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有人說:「我要做新媒體」,我常常想,那是什麼意思?
一個以網站為核心的播報平台就是新媒體嗎?電視報章有了網路版或 App 就會變成新媒體嗎?多製作一些有趣的影片、懂得網路群眾的品味、操作社群的傳播,就是新媒體嗎?
當有人批評中國時報媚中,自由時報深綠,蘋果腥羶, ETtoday、 NOWnews 八卦媚俗,或者許許多多的媒體報導錯誤、缺乏國際觀,那麼難道這些的反面就是新媒體?難道獨立報導、公民記者、觀點不同就是新媒體?我常常在思索著上述的問題。
不過在這幾天的青年佔領立法院事件中,似乎上述的疑惑得到了某些啟示。然後,在今天早上聽到廣播裡的主持人說,他進去和裡面的學生攀談,發現立法院裡的學生不只懂得掌握充分資訊,善用網路工具,而且還懂得統整分析,形成策略與論述。
我恍然大悟,我們其實都不是新媒體,我們只是已經活在一個新媒體的世代交替之中。
什麼是新媒體?
就是當電視記者還無法進入播報,或者 SNG 車無能為力,甚至是無法獲得主流媒體立場的青睞時,我們看到立法院內的學生與各界人士用行動裝置把立法院內的即時影像傳播到網路世界上,並且在社群上瞬間傳播,獲得極大的收視率,以及引起了後續大量且持續的迴響。
一台 iPad、不用腳架、一個免費的 UStream 網路直播服務,和連得上線的網路,即時完成了一次電視台必須高價才能完成的直播,而且現在(2014/3/21清晨)還一直持續播送著:http://www.ustream.tv/channel/longson3000
然後昨天我回到家裡,聽到客廳裡正在看電視新聞的父親罵到,你看看(電視新聞裡)這些學生就是在立法院裡破壞公物。
我轉頭看向房間裡電腦的螢幕畫面,很少有什麼波瀾的立法院直播畫面裡,學生成群排列待在議場的中央空地板上,主持人要求大家不要隨意走動、好好坐好,並且分配工作,看起來一點都不激昂。
彷彿兩個世界,但不同視角產生的不同報導,以及引起的不同反應,正在我的眼前發生。
我發現,只要我願意打開自己的眼睛,多花一點力氣和時間,我可以看到不同的世界觀。
「世界觀」難道一定要講國際新聞才有世界觀嗎?真正的世界觀,是說我願不願意放下成見,試試看用不同的角度看世界。
甚至更進一步的,如果我有自己的看法時,如果我發現一件我認為有意義的事件時,我發現自己手上已經握有把他們傳播出去的工具。
只要我願意說,各種社群平台、部落格、線上發佈服務,都是我可以傳遞訊息的通道,並且找到看這件事情的人、針對議題對話的人。
力量,可以在每一個不同的時刻、不同的地方發生。
他或許還是有限制,但是這個限制變得很小,而且不再掌握在少數的通道上,一個真正的「無冕王」時代來臨,如果你想當一個記者、你想討論一個議題,你不需要依附任何「品牌媒體」,你不需要把權力賦予職業記者,你可以自己來。
大眾媒體這個詞彙不再有意義,因為媒體就是大眾。
上面這些圖片裡的「報導、資訊、新聞」,都不出現於電視、報紙,而是一個人、一小群人透過各種不同網路科技工具,把知識凝結起來、議題傳遞出去。
這就是一個新媒體的世界。所有人都已經參與其中,包含各種時報、各種電視台,以及各種自稱新媒體的網站,還有我們,都一樣參與其中。
我們要學會的不是把自己變成新媒體,而是學會「怎麼在新媒體的世界去看?去想?去發聲?」。
「新媒體」推倒的不是任何一個媒體,而是媒體傳播的高牆。 新媒體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沒有一元的觀點,沒有毫無立場的論述,但我們現在可以更容易找到更多意見來比較、可以挖掘更多資訊來思考,可以透過表達與辯論來產生更好的意見,去衝撞原本意見的霸權。
新媒體不是一種工具,而是一網通路
新媒體不是你我,而是大家
新媒體不是特定立場,而是一種態度
新媒體,正在路上,並且他會永遠在路上。不斷產生支流又不斷納入岔路,跑在裡面的人不斷替換,有時合作有時競爭,不時改變前進的方向,但每條路上都有人,當我們鏡頭不斷拉高後退,鳥瞰那整個錯綜卻活絡的景象,我們會發現原來這個世界這麼廣大,而到處都有努力跑步的人,我們讚嘆這樣的場景。
我們終於知道,自己並不孤單,但是也看清自己選擇的路並非唯一的路,可是因為交通的進步,現在我們可以自由變換道路前往他方,並且找到其他路上的夥伴了!於是,我們就看到了新媒體。
轉載自電腦玩物,原文「當越過高牆,新媒體,正在路上」,T客邦已取得轉載授權。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