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軟、蘋果、Google等公司的發表會上,經常會看到一些熟面孔在台上介紹產品的理念與核心,除了庫克等大老闆之外,也有負責背後產品開發、程式開發者走到了台前。對於很多科技愛好者來說,這些人就像是科技界的偶像明星一樣。而在美國,這些「明星」可能開始要有自己的經紀人了。
本文為記者LIZZIE WIDDICOMBE為紐約客撰寫的報導,探討的就是上述的發展:當程式設計師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他們的價值可能已經超越了一間公司可以提供給他們固定薪水的價格。因此,美國出現了一間由過去原本是娛樂明星經紀人轉型的科技人才代理公司:10x,打算將娛樂圈的經紀人制度,引進到科技圈。
====
紐約的一位新創公司的創辦人Stephen Bradley ,正打算擴張他的公司「 AuthorBee」,想要找一個真正好的開發者:能夠掌握 AuthorBee 使用的所有程式設計語言和框架的開發者:Python、Django、Angular、JavaScript、Twitter API。然而,他發現尋找人才是一場噩夢。
他在 AngelList 網站上發佈了一條徵人啟事,獵頭電話、外包公司,郵件如洪水般湧進來,都跟他說想跟他進行簡單的視訊會談。「我桌上的履歷堆了差不多有 200 份,」 Bradley 說。但是他知道,這些履歷背後的人都不是他要的。
Bradley 表示,好的開發者就像社群媒體一樣難找:「90% 都是垃圾,真正要的資訊隱藏在雜訊中。」
最後,Bradley 收到了了一封來自新興人力資源公司「 10x 」的郵件。10x 是由兩位娛樂經紀人 Michael Solomon 和 Rishon Blumberg 聯手創辦,過去 19 年,兩人代理的都是搖滾明星的業務,其中包括有 John Mayer 和 Vanessa Carlton 等人。然而,音樂產業過去幾年來漸漸萎縮,而數位革命興起,兩人就嘗試著轉型做技術專家的經紀人。
「10x」的名字起源於技術界一個流行的說法,即最好的程式師就是超級明星,其生產力相當於同行的 10 倍。
Bradley 很感興趣,所以上個月的某一天他跑到了 10x 位於曼哈頓市中心的總部去跟 Michael Solomon 談。Bradley 只對一個問題有興趣:10x 的人才池裡面,到底有沒有 Solomon 所謂的「全球最頂尖的開發者」?
如果是介紹娛樂經紀,Solomon 會用唱片銷量或是曾與 Lady Gaga 合唱過這樣的說法來推銷他旗下的藝人。而到了技術界也一樣。他說自己的一位客戶曾負責過蘋果 iCloud 的用戶體驗設計。「聽說過 Django 嗎?」「Django 的聯合開發者也是我的客戶。」(註:用來開發 Instagram 的框架)
這種介紹方式給 Bradley 留下了深刻印象。
Bradley 把自己網站開發用到的各種語言和特性都羅列了一遍。「這些都在 Amazon 上面跑,」他的意思是這家公司的雲計算服務 AWS。
Solomon 身子往椅子後面一仰,然後翻看著自己客戶的金屬名片盒。
「我絕對有一些想法,」片刻之後他介紹了一個他的客戶,說明這個人一堆令人眼花繚亂的成就:在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工作,住在 La Jolla,曾開發了影響足以選舉的 Twitter 工具。Solomon 認為他也許會對 AuthorBee 用 Twitter 作為工具感興趣。而且這個人「他就算睡著了也懂 Twitter API。」
「他的報價範圍大概怎樣?」Bradley 問道。
「看情況,你要求的這種角色時薪大概在 150 到 250 美元之間。」
這個價格比 Bradley 如果將程式外包到巴基斯坦的價格高太多了(外包的時薪最低大約是 25 美元)。但 Bradley 認為這個代價是值得的,於是雙方成交。
軟體吃掉全世界
我們的世界正在被軟體重建。
以往,招聘電腦工程師是技術公司的事。但是現在,從時尚到金融,所有企業都是技術公司。政府有 app,女明星Jessica Alba同時也是價值近 10 億美元初創企業的聯合創始人。所有這些企業都需要程式師。
