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越來越熱門,應用情境也越來越多,從最開始的高空攝影和錄影,到農場農作物檢測與輔助耕作,再到後來花樣百出的應用:無人機快遞、無人機 3D 掃描建模、無人機機場驅趕鳥類,無人機室內救援、無人機輸送人道主義物資等等。
除了以上種種外,當穿戴式裝置開始大行其道時,可穿戴無人機會不會是下一個發展的方向? 科技未來學家、設計師 Adam Pruden 和來自frog 公司的一些工業設計師一起設想了四種最有可能實現的未來可穿戴無人機的設計概念和應用場景,一起來看看吧:
1. Breathe
Breathe 是一款小型的塑膠無人機,內建空氣污染感應器和空氣過濾器。不工作的時候它會吸附在肩膀上,而一旦探測到空氣污染嚴重時,它會自動飛行到人們的面前,過濾鼻子和嘴巴附近的空氣。
2. Parasol
Parasol 是一款可隨身攜帶的監測天氣的無人機。它內建濕度和溫度感應器,平時可以作為裝飾品佩戴,而如果天氣發生變化(比如紫外線突然增高或者一場雨即將到來),Parasol 就會啟動螺旋槳變成圓盤形狀飛到使用者頭頂保護他。
3. Scout
Scout 是一款遊戲和輔助戶外健身的小型無人機,內建健康監測儀、戶外探測儀還有其他功能模塊。不工作的時候它的磁鐵夾可以吸附在用戶的衣服上或者背包上,一旦用戶開啟裝置,它就會啟動螺旋槳飛起來,設計活動遊戲讓使用者體驗,或者探測周圍的山壁給攀岩者提供最合適的挑戰攀登路徑等。
4. Flare
Flare 是一款由金屬和玻璃製成的小型飛行導航器,樣子很像指南針,不用的時候可以別在手腕上。一旦用戶在陌生的環境裡需要找尋一個特定的地址時(餐廳、酒吧等),可以開啟 Flare,Flare 將會偵測環境然後引導用戶找到地址。
Adam Pruden 說,可穿戴無人機將會在 2030 年左右開始推廣和應用。然而,如果只是單純將智慧型手機能夠完成的功能延伸到可穿戴無人機應用上,「為了可穿戴而設計」其實不一定能得到很好的效果,除了能夠吸引目光外,或許還會被貼上怪人或異類的標籤。試想一下,在路上遇到一個身邊圍繞各種飛行器的朋友,腦袋上還有類似哆拉 A 夢的竹蜻蜓,只是為了提醒天氣、導航、追蹤健身情況和過濾空氣,恐怕很多人都會認為是在搞笑吧。
當然,有關可穿戴無人機的大膽設想和探索還是非常需要去鼓勵的,尤其是在一些特殊的應用場景中,或許小小無人機可以發揮智慧手機等一切裝置無法達到的效果和幫助,比如對徒手攀岩者進行的路徑規劃或許能極大降低死亡率,又比如對山林裡迷路的人進行導航等等。可以說,可穿戴無人機應用前景有很大的想像空間,但是需要開創出真正有幫助的好產品。
[本文編譯自:bloomberg.com ]
要花很多時間精力來寫報告,
解釋為何這些東西都只是科幻電影,
未來一兩年內不可能實踐。
當年阿湯哥那部工程師終極惡夢的「關鍵報告」出來之後,
我們就被搞過一次。
砍掉重來拜託(⊙ˍ⊙)
這種違反基本物理規則的東西
等人類製造出反地吸引力再來想吧
不然只是做大夢
竟然還有沒有飛行裝置的漂浮物
別說 2030 了,到 2300 都不可能做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