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asonic在2008年推出了Lumix DMC-LX3(以下簡稱LX3),各位還記得當時造成銷售熱潮、出現相機界少見的意象,包括水貨價越賣越貴、推出一年後依然缺貨的情景嗎?過了兩年,LX3也早過了數位相機的生命週期,在各方殷切期盼下,後繼機Lumix DMC-LX5終於登場了。
Lumix DMC-LX5(以下簡稱LX5)上周末就已經不小心從自家網站中露餡,因此今天正式推出時,總覺得少了那麼一點驚喜。從外觀及規格看LX5都只能算是小改款,整體並沒有太大幅度的進化,或許可解釋成LX3已經是成熟度很高的經典機型了吧。
Lumix DMC-LX5重點規格:
- 1/1.63吋CCD,有效像素1010萬。
- 錄影規格新增AVCHD Lite格式,最高1280 X 720 @ 60 fps。
- 鏡頭組改為24mm-90mm (135 格式)3.8倍光學變焦,最大光圈F2.0 – F3.3。
- 防手震改名為POWER O.I.S.。
- 感光度ISO 100 - 3200,在高感光模式可達到ISO 12800。
- 曝光補償擴充至 +3 EV 至 -3 EV。
- 快門速度提升至1/4000秒。
- 支援 SDXC 記憶卡。
- 熱靴座後方新增電子接點,可選購EVF電子觀景窗。
▲Lumix DMC-LX5。
就外型上LX5體積與LX3接近,手把部位較為突出,蒙皮設計也與舊款有所不同;熱靴座也被提高些許,熱靴座後方則多了電子接點,可外接EVF電子觀景窗,這是首次出現在此系列的配備。按鍵配置大致與前作相同,較大差異為機背右上方多了一組滾輪以及蒙皮,香菇頭搖桿則被取消,拍攝/播放切換鈕也改為播放按鍵;因應錄影需求增加,機頂右側的Focus對焦選擇鍵也改為錄影鍵。最重要的是機身新增了白色式樣,應該會受到許多人的喜愛。
原先期望LX5能用上M4/3感光元件的人可能要失望了,LX5還是乖乖採用1/1.63吋CCD感光元件,也沒有用上今年最熱門的背照式CMOS感光元件(目前隨身機用的背照式CMOS感光元件清一色都是1/2.4吋、尚未看到1/1.7吋左右的尺寸,再往上跳就是APS-C規格了)。雖然感光元件沒有進一步提升,但感光度卻勇敢再往上跳一級、最高為ISO 12800。國外網站dpreview、Photography Blog已經有試拍照片,可觀察一下雜訊抑制表現,以筆者本身能接受的範圍約在ISO 800。
因為感光元件及有效畫素相同,LX5同樣提供10.1百萬的靜態照片解析度。錄影規格則新增了AVCHD Lite格式,可達到1280 x 720 @60fps、高過於原先的1280 x 720 @24fps MJPEG規格,可惜並未進一步提升到Full HD 1080i/p的規格,錄音也依舊停留在單聲道時代。
LX3在焦段上常被稱為雞肋的鏡頭組,在LX5倒是有了不小的提升,改為10片9枚的LEICA DC VARIO-SUMMICRON鏡頭組,焦段為24mm-90mm(換算為135 格式)3.8倍光學變焦,在望遠端的實用性更高一層、也能拍出較明顯的壓縮感;同時依然保留24mm超廣角和F2.0大光圈,對於室內和微光環境相當實用。防手震系統也從MEGA O.I.S.改為POWER O.I.S.字樣,尚不清楚防手震改進的細節。其他改進還包括快門速度從1/2000秒提升到1/4000秒,有利於透過高速快門拍出凝結照片、以及強光下比舊款再開大一格光圈;還有新增支援SDXC記憶卡、輸出埠改用mini HDMI。
LX5國外建議售價為499.99美元、約新台幣16,000元,以頂級隨身機的售價屬正常價位,只是最近碰上低價進攻的Sony NEX系列,則又顯得有些尷尬;國外上市日期預計在7月底,國內依照台灣代理商慢吞吞的個性,可能還得等上一陣子。
▲手把與蒙皮設計略有不同。
▲新增白色式樣。
▲熱靴座下方多了電子接點;機背右上方新增了滾輪。
▲右上方改為獨立的錄影鍵。
▲外觀尺寸與LX3相近。
Lumix DMC-LX5、Lumix DMC-LX3規格比較表:
相機型號 |
Lumix DMC-LX5 |
Lumix DMC-LX3 |
感光元件 |
1/1.63吋CCD,有效像素1010萬 |
1/1.63吋CCD,有效像素1010萬 |
靜態影像格式 |
Raw、JPEG (EXIF 2.3) |
Raw、JPEG (EXIF 2.2) |
靜態影像解像度(最大): |
3648 x 2736 |
3648 x 2736 |
靜態影像畫質選擇: |
Fine / Standard |
Fine / Standard |
靜態影像比例: |
3:2 / 4:3 / 16:9 /1:1 |
3:2 / 4:3 / 16:9 /1:1 |
動態影像格式: |
