失了。Nest 背後的理念是:用戶並不想使用溫控器,用戶使用溫控器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房間的溫度更加舒適。Nest 也不想用戶去使用它,它最理想的情況是:沒有控制按鈕也沒有顯示螢幕,但房間的溫度總能符合使用者的習慣。
Waze 是一個眾包型的智慧型手機導航APP。它最突出的功能是 Waze 其實更關注你實際的開車速度,然後透過眾包的行車速度資訊,來獲知地面的交通狀況。如果使用 Waze 的司機在高速路上的行車速度只有 30 公里,那它就會知道地面有交通擁堵情況,然後將其他使用者導航至其他路線,繞開擁堵。
所有使用 Waze 的使用者都在貢獻資料,幫助其他人知道路面的情況。隨著 Waze 使用者的不斷增多,收集來的資料也更加準確,而它的導航功能也可以用來調控和緩解交通問題。如果所有在路上的用戶都使用 Waze 導航,它將可以協調交通,幫助每個人都更加的高效出行。當我從 A 點到 B 點去,是電腦幫我到達了目的地,儘管 Turn-By-Turn 的導航依然可視,但 Waze 背後的資訊收集和資料分析都是隱形的,這正是 Waze 的魅力所在——讓電腦消失。
最後一個例子是Google Now。Google Now 是一個新的 Android 功能,你可以問它任何問題。如果你關注某支球隊,當球隊有比賽時,它會告訴你比賽結果。如果你在公車站,它也可以告訴你下一班公車什麼時候來,什麼時候走。如果你開車上班,它也會告訴你去公司路上是否發生了交通事故。
Google Now 能在你問問題之前,自動告訴你你想知道的答案。這就意味著,相較以前,你看手機的時間會更少。同時,手中用於呈現答案的硬體,也將變得不再那麼重要。看看Google Glass,Google 在眼鏡裡植入了強大的計算設備,使得外部設備不再那麼礙眼,能在減少互動和沒有不便的情況下,提供了海量的周邊資訊。電腦退居幕後,可以看見的只有你想要的資訊。
今年的人類微生物組項目 (Human Microbiome Project ) 中,有大量關於生活在人體內細菌的研究。意料之外的是,其實人體內真正屬於人類的細胞只占 10% 不到,我們需要依靠這些生活在人體內部的「有機體組合」來維持生命。個人是和身邊的物種互利共生的,而這種互利共生關係,正越來越多的延伸至電腦上。最近有一則 Droid 的商業廣告說,Droid 手機不只是你手機的升級,也是你自己的一次升級。這種說法,現在看可能有誇張之嫌,但未來勢必成真。我們每天對電腦的「整合」都更進一步,遲早它會消失,成為我們的一部分。( seersuckermag.com)
我懶得吐槽了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