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deon R9 285 GCN 架構小改再出發,決戰 GeForce GTX 760

ADVERTISEMENT

GCN版本間具體差異

目前的GCN架構之間,多少存在一些差異,無論是在硬體上,或者是在軟體上,其跨版本之間的並不一定完全相容。雖然這些產品都支援我們目前常見的API,如DirectX或者是OpenGL甚至是通用計算用途的OpenCL,這些都是屬於目前非常廣泛使用的API,在晶片設計上則是會將其納入支援,不過在特殊API上,如Mantle API則是會存在選擇性的支援與否。就如同NVIDIA在CUDA上也會選擇性給予晶片是否支援某部分功能,藉以保持晶片間的差異性。

功能隨改版而增

採用初代GCN的HD 7900系列,其實就是一個非常普通的晶片,以使用者使用習慣來看的話,最大的改變或許在Eyefinity 2.0、ZeroCore、VCE編碼引擎還有DirectX 11.1上。

不過真正影響我們使用習慣的地方並不在於這些改變,而是在硬體上的改良,如TrueAudio、XDMA,或者是更好的PowerTune,甚至是FreeSync等支援能力。這些硬體上的重大改良,才是真正影響我們的差異點,而非在所謂的軟體層面上的差別。

而在GCN整個歷史中,功能是隨著版本間的演進而陸續新增,部分功能可以透過驅動程式支援,而少部分功能則是屬於純硬體,並無法透過驅動程式更新而擁有該功能。

TrueAudio硬體綁遊戲

在AMD True Audio功能上,就如同其名,透過內建於GPU中的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進行整合式的輸出,以一般我們常見的HDMI或者是Display Port輸出至螢幕上進行音效解碼與輸出,或者是透過主機板內建的Codec進行輸出至喇叭上,除了直接省去處理器對音效這方面的運算之外,更提供更高解析的環繞效果,不過這個技術也需要遊戲開發者採用AMD TrueAudio API,否則在處理上仍然是採用傳統的處理器運算。

Radeon R9 285 GCN 架構小改再出發,決戰 GeForce GTX 760

▲AMD TrueAudio簡化整體音效處理上的繁複手續與不佳的狀況。

更多元的PowerTune

另一個在世代間改變較大的則要屬於PowerTune,在R9 280與R9 290這兩款產品中,我們其實可以從AMD CCC控制軟體中發現不同之處,在OverDrive頁面中,可以看到R9 280並沒有所謂的Power Limit調整桿,而在R9 290上則是出現了Power Limit與溫度上限的對應關係設定。這個改變主要是透過硬體上的強制鎖定,將顯示卡的各項運作指標,如溫度、電壓、電流進行監控,這其實有兩個目的,其一為更全面的保護顯示卡在運作過程中,出現任何突發狀況都可以做出迅速反應,另一為提供更多元的節能效果。

Radeon R9 285 GCN 架構小改再出發,決戰 GeForce GTX 760

▲在PowerTune上,藉由增加多個區間,強化整體靈活性。

XDMA,PCIe 3.0後的改變

另外在XDMA上,則是屬於PCIe 3.0後的重大改變,由於以往多卡串連必須要橋接器,而在GCN後期則是硬體內加入處理單元,藉由PCIe 3.0通道進行資料傳輸,這點改變影響後續顯示卡並不需要傳統橋接器。

 

(下頁還有效能實測比較) 

qhua
作者

使用 Facebook 留言
幽理之刻
2.  幽理之刻 (發表於 2014年11月10日 11:06)
※ 引述《Jono Bacon》的留言:
> 980 or 970? 我怎好像到了平行世界? (≧▽≦)

你忘了泰坦Z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