AVCHD Lite / QT MJPEG |
QT MJPEG |
動態影像解析度: |
1280 x 720 @ 60 fps (AVCHD Lite) 848 x 480 @ 30 fps (16:9) MJPEG 640 x 480 @ 30 fps (MJPEG) 320 x 240 @ 30 fps (MJPEG) |
HD 1280 x 720 @ 24 fps (MJPEG) 848 x 480 @ 30 fps (16:9) 640 x 480 @ 30 fps 320 x 240 @ 10/30 fps |
感光度(ISO): |
Auto 80 / 100 / 200 / 400 / 800 / 1600 / 3200 / 1600 - 12800 |
Auto 80 / 100 / 200 / 400 / 800 / 1600 / 3200 / 1600 - 6400 |
鏡頭組: |
LEICA DC VARIO-SUMMICRON |
LEICA DC VARIO-SUMMICRON |
鏡頭焦距(換算135規格): |
24 mm至 90 mm,光學變焦:3.8X(數位4X) |
24 mm至60 mm,光學變焦:2.5X(數位4X) |
最大光圈: |
F2.0(廣角端) - F3.3(望遠端) |
F2.0(廣角端) - F2.8(望遠端) |
防手震功能: |
POWER O.I.S. |
MEGA O.I.S. |
自動對焦: |
人臉對焦、追蹤對焦、多區對焦、中央對焦、中央高速、單點對焦 |
人臉對焦、追蹤對焦、多區對焦、中央對焦、中央高速、單點對焦 |
對焦範圍: |
50cm - 無限遠 |
50cm - 無限遠 |
微距對焦範圍: |
1cm |
1cm |
曝光模式: |
1. 支援光圈先決 |
1. 支援光圈先決 |
快門速度: |
1/4000 至 60 秒,不支援 B 快門 |
1/2000 至 60 秒,不支援 B 快門 |
測光模式: |
多區測光 (Multiple)、中央重點測光、點測光 |
多區測光 (Multiple)、中央重點測光、點測光 |
曝光補償: |
-3EV - +3EV,以1/3EV 級調整 |
-2EV - +2EV,以1/3EV 級調整 |
自動曝光鎖(AEL): |
有 |
有 |
包圍曝光: |
1/3EV - 1EV間距連拍三張 |
1/3EV - 1EV間距連拍三張 |
白平衡設定: |
自動、晴天、陰天、光管、閃光燈、手動 |
自動、晴天、陰天、光管、閃光燈、手動 |
自拍: |
2秒 / 10秒自拍模式 |
2秒 / 10秒自拍模式 |
連拍: |
2.5 fps,最多拍攝5張 (Standard mode)、6fps (3MP) |
2.5 fps,最多拍攝 8 張 (Standard mode)、6fps (3MP) |
螢幕: |
3.0吋TFT LCD,46萬畫素,視野率100% |
3.0吋TFT LCD,46萬畫素,視野率100% |
儲存媒體: |
SD / SDHC / SDXC / MMC / |
SD / SDHC / MMC |
輸出埠: | mini HDMI | 色差端子 |
內建記憶體: |
40MB |
50MB |
電池續航力: | 400張 | 380張 |
體積: |
109.7 x 65.5 x 42.9 mm |
108.7 x 59.5 x 27.1 mm |
重量(含電池): |
277 克 |
265 克 |
超尷尬的XDDDDDD
松下別高興,你們的GF系列也一樣。
這些新推出的無反光鏡可交換鏡頭機乍看之下好像變小了,但是口袋放不下,放在包包裡也是卡來卡去。實在很難帶
我知道,有人會吐曹我可以用「餅乾鏡」阿.....
對不起,餅乾鏡是定焦的,比起變焦鏡,方便性還是差很多。像這台,鏡頭縮起來跟餅乾鏡差不多,還有接近4X的變焦,光圈比大多交換鏡頭還大,即使畫質不知道如何(假設不錯吧),光是方便性就強很多。
真正常拍照又要機動性的人,恐怕會喜歡LX多於GLH吧
像我本人用我妹的LX3 好像真的不錯
就是有點不好抓,有些時候怕會手滑會摔倒
那我就自作多情當作你在問我好了
只是,LX5我當然是還沒用過啦,所以當然不知道3還是5比較好啦
不過我相信一定比NEX或GF好用
也不知道喜歡NEX的人是喜歡他們什麼?
比輕巧不如隨身機
比擴充性及功能又不如單眼
比畫質嘛,如果能比同廠的單眼還好,那些單眼都該丟到垃圾桶去了(對啦,P牌沒單眼,所以我說的當然是S牌啦)
所以稱他們半調子機應該很恰當
而且,不知道這半調子機的鏡頭是在貴什麼
就算最便宜的鏡頭,還比單眼的KIT鏡貴上一大節
我看只是想在飽和到快沒搞頭的數位像機市場中,搞個障眼法看能不能再撈一票的行銷手法啦
誰說P牌沒單眼,4/3和m4/3都有啊
繼續用底片機*口*