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兩場天后級演唱會的售票事件,造成網友無法透過線上購票系統順利買到自己想買的票。不管廠商宣稱自家購票系用了多高級的設備,也無法應付暴增的售票流量。導致甚至觀眾必須直接到廠商的實體店面排隊,甚至在現場差點發生衝突事件。不由得讓我們想知道,這是台灣的線上購票系統出了問題,還是這原本真的就是一個無解的難題?
最近從阿妹「烏托邦演唱會」的拓元售票系統事件,拓元聲稱添購了四百多萬的伺服器但卻依舊無法順利應付售票的流量,到2015江蕙「祝福」演唱會即便寬宏售票系統說明在售票前有進行了22萬網友進行註冊與試用,卻依舊在當日湧入35萬人次後出現售票服務無法應付的情況。
針對這樣的情況,友站數位時代對酷米移動傳媒執行長許世杰進行了專訪,為大家剖悉這次寬宏藝術所面臨到的問題,而這問題中所反應到的,是台灣金流支付上的現況。
(許世杰現為酷米移動傳媒執行長。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碩士、商學博士,曾任東森購物資訊長兼策略長,專精電子商務相關領域。2010年創辦酷米移動,積極推動行動商務平台及Mobile Beacon 相關應用。以下訪問,將以「許」代表許世杰執行長,「數」表示數位時代)
html requests per second 不等於 transactions per second
數:這次江蕙「祝福」演唱會的寬宏售票已有了拓元售票的前車之鑑,使用了速博最大頻寬來提供服務,但卻依舊沒有辦法應付「35萬人同時上線的狀況」,世杰執行長怎麼看待這次的事件呢?
許: 關於這件事情,一堆網路業界人士,拿部落格系統的PV(Page View)來比訂票系統的流量也就太外行。因為部落格系統的 html requests per second 和可劃位型的訂票系統的 transactions per second 是不能拿來比較的?同樣的硬體設備,能做出來的benchmark 數字,起碼也差兩個零。
估計昨天一開賣的前一小時,起碼有一萬台超商的訂票終端,加上幾萬個網路訂票者擠在網站前台,這對後端的訂票系統的承載壓力而言,的確是前所未有的。
根據去年前年的經驗,我相信它原本就知道票會熱賣,也做好準備。但我想它並沒有料到這會是場「封Mi 演唱會」,所以人潮會比去年的大上好幾倍,需要做特別的規劃安排。因為,對任何一個Queuing System而言,只要人潮是原本預估最大值的兩倍以上,應該都會crash,所以,其實我是很同理寬宏售票的。
- transactions與page view:購票行為會有訂位、檢核訂位、保留定位到確認付費完成的多個階段,在資料庫處理上比一般網站單純呈現資訊來說複雜太多倍了。
- transactions與支付方式:若以信用卡進行支付,通常需要等5-10秒的信用卡資訊認證時間,再加上寫回資料庫的時間。
雲端系統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嗎?
數:在網路上有部分人士認為這樣的情況是非常適合應用「雲端系統」來應付瞬間的高流量,雲端系統真的是最佳解法嗎?
許: 從售票就可以知道,台灣很多業者,什麼Cloud computing , flexibility, scalability 都是口號說說。基本上,多數服務者還是「自建硬體」的思維,最多就是租租機房。例如像江蕙這種等級的案例,一年沒幾次,售票系統要靠自己的硬體準備來滿足這種特例,實在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但是,問題來了,即 便有人認真想要把訂票系統搬到雲端運算環境去,卻會發現,從 http server, application server, db server ,系統中所有的component 都可以highly scalable ,唯獨那個信用卡收單金流的 payment gateway 並不是,所以兜起來的系統仍然不是highly scalable。
延伸下去就是,台灣很多大電信公司,大資訊公司,都說他們有「雲端運算平台」,但是大家都有 cloud storage,唯獨就是沒有 cloud payment。
收單、金流本質是資訊處理技術,不是金融業務
數:那台灣目前是否有Cloud Payment?這是銀行要負責提升的技術嗎?在國際間是否已經有應付寬宏售票事件的處理能力了?