Marc Andreessen 最近曾說「我們的公司對人才求賢若渴。他們正躺在海灘邊喘息,因為無法得到足夠的人才去做事。」
大學裡面教的電腦科學仍然集中在理論上而非商業應用;職校裡面教實戰程式設計技能的寥寥無幾。如 2010 年成立的 General Assembly 曾經嘗試填補這一鴻溝,開設網站設計和程式設計的速成班。但是 General Assembly 聯合創始人兼 CEO Jake Schwartz 卻說:「這個體系根本就沒有足夠的資深人士。」
▲看多了科技公司的發表會,很多熟面孔也漸漸成為科技圈的明星
矽谷的「人才戰」更已經達到了白熱化。Andreessen 說:「不顧一切尋找人才的積極性程度已經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
Google 園區以好玩的設施聞名:小憩艙、球坑、按摩、乾洗、隨便吃到飽的自助餐。Facebook 最近宣佈將會其女性員工冷凍卵子買單,都是在想盡辦法討好程式設計師。
最大的公司頻繁地加入到最好人才的競價戰當中。Twitter 負責工程的資深副總裁 Christopher Fry,他在2012 年拿到的股票期權超過了 1000 萬美元,僅次於 CEO;為了阻止一名旗下程式設計師叛逃到 Facebook,Google 付給了他 350 萬的受限制股票;而Facebook 也因「人才收購」而聞名,為了招攬技術人才而花費幾百萬美元把整個公司收購。被收購後的公司往往關門大吉,其工程師則為 Facebook 賣力。
初創企業沒那麼多的錢與巨頭競爭。他們只能提供股權,但是 Bradley 說,「市場上充斥著做同樣事情的初創企業。」此外,那些充滿創意的程式師,最後往往都有自己的創業想法。某些公司之所以要付錢給這些人雇用他們,不是想要他們真的為他們工作,只是為了避免他成為下一個如臉書的札克伯格般的競爭對手而付出的機會成本。
雲端技術公司 Okta 的 CEO Todd McKinnon 說,頂級工程師的價值遠遠「超過了支付給他們的東西。」一個表現好的上班族,創造的收入可能要比普通的上班族多出 2、3 倍,但是「一名好的工程師能想出足以承載上千萬人的演算法,而偉大的工程師想出的演算法能承載 10 億人。其給公司創造的價值放大了 1000 倍。」
根據布魯金斯學會最近的一項分析,矽谷工程師的平均年薪大約是 13 萬美元左右。而蘋果員工每年創造的收入超過 200 萬美元,Google 年收入將近 600 億美元。「Google 有上萬名員工。所以他們把乾洗的活包下來 1 年也才 2、3 千美元。」McKinnon 說:「花這筆小錢,能把人才留下來,根本不算什麼!」
再講講經紀。「10x」的 Solomon 表示,在創意行業裡面,創意人員最終總會從食物鏈的底部開始逐步被發掘出來,最終成為明星。
在唱片業的早期歲月裡,唱片公司要說服藍調、R&B 音樂人簽約放棄主盤錄音或發行權,但回報只有微不足道的一點錢。在早期的好萊塢,像MGM、21 世紀福斯這樣的製片公司跟演員簽的都是幾年的固定薪水,哪怕演員後來成為明星也依然如此。
科技業正在出現同樣的趨勢,科技巨頭用免費餐點、休閒措施來說服那些技術底子很強的明星。但是,遲早這些程式設計師就會發現,自己擁有的價值遠比這些公司能支付給他們的還要多。被一間公司用固定薪水把他們綁在一個辦公室裡面,不但經濟效益不合,而且也只是把他們可以貢獻在更多地方的長才,浪費在一個專案上而已。
未來在矽谷像是「10x」這樣的人才經紀公司,或許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需求,而程式設計師界中的湯姆克魯斯、史嘉莉喬韓森也會越來越多。
而軟體工程師們也滿足於自己懂得使用多少種程式語言,把符合 Spec 最低限需求當成軟體開發的唯一目標。
當一個社會或產業的主流思想連「寫程式(Coding)」和「軟體開發(Software development)」都分不清,還有什麼好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