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這個充滿高科技的時代中,所謂的「大米除濕法」感覺像是一種代代相傳的古老智慧。你幾乎可以想像,在很久之前我們的祖先是如何小心翼翼地將珍貴的受潮貨品放進裝滿大米的麻布袋裡。但是這種「大米救手機」的說法起源於哪裡?它真的管用嗎?來自The Verge的編輯因為手機掉進湖中,決定親自來試看看,以下就是他的文章。
在最近的一個週末我在紐約北部地區度假,穿著短褲跳進了湖裡游泳。就在我毫無知覺暢遊湖中的時候,老舊的 iPhone 5S 悄無聲息地滑出了我的口袋,掉落湖中,消失在了一汪湖水裡。
我不知道從何找起,直到 26 個小時過去了,另一個游泳者注意到了在湖底的淤泥裡面有一個蘋果的 Logo 在反射出光芒。他潛入水中將這部手機撈了起來,鄭重其事地將這具毫無生氣、浸泡已久的手機屍體帶回給我。「很抱歉它應該已經沒救了。」
無論拯救泡水手機的希望看上去多麼渺茫,每一個濕透了的手機都可以使用一個簡單實用的方法來嘗試挽救一下:把它放進大米中,我的朋友如是說。
我的父母也同樣給了我如此建議,讓我將手機放進大米里,靜靜的等上至少一天。散發著茉莉芬芳的長粒大米,可以用來做義大利燴飯或者是印度手抓飯,現在我要用它來拯救手機了。我找出了一個廢棄不用的 Uncle Ben's 米盒,把我的手機埋進大米中,將盒子放回儲藏室,靜靜地等待著見證奇跡的時刻。
大米除濕法的由來
2007 年 7 月,在世界上首款 iPhone 發佈不到一個月之後,在一個名為 MacRumors 的果粉論壇上有一個叫做「Jorsuss」的人發了一個帖子說「我把 iPhone 掉進水裡了」。
這是一個令人熟悉的悲劇故事——「當時我正在看手機上有沒有未接電話與未讀簡訊,手一滑它就掉進了水裡。」據有網路記錄以來,Jorsuss 是第一個將 iPhone 埋進大米中試圖將其起死回生的人。
這個方法當然沒起作用,但是這也證明了在 iPhone 出現之前,「大米除濕法」就已經流傳於世,只不過一些操作上的技術細節仍然是模糊不清的,比方說,下面這個問題。
「請問用來處理泡水手機的大米是應該用生米還是煮熟的米飯?」在雅虎知道上有一個用戶著急地提問。
就在 Jorsuss 在論壇發帖前一個月的 2007 年 6 月,一名華盛頓郵報的記者在趕赴約會之前,也不慎將其黑莓手機掉進了馬桶。為了挽救自己的手機(還有約會)他也使用了大米除濕法,他從 LifeHacker(生活駭客)上面找到了這個小竅門:「將你的泡水電子裝置放入大米中可以使其乾燥。」
不過,這個方法並不僅僅只被使用在智慧手機上,早在 2000 年,就有不止一位用戶使用了大米療法去挽救自己的 Nokia 5130。
當科技產品遇上大米
如果你一直對「大米除濕法」追根溯源,你最終會挖到一個像這樣的源頭:在數十年前,熱帶地區的人們用大米來保持相機設備與膠捲的乾燥。
在 1996 年的 Yankee Magazine(洋基雜誌)上刊登了一篇「1000 種方法教你使用日常物品改善生活」,作者 Eral Proulx 在其中這樣寫道:
「如果你攜帶相機去溫暖潮濕的地區,為了防止零部件生鏽與滋長真菌,可以預先購買一些矽膠乾燥劑(相機設備商店有售)放在有孔的小袋中,並將其與相機設備和膠捲放在一起。在緊要關頭時,也可使用未煮熟的大米代替乾燥劑。」
追溯到 1946 年 6 月刊登於 Popular Photography(大眾攝影)雜誌上的一篇文章,作者表示雖然矽膠乾燥劑是用來保持膠捲、茶葉、牛皮包裝紙乾燥的首選,但是大米同樣可以達到乾燥效果,雖然「(大米)它們的吸潮能力比較低,需用大量的大米才能達到乾燥物品的效果。」(人們對於大米除濕法的質疑已經持續至少半個世紀了!)
專業攝影師又怎麼看這件事呢?
曾經為 The Verge 拍攝照片的攝影師 M. Scott Brauer 表示,他從未意識到使用大米來保存攝影設備是一件需要刻意為之的事情,但是他本人確實採用了這一方法。The Verge 的另一位攝影師 John Francis Peters 表示從未聽說過大米除濕法,但是他表示這方法相當有趣,值得一試。
現在已經不太可能找出是誰第一個將泡水手機放進大米之中除濕,但是一個略顯諷刺的事實就是,如今我們仍然使用大米除濕法來保持攝影設備的乾燥。
大米除濕法真的有用嗎?
所以,關鍵問題來了:大米除濕法真的管用嗎?