許:美國的電子商務環境中,信用卡收單這個任務,早已經從銀行移到非銀行的資訊處理業者。
因為收單工作本質就是資訊處理技術,不是金融業務。交給非銀行來做,在內部組織彈性,以及外部市場競爭,的雙重壓力下,當然會讓這個行業飛快的進步,最終使得信用卡收單技術跟得上市場的變化與用戶需求。一個最近的例子就是,事實上,如果沒有這些業者,Apple Pay 的誕生也不會那麼順利。
中國呢?中國不一樣。中國的電商環境可以容納像雙十一這樣的流量,是因為中國的B2C電商環境,從第一天就和支付寶淵源緊密。而支付寶,是個純網路公司的產品。但是台灣不一樣,台灣有比中國更健全的金融產業,台灣的消費者有比儲值更進步的信用卡環境可以使用。沒有道理走回把錢預先存放在非銀行的道路,而目的就只是為了做網路交易,然後再以金融體系的風險來做為代價。(這就是支付寶與餘額寶眼前最大的危機)
所以,台灣未來的電子商務環境,真正需要的,就只是類似美國的那種先進的 cloud payment gateway。
回到現實,雖然台灣也是有聯合信用卡中心可以扮演類似角色,但是他的血統(股東組成)與組織架構(員工來源),使得它比台灣的銀行業者還僵固。當然也就不用指望它來完成上述角色。
至於與金融業素無淵源的資訊或電商業者,多數都只想做技術含量很低的「第三方支付」,收收小商家的過路費就好。對於提供真正的雲端電子支付平台這種艱鉅挑戰,反而興趣缺缺。
這才是台灣未來在電子商務環境中真正的隱憂,和第三方支付法令過不過,真是一點關係都沒有。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數位時代
針對這樣的情況,數位時代對酷米移動傳媒執行長許世杰進行了專訪,為大家剖悉這次寬宏藝術所面臨到的問題,而這問題中所反應到的台灣金流支付上的現況。
(許世杰現為酷米移動傳媒執行長。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碩士、商學博士,曾任東森購物資訊長兼策略長,專精電子商務相關領域。2010年創辦酷米移動,積極推動行動商務平台及Mobile Beacon 相關應用。以下訪問,將以「許」代表許世杰執行長,「數」表示數位時代)
數:這次江惠「祝福」演唱會的寬宏售票已有了拓元售票的前車之鑑,使用了速博最大頻寬來提供服務,但卻依舊沒有辦法應付「35萬人同時上線的狀況」,世杰執行長怎麼看待這次的事件呢?
html requests per second 不等於 transactions per second
許: 關於這件事情,一堆網路業界人士,拿部落格系統的PV(Page View)來比訂票系統的流量也就太外行。因為部落格系統的 html requests per second 和可劃位型的訂票系統的 transactions per second 是不能拿來比較的?同樣的硬體設備,能做出來的benchmark 數字,起碼也差兩個零。
估計昨天一開賣的前一小時,起碼有一萬台超商的訂票終端,加上幾萬個網路訂票者擠在網站前台,這對後端的訂票系統的承載壓力而言,的確是前所未有的。
根 據去年前年的經驗,我相信它原本就知道票會熱賣,也做好準備。但我想它並沒有料到這會是場封Mi 演唱會,所以人潮會比去年的大上好幾倍,需要做特別的規劃安排。因為,對任何一個Queuing System而言,只要人潮是原本預估最大值的兩倍以上,應該都會crash,所以,其實我是很同理寬宏售票的。
transactions與page view:購票行為會有訂位、檢核訂位、保留定位到確認付費完成的多個階段,在資料庫處理上比一般網站單純呈現資訊來說複雜太多倍了。
transactions與支付方式:若以信用卡進行支付,通常需要等5-10秒的信用卡資訊認證時間,再加上寫回資料庫的時間。
數:在網路上有部分人士認為這樣的情況是非常適合應用「雲端系統」來應付瞬間的高流量,雲端系統真的是最佳解法嗎?
