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控螢幕技術應用在提款機、電腦、導覽裝置上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但多點觸控這個名詞卻在近幾年因為iPhone、Windows7等產品的支援而變得火紅。多點觸控就是能夠在螢幕等顯示設備上利用兩隻以上的手指做出手勢,經由感應送到作業系統辨識後做出相對的反應。
名詞
- 英:Multi-Touch
- 日:マルチタッチ
發展沿革
1980年代,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與at&t貝爾實驗室就已經對這項技術有了初步的研究成果,但是真正成為大眾產品,是到了2007年Apple發表iPhone後才眾所皆知,Apple也宣稱他們發明了多點觸控,並且於2009年取得專利。隨後,微軟也在 2008年發表Surface計畫,能夠透過支援多點觸控的大螢幕當作桌面,應用在旅館、餐廳、賭場等處。隨後也將多點觸控功能內建在Windows 7中,以支援各種觸控裝置。
▲Surface未普及,Win7搶先用
微軟發表Surface計畫後,並未受到大量採用,但Surface的多點觸控軟體卻搭載在Windows 7觸控電腦上,成為多點觸控技術的推行先驅。
目前多點觸控螢幕技術上分為電阻式、電容式與光學式。大多數桌上型電腦的觸控螢幕都採光學式,優點是不會影響螢幕顯示性能,缺點是容易誤感應;一般平板電腦多半使用電阻式螢幕,優點是價格較低,缺點則是會影響螢幕透光率,而且需要重壓。iPhone 與智慧型手機常用的電容式具有最佳的感應性,但價格也較高。
未來發展
目前Windows 7和大多數的手機作業系統,如Android、 Windows Mobile等都已經加入了多點觸控的支援,硬體技術也相當成熟。不過在實際應用上得需要軟體加入對於多點觸控的支援,以及重新打造方便觸控使用的介面才行。同時多點觸控的應用也不侷限於螢幕上,例如Apple就在Macbook Air上首次內建多點觸控版,更普及到其他機種上;Windows筆電也加入多點觸控支援(但與Windows內建手勢不盡相同)。Wacom也推出支援多點觸控的Bamboo Touch觸控板,讓桌上型電腦也能使用手勢操控。當然,Apple去年推出的Magic Mouse更是第一隻內建多點觸控功能的滑鼠,不過支援的手勢相當有限。
▲不僅iPhone、iPad也支援
推行多點觸控最力的廠商莫過於 Apple,從iPhone到iPod Touch,從MacBook到Magic Mouse,甚至 iPad都能運用相同的多點觸控手勢。
多點觸控使得電腦與科技產品的人機介面更加簡單、易用。例如筆記型電腦會更加不需要滑鼠、智慧型手機也以螢幕鍵盤取代實體鍵盤。未來電腦甚至會因為這項技術而完全不需要鍵盤、滑鼠,就能夠操控也不一定。
▲多點觸控熱門,週邊紛推出
除了購買支援多點觸控的螢幕、筆電以外,桌機也能透過觸控板等產品體驗。微軟也預計要推出多點觸控滑鼠挑戰 Apple的Magic Mouse。
本文由以下雜誌提供
===============
歡迎加入PC home雜誌粉絲團!
===============
ㄝ!?
還有文字介面的系統也免談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