在 2014 年,Gazelle.com 進行了一次半官方的的測試,種種跡象表明大米除濕法並不能發揮多少作用。在這次測試中使用了 7 種家庭中常見易得的乾燥劑,生米的吸濕能力是排在最後的:落後於貓砂、粗麥粉、燕麥片以及速食米飯。
所以,除非你願意花錢自己再次親自驗證看看,不然的話,在手機落水後還是建議直接放在架子上等待它自然通風乾燥,這可能是你最好的選擇。
Craig Beinecke 是 TekDry 公司的聯合創始人,這家公司提供「電子產品急救服務」。TekDry 製造了一台有意思的機器,它看上去像一個炸彈手提箱,可以透過負壓和低熱,在約 20 分鐘內將電子設備中的液體驅逐出去。
去年,TekDry 接受了諮詢公司 DTJ 的委託,去驗證大米的吸濕功效。
「我們在試驗中的測量對比發現,就吸濕乾燥的效果而言,將進水的電子設備放在一間通風的房間裡,比放進一缸大米還要管用。」
當然了,這項研究還應該找來一桶鹽做對比試驗才對。無論如何,這研究結果已經表明了用大米來除濕是非常沒有效率的。
雖然如此,但...
無論有多少反面證據,大米除濕法還會一直流傳下去,因為它聽上去就很正確,即使實際並不是那麼一回事。
人們的邏輯就是「大米可以吸收水分,拯救進水手機的關鍵就是除濕,因而大米可以拯救你的手機」。每一次只要發生了手機掉進馬桶或者水槽的慘劇,這一民間秘方就會再次被口口相傳,你的父母、孩子、親朋好友都參與到了這一傳播鏈條中。
有無數人都願意證明與傳播大米除濕法的奇效,「我的一個同學,我的一個朋友,我的一個老鄰居」都願意作證。
「我多次用大米為手機除濕,這方法每次都能奏效,而且也是免費的。」每一次當你重複這個故事的時候都會感到自己又為大米除濕法的神話又貢獻了一份力量。
大米除濕法確實有某些獨到之處,擁有某種強大的屬性。在手機進水之後,你所做的最糟糕的一件事情,就是在它還沒有晾乾的時候就急匆匆地開機了,排在手機死亡原因名單第一位的莫過於此。
自然風乾法與大米除濕法的不同之處,在於你是否能看到進水的手機。
前者你將手機放在一個撒滿陽光的窗臺上,抬眼就能看見它,也許會忍不住手賤,去開機試一試。後者你將手機埋進了大米裡面,眼不見為凈,也許會忘記這件事。也許大米不能幫助手機從破壞性的進水中得到乾燥,但是大米除濕法能夠暫時隔離更加危險的元素,那就是沒有耐心的且患有手機焦慮症的我們。
與自己的手機失聯 12 小時,24 小時,乃至兩天,是非常難捱的。如果在這段時間裡你還時時能夠看到它,這件事情就變得更加艱難。我們會迫不及待地去開機,這種迫切的愛反而將我們心愛的手機殺死。
但是如果我們相信大米除濕法能夠發揮作用,就等於是給予了它時間讓它產生魔力——不管有沒有大米的參與,只要你給泡水手機一定的時間去風乾,也許它都能自愈。從效果上來看,之所以大米除濕法能夠有效,正是因為我們相信它的作用,並且將手機埋入其中,讓手機遠離了我們的視線。
The Verge的實驗結果
在泡水手機埋進大米堆裡 24 小時之後,我將它挖了出來,充上電,並且按下了開機鍵。驚人的一幕出現了:手機螢幕亮了起來,指示我重新輸入 Apple ID。
我照做了,整個手機系統完美復活了:相機可以用,麥克風和揚聲器都沒有問題。雖然在螢幕背後我仍然能看到一些殘留的水汽,但是最終它們都消失了。
整整三天我沒有用到手機,其中有一整天這部消失無蹤的手機躺在水底假裝自己是一艘潛水艇。原本這部手機應該此生和我無緣,浪跡在湖水中與魚兒為伴,但是它現在卻躺在我的手中,好似一個電子僵屍,簡直是令人毛骨悚然。
在週一時我帶著重生的手機大搖大擺地走進了辦公室,感覺自己好似當代科學怪人,逢人就炫耀一番我那起死回生的科學怪機。整整一天!躺在湖底!就問你敢不敢信!我的同事們都不可避免地問了我相同的問題:你有沒有把它放進大米裡面?我告訴他們就是這麼做的,當然,我的同事們都表示偏門方法總是管用的。
但是---兩個星期過後,我的手機開始反應遲鈍,速度緩慢。終於,在一天晚上,它完全不能接收信號了,「搜尋」圖示像一個永久性的紋身一般停駐在螢幕的左上角。
我只好將手機帶到了電信行那裡,一位女士做了各種嘗試,不停地重啟和關機。45 分鐘過去了,她面帶沮喪地轉身看向我,語帶猜疑地問道:「這位先生,你是不是將手機掉進水裡了?」
原文來源:theverge
- 本文轉載自 TECH2IPO/創見 陳錚編譯,譯文創見首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