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可考慮DC-DC變壓
筆者先行引用之後的耗電量測試結果,採用Intel Celeron J1900組成的平台,其耗電量大約在20~35W之間(2組4GB記憶體、2個3.5吋硬碟),AMD AM1平台採用Athlon 5350時,耗電量約在30~45W之間,消耗都算是輕量級,因此使用者可考慮捨棄傳統的ATX、SFX、Flex ATX……等的電源供應器形式,改採體積更小的DC-DC變壓板。
使用者可選擇已經包含DC-DC變壓板和變壓器的機殼產品,也可額外獨立購買,這種組合方式免去了傳統電源供應器在機殼內佔去的體積,使得整台電腦能夠更為緊湊。
機殼選擇又是個難題
AMD AM1腳位處理器皆會隨產品附贈散熱風扇,因此在散熱上比較不用擔心,即使是對流較差的機殼,也會受到處理器發熱量不大的影響,整體系統溫度可控制在一定水準之內。
Intel Celeron J1900平台就要稍微注意一下,由於大部分主機板皆採用無風扇設計,僅靠散熱片帶走熱量,因此整台電腦裝起來後很有可能沒有風扇加強對流,此時應考慮空氣對流設計較佳的機殼,否則即使處理器發熱量不大,內部3.5吋硬碟的發熱量長久累積下來也很驚人。
▲本次筆者選擇Fractal Design Node 304做為測試平台,就是看上其優秀的儲存裝置擴充能力。
應用4大方向
談了這麼多硬體規格和注意事項,總該進入應用層面了吧。基本上在此效能區間的電腦無法對它有太大的期待,但總歸是x86電腦,做些簡單的工作還是能夠勝任的。筆者簡單分成4大項:文書處理、軟體路由器、NAS應用、HTPC,這些應用對於低階電腦來說都不是太大的問題;或者換個方式說,正因為這些便宜的SoC主機板的推出,使得專注於這些應用的電腦不須花大錢建置。接下來筆者將一一進行測試和比較,部分項目還會加入比較組GIGABYTE GA-C1037UN和Asus VivoPC VM62N,前者為上一代Ivy Bridge的代表,後者為Haswell的代表。
測試設定說分明
和過去電腦王的測試相同,必須先告訴大家測試環境和設定,首先就是主機板的選擇,AMD AM1代表為Asus AM1I-A,搭配的處理器為Athlon 5350,散熱器也是原廠標配;Intel Celeron J1900的代表同樣為同廠牌的J1900I-C,原廠僅搭配散熱片,沒有主動式散熱。
記憶體方面,一般的DIMM尺寸採用AMD牌DDR3記憶體,2條4GB容量,速度根據插上的主機板而有所不同,AM1I-A的等效時脈為1600MHz,GA-C1037UN的等效時脈為1333MHz。SO-DIMM部分則是採用Kingston HyperX 8GB Kit(含2組4GB 1.35V記憶體模組),於J1900I-C上的等效時脈為1333MHz,裝在Asus VivoPC VM62N裡的等效時脈為1600MHz。
硬碟部分於NAS測試中皆採用Seagate NAS 4TB硬碟,文書機和HTPC則改為Kingston V系列64GB,路由器則更換為Hitachi 3.5吋120GB。電源供應器和機殼則是Antec EarthWatts EA-450 Platinum和Fractal Design Node 304,選擇原因為這款是編輯部所能找到瓦數最小且效率最高的機種,Node 304則是捨棄了光碟機配置,換來6顆2.5吋/3.5吋儲存裝置的空間。由於Node 304附有2個 92mm風扇、1個140mm風扇以及調速器,測試時調速器調整至中間的檔位。
文書機的選擇
基本上文書機是4大類之中最好搞定的項目,Intel平台主機板包含處理器的價格大約在新台幣2,500元以內,若是選用AMD AMD1平台則會因處理器的不同,價格將會落在新台幣2,000元~3,000元之間。記憶體部分選個1條4GB,加個1TB 3.5吋硬碟和含有DC-DC變壓版的機殼,最後再來個隨機版作業系統,以上組起來大約會是新台幣萬元出頭。