最後一哩路的 payment gateway才是瓶頸
許: 從售票就可以知道,台灣很多業者,什麼Cloud computing , flexibility, scalability 都是口號說說。基本上,多數服務者還是「自建硬體」的思維,最多就是租租機房。例如像江蕙這種等級的案例,一年沒幾次,售票系統要靠自己的硬體準備來滿足 這種特例,實在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但是,問題來了,即 便有人認真想要把訂票系統搬到雲端運算環境去,卻會發現,從 http server, application server, db server ,系統中所有的component 都可以highly scalable ,唯獨那個信用卡收單金流的 payment gateway 並不是,所以兜起來的系統仍然不是highly scalable。
延伸下去就是,台灣很多大電信公司,大資訊公司,都說他們有「雲端運算平台」,但是大家都有 cloud storage,唯獨就是沒有 cloud payment。
數:那台灣目前是否有Cloud Payment?這是銀行要負責提升的技術嗎?在國際間是否已經有應付寬宏售票事件的處理能力了?
收單本質是資訊處理技術,不是金融業務
許:美國的電子商務環境中,信用卡收單這個任務,早已經從銀行移到非銀行的資訊處理業者。
因為收單工作本質就是資訊處理技術,不是金融業務。交給非銀行來做,在內部組織彈性,以及外部市場競爭,的雙重壓力下,當然會讓這個行業飛快的進步,最終使得信用卡收單技術跟得上市場的變化與用戶需求。一個最近的例子就是,事實上,如果沒有這些業者,Apple Pay 的誕生也不會那麼順利。
中國呢?中國不一樣。中國的電商環境可以容納像雙十一這樣的流量,是因為中國的B2C電商環境,從第一天就和支付寶淵源緊密。而支付寶,是個純網路公司的產品。但是台灣不一樣,台灣有比中國更健全的金融產業,台灣的消費者有比儲值更進步的信用卡環境可以使用。沒有道理走回把錢預先存放在非銀行的道路,而目的就只是為了做網路交易,然後再以金融體系的風險來做為代價。(這就是支付寶與餘額寶眼前最大的危機)
所以,台灣未來的電子商務環境,真正需要的,就只是類似美國的那種先進的 cloud payment gateway。
回到現實,雖然台灣也是有聯合信用卡中心可以扮演類似角色,但是他的血統(股東組成)與組織架構(員工來源),使得它比台灣的銀行業者還僵固。當然也就不用指望它來完成上述角色。至於與金融業素無淵源的資訊或電商業者,多數都只想做技術含量很低的「第三方支付」,收收小商家的過路費就好。對於提供真正的雲端電子支付平台這種艱鉅挑戰,反而興趣缺缺。
這才是台灣未來在電子商務環境中真正的隱憂,和第三方支付法令過不過,真是一點關係都沒有。
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id/34925
這裡我不認同
難道中國沒有信用卡嗎?
根本不可能沒有
支付寶強是強在每個人都可以方便使用,
與淘寶做結合可以達成很大的效益,
所以OMG董事長才會又做了個歐付寶,
想要學習支付寶的成功。
一個學生若想去看江蕙的演唱會,
想要網路付款但卻沒有信用卡,
這時就會知道第三方支付工具多方便了,
許先生可能脫離學生時代太久了,
忘記學生們會發生的困難點在哪裏。
支付寶就是因爲能照顧到每個年齡層的使用者,
才會這麼多人使用它作爲付款方式,
支付寶甚至可以拿當小額捐款的接口,
其方便性不言而喻。
只有提到解決信用卡收單?
還是解決信用卡收單就解決這種當機情況?