不過因為SoC的因素,2種平台的SATA連接埠都僅有2組,若是想要更多的儲存空間,則可朝向USB儲存裝置擴充。Intel Celeron J1900僅有1個USB 3.0和4個USB 2.0,相較於AM1具有2個USB 3.0和4個USB 2.0來說略顯遜色,但在可擴充集線器的狀況下也並非是缺點。反倒是前代採用Celeron 1037U的GA-C1037UN具有4組SATA埠,但卻因為採用NM70南橋晶片而沒有USB 3.0。
在文書處理的效能方面,Athlon 5350略高Celeron J1900一籌,PCMark8的Home測試項目分別為1398分和1633分,Work測試項目為1706分和1906分。在測試JavaScript執行速度的SunSpider 1.0.2中,兩者分別為318.8ms和303.4ms(越低越好),在此也是Athlon 5350勝出,但若考慮到價格部分,Athlon 5350這組的價格會稍微多個幾百元。
耗電量測試部分則是由擁有較先進製程的Intel拿下,Celeron J1900在待機時的耗電量為15W,Athlon 5350則為16W;執行程式時J1900則是約20W、Athlon 5350約30W。不過相較於GA-C1073UN待機30W、執行40W來說都比較低。總括來說Athlon 5350綜合效能高,同時也稍微耗電一些,Intel則是建構金額較低,雙方可謂打成平手。
▲比較貴的Athlon 5350於PCMark8的測試中,無論是Home或是Work皆比Celeron J1900高出一些。
軟體路由注意事項
筆者於118期5月號中介紹了軟體路由器BrazilFW,在此也就不詳述安裝方式和設定,僅針對新平台做一些重點式整理和提醒。
118期所使用的GA-C847N和本期作為對照組的GA-C1073UN在主機板上都已經裝有雙網路晶片,因此能夠直接安裝軟體路由,1個做為WAN埠,另1個則為LAN 埠。此次介紹的J1900和AM1平台卻鮮少有雙網路的配置,因此若是想搭建軟體路由,還需額外加裝網路卡才行。J1900由於擴充槽僅有PCI-E x1,因此網路卡不能太高階,而AM1平台則因擴充槽有PCI-E x4的頻寬,能夠選擇多埠或甚至比Gigabit更快的網路卡(目前市面上GbE的網卡,BrazilFW 3幾乎都能夠支援)。安裝時還是那幾句重點,盡量以內建光碟機安裝,USB外接光碟機常常有安裝到一半就讀不到資料的問題,鍵盤部分也盡量使用PS/2介面,USB鍵盤並不是百分之百能夠被BrazilFW所辨識。
就一般使用者所需的路由效能而言,Celeron J1900或是AM1平台的效能都非常足夠,NAT幾乎能夠吃到目前GbE網路的線速945Mbps左右,除非使用者會使用到BrazilFW內部其它的進階功能,否則處理器所能提供的效能皆已大大超標。
在效能過剩的時候,耗電量就是決定勝敗的因素,特別是像路由器這種24小時開啟的網路設備而言,經年累月堆積下來的電費是相當驚人的。Intel Celeron J1900的耗電量為20W、AMD Athlon 5350為24W、採用Intel Celeron 1037U的GA-C1037UN為28W,在此當然是Celeron J1900獲勝,長期開機的電費成本比較低。
(後面還有:SoC平台應用效能剖析)
Athlon開頭型號皆為四核CPU、Sempron開頭則為雙核CPU
Sempron 3850 也是四核心
J1900是不建議裝顯示卡
雖然裝顯卡能跑不少競賽遊戲~例如LOL或簡單的WOT
但是單U弱~算是有缺陷,卡頓明顯
建議若要裝顯卡玩遊戲...G18X0還是比較實在而穩定
我之前買過一台,正確來說~J1900的用途比較像是BT機或伺服器
他在瞬間的運算比起5350還明顯弱不少...
5350這篇也沒講到他的優點,所以這篇實在不具備客觀價值供人參考...
J1900簡單來說就是馬拉松(中速度維持長遠)很OK
但是全速前進是很爛的一個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