簡單講,就多部電腦分散流量與運算。google一開始就這麼做,來應付上億次的搜尋要求。
寬宏網頁是直接吐503 Service Unavailable吧,根本還沒到payment這一關
35 萬個 pageviews,產生的 requests 會大於 35 萬非常多,但是產生 35 萬個 pageviews,絕對不會是 35 萬個人,可能只有 7 萬人,或者 10 萬人。
寬宏可以承認準備不足,或者技術不足,無法應付封 mic 演唱會的大量人潮,但是不可以拿一個明明就是『一天 35 萬 pageviews』的圖,騙江蕙、騙陳子鴻、騙消費者,說這是『瞬時湧入了 35 萬人』。
同情寬宏?同情個屁啦!
明明就是售票公司不長進,
不願意花大錢添設備、改軟體,
這問題又不是最近才發生,
早在好幾年前就是如此!!
每次發生這問題,
售票就裝無辜、說會檢討、然後又無疾而終!(Loop)
老想著就算我不改善你們還是得跟我買票的心態,
又怎麼會進步!!╮(╯_╰)╭
不要說辦不到,日本、韓國大型售票也不會發生如此慘狀,
反而可以順利地秒殺賣出!!
不進步不要找理由牽拖。╯-__-)╯ ╩╩
請各位仔細想想,這次的演唱會,無論是不是封 mic 演唱會,江蕙的票是都可以完售的,交易量並不會因為封 mic 而增加。
再講一次,還是一樣 16 場演唱會的票,分三天賣。
> 一直在講 payment,一直強調沒有那麼厲害的 payment 可以接那麼大量的交易。
重點不是「總量」而是「時間」。
同一瞬間湧入超大量交易,
確實沒有那麼厲害的 payment 可以處理。
像這樣需求,比較好的處理方式是比照 iPhone 開賣,
不開放網路「訂票」,而是開放網路「預訂」。
要在實體票開賣前就先開放預訂,
原則上不處理網路金流,劃位只開放選區,
同時限制網路預訂的配額。
網路買東西沒有第三方支付真的很危險。
淘寶你買到假的、貨不對版的商品可以暫停支付,由支付寶介入協調。在台灣你要是網拍付了款就只能看人品了!
台灣也有第三方支付,但是都是各自為政,沒有一個通用的支付中心。為了買不同家的商品就得註冊一堆帳號,實在是蠢到爆!
另外,台灣的網路銀行實在是非常的不方便,都得用晶片讀卡機慢慢插卡輸入,尤其網銀到現在還在用萬年的 IE ActiveX,連新版的 IE 都不相容了,網銀還是停滯不前。大陸的網銀幾乎都改用新的網銀控件,或是發給你一個密碼鎖或是手機簡訊認證,臨時要付款時幾乎是幾秒內就可以搞定。
說真的,台灣的網銀支付環境遠遠落後大陸十年,不知作者哪來的自信?
別說伺服器不可能承受這麼高的流量,人家已經用事實證明給你看了。
> 淘寶雙十一 第一分鐘湧入了200萬用戶,一分鐘成交額一億人民幣。
> 別說伺服器不可能承受這麼高的流量,人家已經用事實證明給你看了。
淘寶的「買賣」和「金流」是分開的...
「成交」不代表有即時「金流」產生,
所以實際上200萬用戶的流量不代表200萬金流交易量。
這等規模的網路商業流量之所以能實現,
背後的推手也不是多先進的技術,
而是靠龐大的中介人力來管理。
台灣數位交易問題就是把「網路金流」當成神,
所有 SOP 全部都卡網路金流,沒有網路金流就什麼都不能做。
完全沒有意識到技術只是工具,不是目的。
經營者的思維還停留在 40 年前,
就算給他 22 世紀的量子電腦,照樣搞不起來。
1. 內文沒說寬宏的伺服器沒問題,一定可以承受這麼大的request啊。
2. 之所以會提到cloud payment,是因為有人提到用cloud來處理這次的事件,但是就算為了對付這次的購票人潮,把寬宏的系統都搬到cloud上執行,在結帳的時候還是要處理金流的部分,這部分在台灣是銀行的server在處理的,最後還是會卡在這個部分。台灣的銀行沒有要做cloud payment,購票系統再強也沒用,但是銀行對此興趣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